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及可生物降解微球的研究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及可生物降解微球的研究

论文题目: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及可生物降解微球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朱海燕

导师: 崔福德

关键词: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可生物降解微球,相对生物利用度,体内外相关性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通过制剂新技术将药物制成微球、微囊、纳米粒、凝胶等剂型,用作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是近年来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尼群地平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极难溶,本文以其为模型药物,尝试了制备原位凝胶注射剂和可生物降解微球注射剂,以期达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的目的。 本研究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建立了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和可生物降解微球中药物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UV法)建立了这两种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的制备采用了研磨法,建立了原位凝胶的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以药物含量和体外释放为依据筛选原位凝胶注射剂的处方。原位凝胶注射剂释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其释药过程符合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的机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原位凝胶注射剂对高温稳定,对高湿和光照不稳定;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原位凝胶注射剂经过包装后稳定性良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原位凝胶注射剂无急性毒性、无溶血性,有轻微刺激性,可以肌内注射给药。 尼群地平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各采用了乳化溶剂扩散法,建立了微球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行为为质量的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筛选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微球释药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释药过程符合药物扩散机制或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的机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微球对高温、高湿和光照均不稳定;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微球经过包装后稳定性良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微球无急性毒性、无溶血性,有轻微刺激性,可以肌内注射给药。 对自制尼群地平原位凝胶注射剂、可生物降解微球注射剂和溶液型注射剂进行了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其体内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可生物降解微球和溶液的Tmax依次为1、3和1h;Cmax依次为(814.1±97.9)、(168.5±10.8)和(1001±161)ng·ml-1; AUC0-t依次为(618.4±96.5)、(430.0±89.6)和(813.6±71.6)ng·d·ml-1;t1/2依次为(5.664±2.259)、(12.59±7.18)和(2.416±0.639)d;C24、C30、C14依次为2.456、2.846和1.220ng·ml-1。以尼群地平溶液为参比制剂,原位凝胶和可生物降解微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尼群地平的处方前工作

1 尼群地平的理化性质

1.1 尼群地平的性状与熔点

1.2 不同介质中溶解度的测定

1.2.1 色谱条件

1.2.2 溶解度测定

1.3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1.4 尼群地平的多晶型

2 尼群地平的药动学

3 讨论

3.1 溶解度的测定

3.2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尼群地平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3 样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2.1.4 回收率考察

2.1.5 精密度考察

2.1.6 样品含量测定

2.2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样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2.2.4 回收率考察

2.2.5 精密度考察

2.2.6 释放度测定方法

2.3 有关物质的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3 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3 讨论

3.1 释放介质的选择

3.2 有关物质的测定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的制备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原位凝胶处方的筛选

2.1.1 溶剂的选择

2.1.2 高分子材料的选择

2.1.3 增塑剂的选择

2.2 原位凝胶的制备

2.3 原位凝胶的质量评价方法

2.3.1 含量测定

2.3.2 释放度

2.4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处方单因素考察

2.4.1 药物与溶剂的比例对原位凝胶质量的影响

2.4.2 药物与高分子材料的比例对原位凝胶质量的影响

2.5 原位凝胶处方的确定

2.5.1 较优处方的确定

2.5.2 原位凝胶处方与工艺重现性考察

2.6 原位凝胶释药机理的初步探讨

2.7 原位凝胶初步稳定性考察

2.7.1 影响因素试验

2.7.2 加速试验

2.8 原位凝胶的理化性质

2.8.1 酸碱度

2.8.2 黏度

2.9 原位凝胶的安全性考察

2.9.1 急性毒性试验

2.9.2 刺激性试验

2.9.3 溶血性试验

3 讨论

3.1 体外释放条件对原位凝胶中药物释放的影响

3.2 原位凝胶辅料的筛选

3.3 原位凝胶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3.4 原位凝胶的释药机制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尼群地平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备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尼群地平微球的制备

2.2 微球的质量评价方法

2.2.1 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2.2.2 产率

2.2.3 载药量

2.2.4 包封率

2.2.5 释放度

2.3 微球处方与工艺因素考察

2.3.1 微球处方单因素考察

2.3.2 微球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

2.4 微球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2.4.1 较优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2.4.2 微球处方与工艺重现性考察

2.5 微球释药机理的初步探讨

2.6 微球初步稳定性考察

2.6.1 影响因素试验

2.6.2 加速试验

2.7 微球的理化性质

2.7.1 微球中药物分散状态的确定

2.7.2 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2.7.3 酸碱度

2.8 微球的安全性考察

2.8.1 急性毒性试验

2.8.2 刺激性试验

2.8.3 溶血性试验

3 讨论

3.1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

3.2 体外释放条件对微球中药物释放的影响

3.3 微球处方和工艺的筛选

3.4 微球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3.5 微球的释药机理

3.6 微球的稳定性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和微球家免体内药动学研究

1 试药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体内实验方案设计

2.1.1 给药方案

2.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

2.2.3 方法专属性考察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考察

2.2.6 提取回收率考察

2.2.7 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考察

2.3 体内血药浓度研究数据

2.3.1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2.3.2 四种制剂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2.4 体内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4.1 药动学参数计算

2.4.2 方差分析

2.4.3 相对生物利用度

2.4.4 生物等效性

2.5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2.5.1 原理及计算方法

2.5.2 脱卷积法计算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3 讨论

3.1 两种自制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3.2 微球释药的多相性

3.3 方差分析

3.4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3.5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1-27

参考文献

  • [1].盐酸特比萘芬纳米胶束原位凝胶滴眼制剂的制备及其在兔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李权达.郑州大学2018
  • [2].国产尼群地平片体外溶出度考察及质量评价[D]. 候海玲.内蒙古医科大学2013
  • [3].尼群地平片体内外相关性研究[D]. 李妍.沈阳药科大学2008
  • [4].牙周炎原位凝胶的研制[D]. 刘宁.青岛大学2015
  • [5].利培酮有机原位凝胶注射剂的研究[D]. 姚举.吉林农业大学2015
  • [6].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的研究[D]. 余克富.沈阳药科大学2009
  • [7].新型喷昔洛韦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系统的研究[D]. 邓丽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 [8].瘀肿消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理化控制指标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 徐晓霞.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
  • [9].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眼用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D]. 王淼.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 [10].硫普罗宁眼用原位凝胶的研制[D]. 沈雪.沈阳药科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胸腺五肽长效注射微球突释控制技术的研究[D]. 谢兰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2].利巴韦林鼻用温敏凝胶的研究[D]. 宋涛.沈阳药科大学2006
  • [3].葛根素眼部传递系统的研究[D]. 宋成君.沈阳药科大学2006
  • [4].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药动学研究[D]. 王书典.沈阳药科大学2006
  • [5].布洛芬缓释微丸的研究[D]. 崔久锋.沈阳药科大学2005
  • [6].布比卡因微球的研究[D]. 刘晓睿.沈阳药科大学2005
  • [7].尼群地平速释、缓释微丸的研制[D]. 游本刚.沈阳药科大学2004
  • [8].肺靶向利福平缓释明胶微球的研究[D]. 许宏琳.沈阳药科大学2003
  • [9].利福平异烟肼肺靶向微球的研究[D]. 刘淑平.沈阳药科大学2006
  • [10].双氯芬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的研究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D]. 贺云霞.沈阳药科大学2004

标签:;  ;  ;  ;  ;  

尼群地平原位凝胶及可生物降解微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