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椎体替代材料各异,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陶瓷、金属等,这些材料各有优缺点。理想的替代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特征;达到理想的抗压强度;无免疫原性或抗原性最小;使用方便,费用低廉。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出现了复合型椎体替代材料,它既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又能与椎体形成永久的骨性融合。李玉宝等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其抗压、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与人体皮质骨类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在此基础上研制的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椎体,为重建脊柱稳定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本实验主要由二部分组成:一、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研究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研究目的:通过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n-HA/PA66)进行极限生物力学测试以及重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检测复合人工椎体在颈、胸、腰椎的极限载荷及极限位移,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并就其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该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将人体脊柱标本分为颈椎、胸椎、腰椎三部分,每部分标本均各自配对。颈、胸、腰椎配对标本各自随机分为对照组(IS)、髂骨组(IBG)、钛网组(TI)、复合人工椎体组(AVB)四组。对照组为两配对椎体直接上下轴向叠放在一起实验;髂骨组、钛网组、复合人工椎体组分别将髂骨、钛网、复合人工椎体安放在两配对椎体之间的中央部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将待测实验组标本安放于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极限载荷-位移测试,记录载荷--位移曲线,椎体出现塌陷或压缩性骨折的标准是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最高点,即椎体的载荷出现下降。试验机的载荷信号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并由相应的测试分析分别测量其最大载荷及位移。(2)从2003年12月~2005年11月,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移植重建椎体结构36例,研究其在胸腰椎骨折中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的作用。对上述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规定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相比髂骨组、钛网组及复合人工椎体组,自身对照组的极限载荷最高、极限位移最大。髂骨组的承载能力最差,仅为对照组标本的26%~31%。复合人工椎体对椎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与钛网一样有着良好的承载能力。(2)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植入体3~4个月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术前神经损伤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1)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轴向压缩载荷和椎间支撑能力,力学性能优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替代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2)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可有效恢复爆裂、压缩椎体的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脊椎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极限生物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66 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图片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的模态分析[J]. 医用生物力学 2020(04)
    • [2].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J]. 中外医疗 2020(19)
    • [3].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5)
    • [4].新型椎体扩张器的离体动物骨扩张实验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1)
    • [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9(23)
    • [6].骨伤复原汤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及椎体功能的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03)
    • [7].椎体增强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18)
    • [8].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中期止痛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8(34)
    • [9].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6)
    • [10].高原地区椎体成形术后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06)
    • [11].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0)
    • [1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撑开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09)
    • [13].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个性化椎体定制的实验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03)
    • [14].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变化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5)
    • [15].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远处疼痛的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35)
    • [16].老年椎体成型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观察与治疗[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17].正常成年人椎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个体因素的初步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4(04)
    • [18].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03)
    • [19].经皮椎体后突成形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2例报告[J]. 贵州医药 2012(03)
    • [20].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06)
    • [21].中国自制人工椎体的设计与应用技术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9)
    • [22].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椎体植骨并后路内固定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1)
    • [2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癌22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3)
    • [24].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22)
    • [25].椎体强化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研究进展[J]. 中医正骨 2020(05)
    • [26].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 中医正骨 2018(11)
    • [27].常见椎体损伤伤病共存鉴定要点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2)
    • [28].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05)
    • [29].不同手术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比较[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1)
    • [30].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0)

    标签:;  ;  ;  ;  ;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的极限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