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米林—加查段)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雅鲁藏布江(米林—加查段)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山区泥石流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变现象,我国国土2/3为山区,并大多处于季风气候区,加之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地形陡峻,导致山体表层岩体破碎,具备了泥石流形成条件。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区是强烈发育的自然灾害地带,该区域内发育有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论文的研究区主要是指从米林县到加查县段沿雅鲁藏布江两侧分布的泥石流沟,该段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质灾害发育比较强烈的地带。本文对研究区内的168条泥石流沟进行野外调查,在室内运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研究区内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泥石流在该区的活动特征和分布规律。收集研究区内的自然及工程地质环境资料,分析统计了区域内的168条泥石流沟的形成、侵蚀、搬运和堆积的特性。研究区处于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东段,南北跨越喜马拉雅板片北缘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缘,区域内的地质活动比较强烈,地处Ⅶ度和Ⅷ度地震区,岩性风化比较严重,岩体破碎,有大量的残坡积和冲洪积松散堆积物存在,泥石流物源比较丰富,其中物源统计是通过室内遥感解译获得。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00mm,降雨量比较丰富,区域内有大量的冰湖存在,通过在遥感图上解译,共统计得出研究区内大大小小的冰湖个数约535个。在168条泥石流沟中,有157条泥石流沟道的海拔高差在1000m以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泥石流沟道的侵蚀比较比较强烈,一次泥石流的冲刷深度可以达到十几米深,在研究区泥石流沟道内部,普遍有堆积台地存在,泥石流深切台地,切割深度可以达到六十多米,这非一次泥石流冲刷形成的,是多次泥石流冲切形成的。研究区内泥石流的搬运能力比较强,高差越大越利于泥石流的搬运;搬运形态主要是以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的特性进行。研究区内泥石流的堆积特征主要是通过扇体体现的,归纳总结研究区内扇体可以分为扇形堆积扇、银杏叶堆积扇、上叠形堆积扇、扇体缺失型、堆积锥。针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作者主要是从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地形地貌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岩性、降雨等值线、地质构造、地形坡度、地形高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内影响泥石流分布的主控因素是岩性、地形坡度和地形高差,而降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相对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泥石流活动特征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泥石流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2.2 气象与水文特征
  • 2.2.1 气象特征
  • 2.2.2 水文特征
  • 2.3 地形地貌
  • 2.4 地层岩性
  • 2.4.1 地层
  • 2.4.2 岩浆岩
  • 2.5 地质构造
  • 2.6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2.7 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
  • 第三章 研究区泥石流的活动特征
  • 3.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 3.1.1 丰富的松散物源
  • 3.1.2 充足的水源
  • 3.1.3 地形地貌
  • 3.2 泥石流的侵蚀特征
  • 3.2.1 侵蚀强度
  • 3.2.2 泥石流侵蚀的突发性和快速性
  • 3.2.3 泥石流侵蚀的空间分布
  • 3.3 泥石流的搬运特征
  • 3.3.1 泥石流的搬运能力
  • 3.3.2 泥石流的搬运规模
  • 3.3.3 泥石流的搬运形态
  • 3.3.4 泥石流的搬运距离
  • 3.4 泥石流的堆积特征
  • 3.4.1 泥石流的堆积类型
  • 3.4.2 泥石流堆积的外部形态特征
  • 3.4.3 泥石流堆积的内部形态特征
  • 3.5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区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 4.1 地层岩性与泥石流的分布关系
  • 4.2 地形地貌与泥石流的分布关系
  • 4.3 降雨与泥石流的分布关系
  • 4.4 地质构造与泥石流的分布关系
  • 4.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J]. 地理学报 2020(07)
    • [2].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坝前泥石流沟特征研究[J]. 西北水电 2020(04)
    • [3].油气管道穿越泥石流沟道的防治措施[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9)
    • [4].火后泥石流成灾特点及研究现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6)
    • [5].震区泥石流物源泥石流转化率初步研究[J]. 水力发电 2018(12)
    • [6].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01)
    • [7].青海省察德高速公路泥石流病害防治措施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 2019(03)
    • [8].某水电站某泥石流沟综合治理概述[J]. 甘肃地质 2018(01)
    • [9].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动力学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7)
    • [10].浅析金斗泥石流的特征及其对某高速公路的影响[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8(08)
    • [11].金沙江下游某泥石流沟对拟迁建集镇的危险性评价[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4)
    • [12].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年际冲淤变化特征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09)
    • [13].北京市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沟形成条件及特征分析[J]. 城市地质 2015(04)
    • [14].泥石流通常在何处肆虐?[J]. 地球 2017(01)
    • [15].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泥石流灾害特征——以青林沟泥石流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4)
    • [16].沿河路基冲蚀槽内泥石流吸力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2)
    • [17].浅谈甘肃舟曲泥石流的成因[J]. 城市地理 2017(14)
    • [18].安县地区泥石流与地质因素的关系[J]. 城市地理 2017(18)
    • [19].北京泥石流沟道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J]. 中国水利 2013(21)
    • [20].震后泥石流沟松散物质量与最大冲出总量的关系[J].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6)
    • [21].高密度电法对泥石流沟内物源厚度解译效果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2)
    • [22].凤县关门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及治理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02)
    • [23].强震区泥石流沟道堆积坝堵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四川省石棉县熊家沟溃决型泥石流为例[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6)
    • [24].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滑坡、泥石流沟分布识别中的应用——以四川洪溪河流域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2)
    • [25].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的泥石流突变起动模式研究——以陇南山区白龙江流域为例[J]. 灾害学 2019(02)
    • [26].溃坝泥石流起动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 水利学报 2019(06)
    • [27].北京市泥石流特点及专业监测体系建设初探[J]. 城市地质 2019(02)
    • [28].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J]. 灾害学 2019(03)
    • [29].凉山州冕宁县修理营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案建议[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6)
    • [30].岷江杂谷脑河跨过沟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发展趋势[J]. 人民长江 2019(10)

    标签:;  ;  ;  ;  

    雅鲁藏布江(米林—加查段)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