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163000

摘要:目的: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抽签法分组,观察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不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治疗;体外反博治疗;临床疗效

本组选取46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2017年1月至12月随机选取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抽签法分组,观察组23例患者年龄38岁~74岁,中位年龄59.2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6年,中位病程4.2年,男女比15:8;对照组23例患者年龄39岁~75岁,中位年龄59.1岁,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5年,中位病程4.1年,男女比16:7。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早晨,给予患者口服雷米普利+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用药剂量分别为1.25mg/次、23.75mg/次,每天均需要口服1次即可,待2周后,将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用药剂量更改为47.5mg/次[1],每天需要口服1次,连续治疗时间是10周。

观察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给予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规范化治疗并在患者住院时组建康复小组,需要按照患者不同病情进行规范性康复训练计划合理制定[2],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正确床上起坐训练及关节活动锻炼,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步过渡至日常步行、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在社区康复中心给予恢复期患者实施步行、体操训练并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社交交际,利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机给予患者实施反搏治疗,每天需要治疗1次,治疗持续时间是1h,连续治疗时间是10周。

1.3效果评估[3]

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心功能,判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明显恢复心功能,判定有效;治疗后,不符合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100.00%与无效率差值。

治疗前、治疗10周后,均实施6min步行距离测验,心功能重度不全:<150m;心功能中度不全:150~425m;心功能轻度不全:>425m。

1.4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包括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6min步行距离),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不明显(P>0.05)。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属于重症疾病且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脏组织结构异常、功能性病变,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造血功能损害及心室充盈,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损伤,主要临床症状是肺水肿、呼吸不畅及下肢水肿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实践发现,给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有效提高患者活动能力[4],可通过体外反搏装置脉动式震动减少患者心脏性负荷、消减患者心室充盈。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博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淋淋.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11).

[2]龚跃波,刘晓燕.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153-155.

[3]熊春霖,余木生,许通文.体外反搏技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2).

[4]熊春霖,余木生,许通文.体外反搏技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49-51.

标签:;  ;  ;  

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