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视角的中印经济增长比较

制度视角的中印经济增长比较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从制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在中印两国长期增长中祈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因素。本文认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主要由增长的启动机制、增长的质量和增长的包容性决定。通过对比中国和印度在增长的启动、增长质量和增长包容性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并且讨论了决定这些增长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后面的制度因素、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在制度安排方面的差异后,本文发现,正是制度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在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增长的不同成就,对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不同路径;而这些制度差异,同样也将决定中国和印度在未来面临长期可持续性增长挑战时的反应与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启动上,中国的制度较之印度的制度更有优势;而在保持增长质量和改进增长的包容性上,两国则各有千秋,印度甚至是更有优势的。中国增长的启动成功源于政府主导动员资源投入,通过分权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进行激烈的经济竞争,并且通过农村制度改革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解放出来,一开始就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资本紧密结合,并由此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然而,中国比印度要更加依赖于以要素投入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增长质量与增长的启动特点关系紧密,以政府为主导拉动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中缺乏对增长质量的关注,也缺乏促进增长质量改进的基础;而印度恰好与此相反,“弱”政府反而形成了更加富于竞争力和活性的市场体系;与此同时,印度也更加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私有产权的尊重和对国际体系的接轨。在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要素(例如资源、资本与劳动)推动阶段,中国在增长启动方面的制度优势在中印经济增长竞争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并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化而衰减,制度在动员资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内生增长阶段,印度在增长质量方面的优势例如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市场机制等因素将处于作用递增过程。印度生产率的稳步提高以及中国资本效率的逐步下降,基本反映了这一事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当前文献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论文的结构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经济增长和制度比较的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制度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 中印比较的制度分析的不同路径
  • 第三节、中国与印度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 一、共同面临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
  • 二、共同面临的“克鲁格曼难题”
  • 三、共同面临公平分享增长收益的难题
  • 第四节、中国与印度发展比较的研究重点
  • 一、制度与经济增长启动
  • 二、制度与增长质量
  • 三、制度与包容性增长
  • 第三章:制度与中印的经济增长启动
  • 第一节 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启动及其特征
  • 一、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启动的时间和阶段
  • 二、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特征
  • 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二节 制度改革与增长启动的要素动员
  • 一、中国和印度的制度改革比较
  • 二、制度变革与资本动员能力
  • 第四章 制度与中印经济增长的质量
  • 第一节 增长质量与中印两国增长的制度特征
  • 一、增长质量界定
  •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
  • 三、增长质量主要表现形式
  • 四、中印增长演化中的制度质量效应推论
  • 第二节 中印两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化与制度差异
  • 一、工业化进行中的三次产业结构演化与增长质量效应
  • 二、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演化
  • 三、中国与印度三次产业增长效应与结构质量效应测度
  • 四、中国与印度三次产业结构评价与制度成因
  • 第四节 中国与印度主导产业演化差异与制度影响
  • 一、主导产业群演进与增长质量
  • 三、中国与印度主导产业群及四分类产业结构
  • 四、中国与印度主导产业群比较与制度因素
  • 第五节 中印两国增长的技术效率差异与制度影响
  • 第六节 中国与印度增长质量的制度因素评价
  • 一、中国增长制度模式
  • 二、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增长质量制度效应
  • 三、中国与印度增长质量改进制度动力模式
  • 第五章 制度与中印的包容性经济增长
  • 第一节 中印包容性增长的异同
  • 一、“不合理的趋同”
  • 二、“合理趋同”
  • 三、中印包容性增长的差异
  • 第二节 中印包容性增长差异的制度基础
  • 一、制度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理
  • 二、中印制度安排与反贫困差异
  • 三、中印制度安排与不平等差异
  • 第三节 趋势与改革的前景:谁能产生更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 一、中国与印度减贫和降低不平等的制度基础和改革
  • 二、未来展望:新一轮的制度变革的基础和更高效的政府治理
  • 第六章 定量分析与非正式制度
  • 第一节 制度变量选择
  • 第二节 变量描述统计特征
  • 一、变量统计特征
  • 二、变量平稳性
  • 第三节 中印经济增长与制度的因果检验
  • 一、Granger 因果检验
  • 二、中印经济增长启动与制度变量的Grange 因果检验
  • 第四节 中印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
  • 一、中印经济增长与制度决定因素计量模型
  • 二、中印经济增长启动与制度决定因素检验
  • 第五节:中印的非正式制度与增长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2)
    • [2].浅析增强消费对宁夏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3].西藏经济增长质量的测评与分析(2012-2018)[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探究经济增长的供给与需求视角[J]. 金融博览 2020(02)
    • [5].强激励与弱激励:县域社会中的经济增长与组织运作[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01)
    • [6].浅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6)
    • [7].金融发展、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J]. 区域金融研究 2020(07)
    • [8].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研究[J]. 统计与咨询 2020(03)
    • [9].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检验[J]. 财会月刊 2020(20)
    • [10].当代经济增长的文化作用机理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3)
    • [11].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探究[J]. 金融经济 2019(04)
    • [12].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我国居民幸福感[J]. 中国市场 2019(06)
    • [1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财会学习 2019(11)
    • [14].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及其分解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06)
    • [15].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7)
    • [16].投资与消费联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J]. 广东蚕业 2017(07)
    • [17].标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7(10)
    • [18].经济增长中的竞争问题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12)
    • [19].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价值工程 2018(07)
    • [20].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的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6)
    • [21].开放的市场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J]. 群言 2018(05)
    • [22].辽宁省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3].河北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J]. 纳税 2018(12)
    • [24].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10)
    • [25].服务业: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长主动力[J]. 四川省情 2017(10)
    • [26].试析如何看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 纳税 2018(25)
    • [27].河南省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1985-2014年统计数据[J]. 中外企业家 2016(33)
    • [28].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01)
    • [29].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03)
    • [30].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的理论与方法[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05)

    标签:;  ;  ;  ;  ;  ;  

    制度视角的中印经济增长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