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研究

成渝城市群研究

论文摘要

在21世纪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城市群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西部大开发要求构建成渝城市群,共建长江上游经济带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也会促成成渝两地统筹协调,构筑成渝城市群。研究成渝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促进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构建成渝城市群关键在于充分发挥集聚经济效应,实现城市群的集聚、增生、扩散,努力搞好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共生、共享,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为此本论文首先界定城市群概念、范畴及进行相关研究综述,再分析世界城市化发展态势及对国内城市群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更广阔的视角上分析成渝城市群。进而,从区域城市群集聚过程与动态变化角度,针对成渝城市群经济特征的几个核心内容:等级规模、地域空间结构、职能组合、产业集聚、空间经济联系、可持续发展等,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上分别展开论述,分析了这几个方面的现状、演变趋势及实现演变的途径,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成渝城市群经济合作的制度保障上。 构建成渝城市群有不同的研究视角,论文研究的核心是从空间分析入手,借鉴新区域主义、新城市主义等新的城市区域经济理论,贯穿全文以城市空间和谐的理念,将成渝城市群的成长与演变趋势分析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提出构建和谐城市空间可分为三个层次,并探索了如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内容结构
  • 三、主要创新观点
  • 第一章 相关范畴界定与研究述评
  • 第一节 有关城市群的基本概念界定
  • 一、城市群的概念
  • 二、城市群的基本特征
  • 三、城市群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的界定
  • 一、成渝城市群概念界定及地域范围
  • 二、成渝城市群层次划分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城市群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城市群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城市群的研究
  • 第四节 成渝城市群分析框架
  • 第二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态势及启示
  • 第一节 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
  • 一、全球城市化呈快速发展趋势
  • 二、“世界城市”兴起
  • 第二节 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
  •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不悖
  • 二、郊区化与新城市主义
  • 三、新区域主义浪潮
  • 四、城市区域化及城市群的出现
  • 第三节 世界五大城市群形成演变
  • 第四节 世界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一、中国面临着新型城市化道路
  • 二、需要积极培育中国的全球城市
  • 三、吸收新城市主义,直面郊区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 四、中国在新区域主义浪潮中三个层次的区域合作
  • 五、城市群的形成条件及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 第三章 成渝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成渝城市群与三大城市群的比较
  • 一、基本状况比较
  • 二、经济状况比较
  • 三、城镇体系结构分析
  • 第二节 差异形成的原因
  • 一、追根溯源-地理区位成因
  • 二、经济优势-经济基础成因
  • 三、极点形成-区域政策影响成因
  • 四、体制约束-经济体制因素影响成因
  • 五、结构失衡-经济结构差异成因
  • 六、结论
  •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城市群发展新趋势—和谐城市空间
  • 一、以和谐为主题的城市群发展
  •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空间
  • 第四章 成渝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 第一节 城市等级规模理论概述
  • 一、城市最佳规模理论
  • 二、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 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等级规模现状分析
  • 一、行政规模等级结构
  • 二、人口规模等级结构
  • 三、位序-规模模型分析
  • 第三节 成渝城市群等级规模效益及演变趋势
  • 一、成渝城市群等级规模效益分析
  • 二、成渝城市群演变模式
  • 第五章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 第一节 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地域空间结构演化
  • 一、集聚与扩散机制下城市群的成长
  • 二、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 三、城市群空间结构类型分异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空间布局历史与现状
  • 一、成渝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历史沿革
  • 二、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
  • 第三节 成渝城市群空间布局演化趋势分析
  • 一、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 二、空间布局发展思路
  • 三、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 第六章 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分析
  • 第一节 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理论分析
  • 一、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
  • 二、城市群空间扩散理论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网络系统结构分析
  • 一、网络系统结构概况
  • 二、四条重点发展轴线
  • 第三节 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 一、城市群核心都市圈的内部联系
  • 二、城市群核心层内部联系
  • 三、城市群核心层与外围层
  • 四、城市群与其他区域
  • 五、城市群的国际联系
  • 第四节 加强空间经济联系促成城市群分工协作
  • 一、东中西互动,加强横向沿江城市发展轴线经济联系
  • 二、加强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及南贵昆经济区的联系
  • 三、打造成渝快速通道,畅通经济区内经济走廊
  • 四、建立城市群内快速通道
  • 五、加强经济联系,带动不发达地区
  • 六、加强信息联系,使城市群联系网络化
  • 七、引导经济空间联系以行政导向为主到以市场导向为主
  • 第七章 成渝城市群职能组合与产业集聚
  • 第一节 成渝城市群职能组合结构分析
  • 一、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
  • 二、各城市基本职能类型与职能分布
  • 三、各城市职能组合分析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与产业集聚
  • 一、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 二、城市群与产业群整体互动的战略选择
  • 三、成渝城市群与产业群共建机制分析
  • 第三节 成渝城市群职能组合演变趋势
  • 一、成渝城市群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与空间布局
  • 二、各城市职能组合设想
  • 三、各城市群产业发展方向
  • 四、城市职能组合重点
  • 第八章 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一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概述
  •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一、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安全问题
  • 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
  • 三、现代工业社会的顽症—健康问题
  • 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两难抉择
  • 第三节 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范式
  • 三、重视知识经济带来的负嫡效应
  • 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 五、依据空间需求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空间布局
  • 第四节 实现成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 一、建设生态屏障
  • 二、发展生态城市
  • 三、推行循环经济
  • 四、构建主体功能区
  • 五、培育绿色产业
  • 六、倡导资源节约
  • 七、争取国家支持
  • 八、完善保障机制
  • 第九章 区域经济合作与成渝城市群构建
  • 第一节 构建成渝城市群中的统筹协调机制
  • 一、大城市群形成演变的双重机制
  • 二、构建成渝城市群中的体制障碍
  • 三、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统筹协调机制
  • 第二节 成渝城市群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 一 空间约束-制定城市群规划
  • 二、行政统筹—建立城市群政府和各类专业协调组织
  • 三、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区域政策的协调性
  • 四、空间依托—实现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
  • 五、产业基础—产业分工与协作
  • 六、有效载体—城市间市场联动
  • 七、智力支撑一共享人才资源
  • 第三节 从竞合博弈到区域经济一体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为何是“城市圈”不是“城市群”[J]. 武汉建设 2009(01)
    •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群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6)
    • [3].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4].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及验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5].哈长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1)
    • [6].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与优化调控[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7].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以成贵高铁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8].都市农业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2)
    • [10].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2)
    • [11].高速铁路对哈长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历史、特征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13].辽中南城市群高铁可达性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7)
    • [14].呼包鄂榆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1)
    • [15].建设韧性城市群 提升区域抗风险能力[J]. 群众 2020(09)
    • [16].从数据融合走向智慧协同: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困境与回应[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7].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8].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测度与简要评析[J]. 时代经贸 2020(23)
    • [19].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9)
    • [20].提高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力研究[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21].哈长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0)
    • [22].城市群战略下的产业项目布局[J]. 城市开发 2019(15)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中心研究员 冯奎: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上海企业 2019(09)
    • [24].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财经界 2019(25)
    • [25].“大智移云”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应急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11)
    • [26].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上)[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1)
    • [27].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下)[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2)
    • [28].崛起的中国城市群 城市群有哪些? 为什么重要? 能做什么?[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15)
    • [29].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J].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4)
    • [30].国内外智慧城市群研究与实践述评[J]. 科技和产业 2018(05)

    标签:;  ;  ;  ;  

    成渝城市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