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小儿鼻炎探讨

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小儿鼻炎探讨

徐正友1董倩2(1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00)(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苓甘五味姜辛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功用是温肺化饮,用于治疗寒饮咳嗽。临床常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寒哮型,亦多利用其温化寒饮之功用,加减以治疗小儿因受凉所引起的鼻炎,亦获良效。

【关键词】苓甘五味姜辛汤小儿鼻炎

鼻炎属于中医“鼻鼽”、“鼽涕”的范畴,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多发性鼻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本病首见于《素问》:“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加之冷寒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肺开窍于鼻,外邪易从口鼻而入,侵袭入肺,肺气失宣,上袭鼻咽,则可见鼻塞、流涕等;脾常不足,失于健运,水谷不能布散,水湿停于胃肠,聚而成饮,痰饮循经上布,停聚于鼻,亦可见鼻塞,流涕。《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肺在液为涕,鼻涕为病理产物,属于痰饮之范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指出“病痰饮水者,当以温药和之”;涕属痰饮,其性属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易袭阳位,其性粘滞,湿邪致病,病程迁延,常缠绵难愈。

苓甘五味姜辛汤出自《金匮要略》:“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原方由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共六味药组成,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以治疗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支饮。临床上凡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而聚湿成饮者皆可用之。

验案:李某,女,5岁,2012年4月30日就诊。患儿以“流涕20余天”为主诉。症见:流涕,时轻时重,清涕为主,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伴有鼻塞,偶咳,少痰,无发热,无头痛、头晕,纳眠可,二便正常。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面白少华,营养、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诊断:鼻鼽,证属寒邪伤肺。治以温化寒饮,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药物组成:细辛3g、半夏6g、干姜6g、五味子6g、炙冬花9g、炙紫苑9g、路路通6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5剂后症状减轻。二诊:上方去炙冬花、炙紫苑,加黄芪12g,水煎服,日一剂。4剂后痊愈。

讨论:本病病机属外感风寒,脾阳不足,内外皆寒,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故以温化痰饮之法治疗,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方中细辛、干姜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宣肺止咳;半夏、紫菀、款冬花温肺降逆,祛痰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路路通祛风通络、通鼻窍;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宣通鼻窍之效,方证相和,疗效迅速。

本方选药九味,配伍严谨,遵“病痰饮水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寓以辛开苦降,散中有收,温清同用之意,使表寒散,痰饮化,气机平,诸症皆消,为临床治疗小儿鼻鼽之良方。

标签:;  ;  ;  

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小儿鼻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