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

对《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

论文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致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在他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这本书中深度剖析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繁荣背后的一系列“单向度”问题,马尔库塞的这种对时代的焦虑,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焦虑,震撼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在人性的立场上,他从工具理性批判入手,深刻揭露、分析了资本土义社会总体异化的现实,为人们观察、认识现代工业社会寻找和确立了一种新的维度。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已经达到全面的程度。不仅生产的过程,而且生产的结果,对于生产者来说都成了一种异化的事实。社会文明对个人欲望的管理和压制,无论在广度方面和深度方面都已经强化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使得社会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病态的社会。由这种的分离,社会发生异化,人成了单向度人,政治、思想、文化也都变成了单向度的政治、思想、文化,基于此,马尔库塞对之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人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主力,失去了对社会控制与操纵的内在反抗性、否定性,舒舒服服地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成为屈从社会政治需要而又麻木地自感幸福的“单向度的人”,政治成了没有政治反对派的单向度政治。高层文化也同现实同一起来,变成单向度文化。在这样一种条件下,马尔库塞提出了自己的拯救理论一“乌托邦”革命论。六十年代一度成为新左派运动和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有“青年造反之父”之称。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立足于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让人们不得不反思自身的时代处境,反思人性在现时代的意义他毕生致力于对社会弊病的揭示和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的根源探索和解除异化,寻求解放道路的努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起源、主要观点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时代背景
  • 2.1 马尔库塞的生平简介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 2.1.1 生平简介
  • 2.1.2 时代背景
  • 2.2 马尔库塞的思想渊源
  • 2.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 2.2.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对马尔库塞的影响
  • 2.2.3 法兰克福现实批判传统对马尔库塞思想的影响
  • 第3章 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
  • 3.1 单向度的定义
  • 3.2 单向度的社会及其表现
  • 3.2.1 极权主义的形成:工具理性与人的同质化
  • 3.2.2 被遏制的意识形态:技术理性与人的程式化
  • 3.2.3 单向度的思想
  • 3.2.4 唯一的生活方式:单向度社会的兴起
  • 3.3 否定性及其未来乌托邦的可能性
  • 3.3.1 黯淡中的光芒:“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
  • 3.3.2 从非理性到“欲望乌托邦”
  • 3.3.3 “五月风暴”后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向
  • 第4章 《单向度的人》当代价值
  • 4.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局限
  • 4.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当代价值
  • 4.2.1 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 4.2.2 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对《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