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基于山西省跟踪观察户的实证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基于山西省跟踪观察户的实证

论文题目: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基于山西省跟踪观察户的实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杰

导师: 袁飞

关键词: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家庭生命周期,资产水平与结构,区域差异,制度变革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伴随农户收入增长的阶段性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收入问题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新形势下,农户收入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三农”问题,更是一个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联系、甚至和国际经济变化的大环境相联系的问题。而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农户收入问题的性质变化。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展开研究的。 本研究的思路为:在系统分析收入结构变迁理论和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的基础上,以农户收入结构作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过程,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收入结构变迁的成因,最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计和评价了农户收入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按照上述思路展开具体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已有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进行了回顾与评价。首先对收入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评述,其中在评析农户经济行为理性纷争的基础上,提出农户经济行为理性的假定。其次,对收入结构效率估计的DEA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确定出农户各收入来源的统计范围,并结合研究目的选择了本研究所使用的测度指标。该部分内容为研究农户收入结构变迁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总趋势分析。该部分主要运用收入结构变动值、结构相似度等结构指标分析了农户收入结构的时序变化,同时把农户收入增长贡献区分为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并加以测度。结果表明:从收入构成上来看,家庭经营和外出劳务收入仍是农户较为稳定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转移性和财产性等收入是农户的辅助性收入;在农户各项收入来源中,家庭经营和外出劳务收入对农户收入增长贡献的重要性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外出劳务的增收效应在逐步超过家庭经营的增收效应,而转移性和财产性等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小且呈波动变化趋势。可见,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外出劳务收入变化是引致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关键。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微观与宏观成因。在微观成因中主要从农户家庭生命周期与资产水平和结构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宏观成因中主要从区域差异与制度变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在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变化的成因分析中,采用了家庭人口规模、主要劳动者年龄、劳动人口负担系数等多个指标来反映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变化,并且结合农户组织演变,动态考察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规律性。最后通过对家庭人口规模等指标与农户各项收入进行的皮尔逊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家庭主要劳动者年龄与外出劳务收入呈较高的负相关性,而与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家庭人口规模与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一一基于山西省跟踪观察户的实证外出劳务收入呈现负相关,而与转移性收入为正相关;劳动人口负担系数与外出劳务收入呈现负相关,而与财产性等收入为正相关。在资产水平与结构的成因分析中,采用多重交叉分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的物质资产与人力资产及其配置结构下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规律性。并且根据资产间替代弹性的经济学意义,建立计量模型,实际测度了实物资产与人力资产间的替代弹性及其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计量分析实物资产与人力资产分别在家庭经营与外出劳务上的边际报酬,结果显示:随着资产之间替代弹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家庭经营的边际生产力,使家庭经营性投入的边际报酬越来越小于外出劳务的边际报酬,这样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促使更多的劳动者倾向于外出劳务,由此带来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 在宏观成因分析中,首先运用区域发展与产业成长等理论分析了区域差异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的优劣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较大,其中地理区位较好与较差的地区,农户家庭劳务报酬收入增长较快,而地理区位相对一般的地区,就业结构相对稳定,收入结构变动不太明显;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带来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趋异性”;农村产业结构转换效应对不同区域农户家庭经营内部各业的收入弹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农户收入,’j卜农化”变动趋势强弱不均;区域市场发育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农户经营分化、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进而表现为经营结构转换、收入结构变动上的差异。其次,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制度变革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制度变迁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开辟了农户收入的多元化与非农化,促进了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农村金融体制变革过程中,加大支农信贷力度是解决农户经营非农产业资金瓶颈的关键,也是合理调整家庭经营内部收入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前后农户农业投资结构的比较分析表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农业内部的收入结构;化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逐步优化农?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

2.1 收入结构变迁的理论基础

2.2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2.2.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2.2.2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

2.3 方法与测度指标

2.3.1 收入结构效率估计的DEA方法

2.3.2 收入结构的测度指标

3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过程

3.1 收入结构的时序变动趋势

3.1.1 收入的来源结构

3.1.2 收入的性质结构

3.1.3 收入的形式结构

3.1.4 收入的支出结构

3.2 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收入结构变动趋势

3.2.1 收入结构的组间差异

3.2.2 收入结构相似度比较

3.3 收入结构的变动值测度

3.3.1 收入结构总变动值

3.3.2 不同收入组的收入结构变动值

3.4 结构变动的收入增长效应

3.4.1 绝对贡献

3.4.2 相对贡献

4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成因(一):家庭生命周期

4.1 家庭生命周期与决策模式

4.1.1 家庭生命周期及其阶段性划分

4.1.2 家庭决策模式及其世代演变的根源

4.1.3 家庭生产性决策模式选择与经营绩效

4.2 家庭生命周期与收入结构

4.2.1 家庭类型与收入结构

4.2.2 家庭人口规模与收入结构

4.2.3 家庭劳均人口负担与收入结构

4.2.4 家庭主要劳动者年龄与收入结构

4.3 家庭生命周期不同时期收入结构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4.3.1 形成阶段

4.3.2 扩张阶段

4.3.3 收缩阶段

4.3.4 空巢阶段

4.3.5 消亡阶段

4.4 家庭生命周期与收入结构变动的相关分析

5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成因(二):家庭资产水平与结构

5.1 资产水平与结构特征:两种资产形式

5.1.1 物质资产存量与分布特征

5.1.2 人力资产水平与结构特征

5.2 物质资产与收入结构的变动分析

5.2.1 实物资产与收入结构: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分析

5.2.2 货币资产与收入结构

5.3 人力资产与收入结构的变动分析

5.3.1 人力资产与经营结构:用工结构和投资结构

5.3.2 人力资产与总收入结构

5.3.3 人力资产与家庭经营内部收入结构

5.3.4 人力资产与外出劳务收入结构

5.4 资产组合与收入结构的变动分析

5.4.1 基于物质资产与人力资产配置结构的分析

5.4.2 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

6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成因(三):区域差异

6.1 地理位置差异与收入结构

6.2 区域教育发展与收入结构变动

6.2.1 区域教育发展差异

6.2.2 不同区域农户家庭教育水平差异

6.2.3 不同区域农户教育水平与收入结构

6.3 区域产业成长与收入结构变动

6.3.1 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

6.3.2 不同区域农户家庭经营结构差异指数

6.3.3 区域产业结构与农户收入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

6.4 区域市场发育与收入结构变动

6.4.1 区域分工与市场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6.4.2 区域市场发育与农户收入结构变动

6.4.3 不同区域农户家庭经营市场化与收入结构

6.5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收入结构变动

6.5.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

6.5.2 农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广义熵指数分解

6.5.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影响

6.6 不同区域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差异比较:相似度与变动值

6.6.1 不同区域收入结构相似度比较

6.6.2 不同区域收入结构变动值

7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成因(四):制度变革

7.1 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

7.2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收入结构变动的基础

7.3 农村金融体制变革:收入结构变动的关键

7.4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收入结构变动的助推器

7.5 城乡二元体制化解:收入结构变动的社会根源

8 农户收入结构合理性:效率估计与评价

8.1 收入结构合理性探讨

8.1.1 收入结构变动的必然性

8.1.2 收入结构变动的实质

8.1.3 判定收入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

8.2 收入结构合理性:DEA非参数效率估计

8.2.1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收入结构效率估计

8.2.2 不同资产水平收入结构效率估计

8.2.3 不同区域收入结构效率估计

8.2.4 不同市场化程度收入结构效率估计

8.2.5 不同业别TFP变化与各业收入增长

8.3 收入结构合理性的总体评价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结论的政策含义

9.2.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9.2.2 完善农村产业政策

9.2.3 创新农村教育体制

9.2.4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9.2.5 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9.2.6 进一步化解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参考文献

附录1:山西省农村调查固定观察点分布

附录2:农户家庭成员及决策模式调查问卷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4-05

参考文献

  • [1].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户收入差距[D]. 王文涛.西南大学2017
  • [2].中国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研究[D]. 马小勇.西北大学2008
  • [3].我国农户创业选择研究[D]. 彭艳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 [4].收入质量对中西部农户贷款行为影响研究[D]. 邓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 [5].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 曲秉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 [6].市场参与方式对农户收入与分配的影响研究[D]. 郭欣旺.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 [7].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收入的影响[D]. 刘俊文.华南理工大学2014
  • [8].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 邢祥娟.北京林业大学2014
  • [9].中国农户收入、生产行为与技术效率研究[D]. 徐翠萍.上海交通大学2010
  • [10].绥远省的粮食生产与家庭副业(1928-1937)[D]. 于首涛.内蒙古大学2015

标签:;  ;  ;  ;  ;  ;  

农户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成因研究——基于山西省跟踪观察户的实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