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化合物对真丝绸的阻燃整理

有机磷化合物对真丝绸的阻燃整理

论文摘要

真丝绸的阻燃整理,尤其是无甲醛阻燃整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挑战,以往的阻燃处理有的不耐水洗,有的虽然阻燃效果良好,但却有甲醛释放问题,严重影响服用功能。鉴于此,本文采用了两种阻燃体系对真丝电力纺进行阻燃整理,获得了优良的且为环境友好的阻燃效果。本文采用的第一种体系为乙烯基单体与真丝织物接枝共聚进行阻燃改性。本文合成了两种乙烯基含磷单体:1)二乙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DEMEP);(DMMEP),并通过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确定了所得产物即为目标产物。产物DEMEP不溶于水,应用于丝织物前须经预乳化,乳化剂可用Tween 80/Span 80按质量百分比65.9%/34.1%复配使用,用量为DEMEP用量的10%。DMMEP可溶于水,可直接在水溶液中与丝织物进行反应。通过研究接枝工艺参数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如下较佳的接枝工艺:两种单体质量分数为60-120%(owf),引发剂质量分数0.9-1.0% (owm),温度85℃,时间45-60 min,浴比1:30,反应浴pH值为4.5,反应结束后按下述工艺水洗3次,晾干即可。水洗工艺为:平平加O2g/l,浴比1:50,温度60℃,20分钟。通过对接枝前后丝织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阻燃后丝织物上有明显的阻燃剂分子的吸收;氨基酸分析知阻燃整理后丝织物上的氨基酸含量与未阻燃时显著差异,胱氨酸全部消失,丝氨酸、酪氨酸也减少较多,由此推测了接枝反应的机理;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可知,随着接枝率的增高,丝织物上的磷含量也在逐渐增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整理前后丝纤维的纵向和截面形态的观察可看出,整理后,丝纤维纵向有沟槽,截面出现孔穴,这都表明阻燃剂与丝织物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X-射线衍射可知,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结晶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说明反应仅发生在丝织物的无定形区及准结晶区。阻燃处理后,丝织物有一定程度的泛黄,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白度下降,但泛黄程度并不严重;丝织物的拉伸强力亦稍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最大下降仅为9.6%,不影响真丝织物的服用及其它功能;阻燃整理后不影响丝织物的手感;整理后丝织物的透气性有所下降。阻燃处理后,丝织物的阻燃性能大大改善,丝织物的氧指数均较未处理丝织物大幅提高。DEMEP处理丝织物接枝率达11.8%以上,DMMEP处理丝织物接枝率达8.1%以上时氧指数便可达到28%以上,即达到遇火自熄的阻燃性能。阻燃整理后丝织物均可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B2级要求(炭长小于200 mm),阻燃装饰织物阻燃性能B1级要求(炭长小于150 mm)。洗涤30次后,氧指数仍在27%以上,遇火仍可自熄,炭长远远小于178 mm,阻燃性能良好;但洗涤50次后,阻燃性能基本失去,不能通过垂直燃烧测试,而且氧指数也接近未处理丝织物。通过对阻燃整理前后丝织物进行热重分析知,阻燃后丝织物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将近30℃,达到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也提前了近20℃,而且在600℃裂解结束时,阻燃丝织物的残渣量(26.2%)远远高于未阻燃丝织物(5.3%)。表明此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通过使丝织物脱水成炭,减少可燃性气体产物,增加固体炭渣含量,属固相(缩合相、凝聚相)机理。锥形量热仪测试的结果也表明,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点燃时间比未处理时延长了3倍之长,阻燃整理后丝织物难以被点燃,而且一旦点燃后,其热释放速率远远小于未阻燃丝织物。而通过表观动力学的模拟可知,丝织物经阻燃整理后,在主要裂解阶段活化能低于未阻燃时丝织物活化能,表明阻燃整理后更易于裂解。裂解气质联谱测试结果也说明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裂解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受热主要为阻燃剂催化丝织物脱水成炭。本文采用的第二种阻燃体系为化学交联法。采用的阻燃剂为羟基含磷低聚物HFPO,结构式如下: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作为交联剂,三乙醇胺(TEA)作为共反应剂对真丝电力纺进行阻燃处理,通过对各工艺条件的试验,证明此阻燃剂应用于真丝进行阻燃整理的可行的,并由此得到了比较适合的整理配方:交联剂BTCA与阻燃剂HFPO的最佳摩尔比为1:1.75,催化剂次磷酸钠的用量为BTCA用量的80%,共反应剂三乙醇胺用量为BTCA的25%,pH值调节为2.5,二浸二轧,轧液率为100%,90℃烘干2分钟,160℃烘干2分钟,水洗,烘干。本文研究了交联剂与阻燃剂及共反应剂的反应机理,指出交联剂BTCA用量并不与阻燃剂的固着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峰值,这是因为交联剂与阻燃剂及丝织物本身存在着竞争反应所致。共反应剂三乙醇胺的添加可提高阻燃剂在丝织物上的固着量,但由于三乙醇胺与阻燃剂、三乙醇胺与BTCA二者之间的竞争反应导致三乙醇胺的用量也是以少量为宜。增大其用量对阻燃效果并无益处,丝织物手感却大受影响。添加15-30%的阻燃剂HFPO丝织物可具有阻燃效果,氧指数大于27%,且能通过垂直燃烧试验,阻燃后丝织物的白度有所下降,有一定程度的泛黄,织物硬度增加,手感受到一定影响,强力较未处理时有所下降,当阻燃剂添加量为30%时,织物经向强力下降约23%,纬向强力下降约6.8%。水洗15次后仍可通过垂直燃烧试验,但水洗30次后阻燃效果基本消失。通过热重分析得出丝织物的起始分解温度提前约50℃,裂解结束后炭质残渣的产量也比未阻燃时增加了14个百分点,说明该阻燃剂是在凝聚相起作用从而达到对丝织物的阻燃目的。本文突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将乙烯基单体与含磷物质结合起来合成出可和真丝织物接枝共聚的单体,并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上取得了较好的阻燃效果,较低的接枝率便可达到遇火自熄及通过垂直燃烧试验的效果,阻燃后可耐30次水洗,对手感、强力几乎无影响。通过锥形量热仪测知,经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火灾危险性大大降低;并通过利用裂解气质联谱以及对阻燃丝织物表观热裂解动力学的研究,证明了此阻燃剂对丝织物的阻燃效果,并推测了其可能的阻燃机理,为真丝织物的阻燃科学研究提供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化学交联法阻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阻燃剂、交联剂与丝织物的交联机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蚕丝概述
  • 1.2.1 蚕丝的组成和结构
  • 1.2.2 蚕丝的理化特性
  • 1.2.2.1 物理性能
  • 1.2.2.2 化学性质
  • 1.3 真丝阻燃整理进展
  • 1.3.1 真丝燃烧理论
  • 1.3.2 纤维的燃烧性质
  • 1.3.3 真丝阻燃整理技术的发展
  • 1.3.4 天然纤维用含磷阻燃剂的进展
  • 1.4 纺织品阻燃法规
  • 1.5 阻燃性能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
  • 1.6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接枝共聚法阻燃改性-第一部分:乙烯基含磷阻燃剂的合成
  • 2.1 前言
  • 2.2 实验
  • 2.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2.3 实验方法
  • 2.4 测试方法
  • 2.4.1 外光谱(IR)
  • 2.4.2 核磁共振谱(NMR)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产物合成路线
  • 2.5.2 溶剂的影响
  • 2.5.3 产物的波谱特征
  • 2.5.3.1 DEMEP
  • 2.5.3.2 DMMEP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接枝共聚法阻燃改性-第二部分:乙烯基含磷阻燃剂对真丝织物的接枝改性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接枝实验方法
  • 3.3.2 预乳化方法
  • 3.4 测试方法
  • 3.4.1 乳液稳定性测试
  • 3.4.2 乳液粒径测试
  • 3.4.3 接枝率测试
  • 3.4.4 白度、泛黄指数
  • 3.4.5 硬度
  • 3.4.6 织物强力测定
  • 3.4.7 透气性
  • 3.4.8 极限氧指数(LOI)
  • 3.4.9 炭长(Char length)
  • 3.4.10 阻燃耐水洗性
  • 3.4.1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3.4.1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 3.4.13 磷含量及丝纤维的纵向、截面形态分析
  • 3.4.14 氨基酸分析
  • 3.4.15 热重分析(TGA)和差示热分析(DTA)
  • 3.4.16 锥形量热仪(Cone calorimetry)
  • 3.4.17 裂解-气质联谱法(Py-GC/MS)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DEMEP的乳化
  • 3.5.2 接枝共聚工艺条件实验
  • 3.5.2.1 反应浴pH值影响
  • 3.5.2.2 反应温度影响
  • 3.5.2.3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 3.5.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5.2.5 反应浴比的影响
  • 3.5.2.6 不同单体浓度的接枝率和氧指数
  • 3.5.2.7 均聚物的去除方法比较
  • 3.5.2.8 接枝真丝纤维的工艺实验小结
  • 3.5.3 结构与性能
  • 3.5.3.1 微细结构分析
  • 3.5.3.1.1 接枝丝织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3.5.3.1.2 接枝丝织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 3.5.3.1.3 接枝丝织物的氨基酸分析
  • 3.5.3.1.4 接枝丝织物的能谱及扫描电镜分析
  • 3.5.3.2 性能分析
  • 3.5.3.2.1 物理性能
  • 3.5.3.2.2 燃烧性能
  • 3.5.3.2.3 阻燃耐水洗性
  • 3.5.3.2.4 热性能
  • 3.5.3.2.4.1 热重(TG)、差热(DTA)分析
  • 3.5.3.2.4.2 热释放速率、点燃时间、生烟性
  • 3.5.3.2.4.3 阻燃丝织物表观热动力学分析
  • 3.5.3.2.4.4 裂解-气质联谱分析(Py-GC/MS)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化学交联法阻燃改性-含羟基有机磷阻燃剂在真丝织物上的应用
  • 4.1 前言
  • 4.2 实验
  • 4.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织物阻燃处理
  • 4.3.2 水洗方法
  • 4.4 测试
  • 4.4.1 氧指数(LOI)
  • 4.4.2 垂直燃烧试验
  • 4.4.3 硬度
  • 4.4.4 折皱回复角
  • 4.4.5 拉伸强力
  • 4.4.6 白度、泛黄指数
  • 4.4.7 外光谱
  • 4.4.8 磷含量的测定
  • 4.4.9 热重分析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工艺条件实验
  • 4.5.1.1 HFPO与丝绸的直接反应
  • 4.5.1.2 交联剂BTCA用量的影响
  • 4.5.1.3 催化剂次磷酸钠用量的影响
  • 4.5.1.4 三乙醇胺的影响
  • 4.5.1.5 再次研究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 4.5.1.6 pH值的影响
  • 4.5.1.7 焙烘温度的影响
  • 4.5.1.8 焙烘时间的影响
  • 4.5.1.9 阻燃剂浓度的影响
  • 4.5.2 交联机理
  • 4.5.2.1 BTCA、HFPO与丝的反应
  • 4.5.2.2 三乙醇胺(TEA)的作用机理
  • 4.5.3 燃烧性能及物理性能
  • 4.5.3.1 不同HFPO浓度下丝织物的燃烧性能
  • 4.5.3.2 不同HFPO浓度下丝织物的物理性能
  • 4.5.3.3 HFPO整理后丝织物的耐洗性
  • 4.6 热性能
  • 4.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结语与展望
  • 本人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棉用有机磷阻燃剂研究进展[J]. 河北纺织 2010(01)
    • [2].年产1万吨纳米氢氧化铝阻燃剂项目[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2)
    • [3].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添加型磷腈类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24)
    • [5].磷-硅阻燃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9(12)
    • [6].一种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J]. 塑料工业 2019(12)
    • [7].新型汉麻用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J]. 印染 2019(23)
    • [8].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整理棉织物性能[J]. 精细化工 2020(04)
    • [9].生物基阻燃剂在聚乳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3)
    • [10].进出口皮革及其制品中有机磷阻燃剂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4)
    • [11].聚氨酯泡沫用绿色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11)
    • [12].我国水环境中主要阻燃剂及其处理[J]. 化工进展 2020(S1)
    • [13].聚酯用反应型阻燃剂的应用及发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1)
    • [14].木质素基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造纸 2020(03)
    • [15].反应型和添加型磷杂菲类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05)
    • [16].美国又一个州颁布新规,禁止在家具中使用阻燃剂[J]. 环球聚氨酯 2019(09)
    • [17].浅析阻燃剂的应用与发展[J]. 科技视界 2019(30)
    • [18].磷氮阻燃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山西农经 2017(24)
    • [19].阻燃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化工时刊 2018(04)
    • [20].环保型阻燃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进展[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6)
    • [21].含磷阻燃剂在热塑性聚氨酯中的阻燃应用[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6(05)
    • [22].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作用机理与应用[J]. 现代传输 2016(06)
    • [23].反应性含磷阻燃剂的合成与表征[J]. 塑料工业 2017(01)
    • [24].与阻燃剂相关的防火测试标准的演变[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7(01)
    • [25].环三磷腈类阻燃剂的研究现状[J]. 印染助剂 2017(04)
    • [26].有机磷阻燃剂生产使用及我国相关环境污染研究现况[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03)
    • [27].有机磷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 应用化学 2016(06)
    • [28].木塑复合材料阻燃剂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5)
    • [29].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多种阻燃剂[J]. 广州化工 2016(12)
    • [30].阻燃剂及其毒性研究[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6(08)

    标签:;  ;  ;  ;  ;  ;  

    有机磷化合物对真丝绸的阻燃整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