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浪油田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水淹规律研究

宝浪油田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水淹规律研究

论文题目: 宝浪油田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水淹规律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作者: 魏忠元

导师: 姚光庆

关键词: 宝北区块,低渗透储层,水淹层,测井识别,流动单元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集层以滨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属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宝北区块96年投入开发,97年开始注水,2002年开始进入产量递减期。由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油田开发面临着局部井网不完善、调整难度大、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压力保持水平整体偏低、自然递减大等严峻的开发形势。因此需要对储层物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水淹现状,建立水淹层解释模型,寻找水淹规律,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帮助。 本文从宝北地区的生产动态资料出发,分层系、分油组、分区块地进行了生产状况分析,详细地了解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开发曲线中显示,宝北地区产量递减大,含水率上升快;常规测井及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显示出储层纵向上水淹差异大,且呈韵律性变化,主力油层水淹严重;根据吸水、产液剖面对应性分析发现,产液能力层间差异很大,结合物性资料分析,宝北地区渗流特征受物性的影响较大,主要受控因素是流动单元,流动单元类型或FZI值与含水饱和度,吸水强度及产液能力都有很好的对应性;另外在单层水淹平面图上显示,宝北地区水淹区域性变化大,西北和东南部地区水淹严重,中部地区水淹较弱,同时,由于受沉积环境与储层物性及裂缝分布的影响,水淹区域还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 针对常规测井符合率低的问题,本次论文改变了以往单纯用测井资料笼统计算含水率来判断水淹层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主要以流动单元为分类原则分别进行水淹层的解释。宝北地区水淹类型复杂,淡水水淹和地层水水淹及混合水水淹多种情况并存。在定性解释过程中,首先选取了未水淹井的油层段测井系列作为标准,然后将所有井的测井曲线与标准层段进行相同层段的对比,找出曲线异常变化的部位,总结出了不同水淹类型的测井特征,以此特征为依据可以进行水淹层的定性识别。 本文阐述了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的原理及在宝北地区的应用情况,并运用中子寿命测井结果与常规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了水淹层的解释模型。按流动单元对含水饱和度和测井值进行归类,分淡水水淹和地层水水淹两种情况进行统计,建立每种流动单元下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经过对宝北44块样品进行岩电—相驱实验表明,在地层水淹的情况下,岩石的流体饱和度与电阻率关系仍符合阿尔奇公式。将每块样品按所属流动单元进行归类,通过分析F~φ和I~S_w的关系,分别求取每种流动单元样品的阿尔奇参数,并分别建立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油田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1.2 沉积特征

§1.3 油藏特征

§1.4 开发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4.1 开发概况

1.4.2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现状分析

§2.1 注水开发现状

2.1.1 产液分析

2.1.2 压力分析

§2.2 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变化

§2.3 平面水淹差异

第三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定性识别

§3.1 低渗透油藏水淹层测井曲线识别方法

3.1.1 用自然电位曲线识别水淹层

3.1.2 用电阻率曲线识别水淹层

3.1.3 孔隙度测井曲线识别水淹层

3.1.4 综合分析法

3.1.5 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水淹层

3.1.6 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评价

§3.2 宝北低渗透油藏不同类型水淹特征

3.2.1 淡水水淹层特征

3.2.2 地层水水淹层特征

3.2.3 混合水水淹层特征

3.2.4 水淹层平面分布特征

§3.3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的交会图识别方法

3.3.1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2 淡水水淹层交会图版的建立

3.3.3 地层水水淹层交会图版的建立

第四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定量化分析

§4.1 水淹级别的划分

4.1.1 根据驱油效率η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4.1.2 根据产水率Fw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4.2 利用中子寿命测井定量判别水淹层

4.2.1 基本原理

4.2.2 中子寿命测井在宝北地区的应用

§4.3 水淹程度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4.3.1 不同水淹类型测井解释模型

4.3.2 按流动单元类型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4.3.3 结合岩电实验分析水淹程度

§4.4 水淹程度定量判别结果

第五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规律及挖潜方向

§5.1 流动单元与油层水淹的关系

5.1.1 储层物性与水淹的关系

5.1.2 流动单元类型与水淹程度的关系

§5.2 断层与裂缝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2.1 三级断层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2.2 裂缝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5.3 油田挖潜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1-12

参考文献

  • [1].新民油田低渗透储层开发综合配套技术[D]. 曲志强.东北石油大学2013
  • [2].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多孔介质分类方法及应用[D]. 刘凤贤.大庆石油学院2009
  • [3].微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与应用[D]. 马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 [4].滨南油田滨435块沙四上亚段滩坝相低渗透储层评价[D]. 尹桂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 [5].锦150块中低渗透储层及潜在损害分析[D]. 黄松磊.东北石油大学2018
  • [6].萨尔图油田A区块低渗储层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D]. 张婉莹.东北石油大学2018
  • [7].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D]. 栗业.西北大学2018
  • [8].基于低渗透成因的阜三段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 尹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 [9].低渗透油藏储层动用特点及挖潜研究[D]. 张宗辉.成都理工大学2013
  • [10].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研究[D]. 刘哲.东北石油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华北油田水淹层测井技术和解释方法研究[D]. 杜宝会.中国石油大学2007
  • [2].龙虎泡油田萨尔图水淹层水淹机理及解释方法研究[D]. 么忠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 [3].王广、黄场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D]. 王立军.中国地质大学2005
  • [4].大庆西部特低渗透油田裂缝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D]. 左松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5].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李振英.西南石油学院2004
  • [6].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D]. 解伟.西北大学2005
  • [7].录井水淹层评价技术及在大庆喇萨杏油田的应用研究[D]. 刘启.西南石油学院2005
  • [8].高含水后期剩余油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D]. 潘永泽.大庆石油大学2006
  • [9].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及图版标定[D]. 张金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10].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薄差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闫伟林.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  ;  

宝浪油田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水淹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