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1.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证型分布规律;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GRAN)、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相关性;3、中医证型与Bath活动指数(BASDAI)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20例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来自本院门诊与住院A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依据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疼痛与温度、时间的关系,皮肤湿度,口干、饮水、出汗、性功能、大小便情况,面色、舌象、脉象,BASDAI(疲劳、晨僵、脊柱痛、外周关节痛、局限性压痛)及CRP、ESR、WBC、GRAN、PLT、Hb、IgG、IgA、IgM。测量改良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枕一墙距。调查表填写完成后,根据患者的症状、面色、舌象、脉象进行辨证。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法分析AS患者中医证型与BASDAI、CRP、ESR、WBC、GRAN、PLT、Hb、IgG、IgA、IgM关系,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AS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 120例A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依次为:湿热痹阻证52.5%(63/120)、肾阳亏虚证20.8%(25/120)、寒湿痹阻证10.8%(13/120)、肝肾不足证8.3%(10/120)、瘀血痹阻证7.5%(9/120)。(2)湿热痹阻证:CRP(23.32±9.95)ng/ml,ESR(35.02±15.13)mm/h,IgA(3.58±1.16)g/L;寒湿痹阻证:CRP(17.39±6.10)ng/ml,ESR(27.38±7.30)mm/h,IgA(3.19±0.57)g/L;瘀血痹阻证:CRP(8.81±2.68)ng/ml,ESR(14.11±5.99)mm/h,IgA(2.80±0.60)g/L;肾阳亏虚证:CRP(10.47±2.97)ng/ml,ESR(18.00±7.20)mm/h,IgA(2.88±0.68)g/L;肝肾不足证:CRP(7.66±2.59)ng/ml,ESR(11.80±6.94)mm/h,IgA(2.71±0.44)g/L。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阳亏虚证及肝肾不足证比较,均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3)各证型间BASDAI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湿热痹阻证6.42±1.61(分);寒湿痹阻证5.61±2.07(分);瘀血痹阻证3.37±2.65(分);肾阳亏虚证1.79±1.49(分);肝肾不足证3.2±2.21(分)。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肾阳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比较,均为P<0.01,有显著性差异,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瘀血痹证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4)改良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枕-墙距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湿热痹阻证:改良Schober试验3.08±1.02(cm),胸廓活动度,4.49±1.09(cm),枕-墙距0.14±0.8(cm);寒湿痹阻证:改良Schober试验3.40±0.85(cm),胸廓活动度4.73±0.77(cm),枕-墙距0±0(cm);瘀血痹阻证:改良Schober试验4.18±0.33(cm),胸廓活动度4.78±1.45,枕-墙距0.44±1.33(cm);肾阳亏虚证:改良Schober试验3.93±0.85(cm),胸廓活动度3.90±1.10(cm),枕-墙距0±0(cm);肝肾不足证:改良Schober试验4.9±0.90(cm),胸廓活动度3.99±0.66(cm),枕-墙距0.2±0.63(cm)。其中肾阳亏虚证胸廓活动度与其他四型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各中医证型间改良Schober试验、枕-墙距无明显差异。结论1.AS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痹阻证多见,且在活动期以湿热痹阻证多见,非活动期以肾阳亏虚证多见。2.湿热痹阻证ESR、CRP、GRAN、IgA与其他证型相比,明显较高。瘀血痹阻证的PLT较其他四型降低,瘀血痹阻证和肝肾不足证的Hb明显低于其他三型。各证型间IgG、IgM和WBC无明显差异。3、湿热痹阻证的BASDAI明显高于其他四型,其次为寒湿痹阻证,肾阳亏虚证BASDAI最低。肾阳亏虚证胸廓活动度与其他四型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各证型间改良Schober试验、枕-墙距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发表综述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4)
    • [2].胃癌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新中医 2015(06)
    • [4].探讨庆阳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J]. 健康之路 2017(03)
    • [5].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J]. 人人健康 2017(04)
    • [6].妇科HPV感染各型别与感染者中医证型的关系[J]. 健康之路 2017(04)
    • [7].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05)
    • [8].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型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5)
    • [9].中医证型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反应的评估[J]. 重庆医学 2019(08)
    •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治疗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11)
    • [11].12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型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02)
    • [12].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7)
    • [13].肺栓塞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究[J]. 新疆中医药 2017(04)
    • [14].胃肠间质瘤的中医证型与免疫组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新中医 2016(06)
    • [15].分析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1)
    • [16].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及条目库的构建和优化[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8)
    • [17].咳嗽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3)
    • [18].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5(04)
    • [19].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纤4项、影像学及病理分期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10)
    • [2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型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10)
    • [2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的建立与使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2)
    • [22].基于中医证型的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肾功能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6)
    • [23].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探究[J]. 新疆中医药 2019(01)
    • [24].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25].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07)
    • [26].岷县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18)
    • [27].痛风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关系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8)
    • [28].广州地区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中医证型特点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8(07)
    • [29].狼疮性肾炎临床指标、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5)
    • [30].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用药规律分析[J]. 福建中医药 2017(04)

    标签:;  ;  ;  ;  ;  ;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