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X+们”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结构。本文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的“数”,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及其解释,现代汉语“X+们”和现代韩语“X+(?)(deul)”的个性和共性特点等问题。本文提出用限定性(definition&non-definition)的概念来探讨汉语“数”的特点。限定是指有边界的事物中可确定(明确地确认)的数,非限定是指无边界或有边界的事物中不能确定(不能明确地确认)的数。现代汉语“数”不是属于形式范畴,而是属于语义范畴特别是认知语义范畴。现代汉语“X+们”中的“们”具有“个体限定义”的语义功能。“个体限定义”是指不可确定的具有有生性的多数个体因素(非限定数)通过“个体化”(们)来表示其个体限定义。与汉语“一们”很相似的韩语“—(?)(deul)”具有“个体限定义+个体性”的语义功能。“个体性”是指把多数的个体因素看作为个体之间有明确地边界的各个个体。从语法分布来看,韩语比汉语更复杂。如,韩语“—(?)(deul)”可以附着在有(无)界事物名词、副词、动词等后面。全文共分六章,约15万字。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X+们”的主要研究回顾,第三章探讨现代汉语“数”(Number)问题,第四章探讨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分析及其解释,第五章探讨现代汉语“X+们”和现代韩语“X+(?)(deul)”的个性和共性特点,第六章是结语。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讨论“X+们”的研究回顾。从四个方面入手:(一)“们”的语法性质问题;(二)“X”与“们”的搭配及其限制问题;(三)“X+们”的语法意义问题;(四)关于以往“X+们”研究的局限性。第三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数”问题。本文采取限定性(definition&non-definition)的概念,探讨了现代汉语“数”特点。限定是指有边界的事物中可确定的数,非限定是指无边界或有边界的事物中不能确定的数。现代汉语“数”不是属于形式范畴,而是属于语义范畴特别是认知语义范畴。第四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分析及其解释。现代汉语“X+们”中的“们”具有“个体限定义”的语义功能。“个体限定义”是指不可确定的具有有生性的多数个体因素(非限定数)通过“个体化”(们)来表示其个体限定义。第五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X+们”和现代韩语“X+(?)(deul)”的个性和共性特点。主要讨论了“X”与汉语“们”和韩语“+(?)(deul)”的适用面貌的“个性”和“共性”特点、汉语“—们”和韩语“—+(?)(deul)”在语义功能上共性特点。与汉语“—们”很相似的韩语“—+(?)(deul)”具有“个体限定义+个体性”的语义功能。“个体性”是指把多数的个体因素看作为个体之间有明确地边界的各个个体。从语法分布来看,韩语比汉语更复杂。如,韩语“—+(?)(deul)”可以附着在有(无)界事物名词、副词、动词等后面。第六章是结语。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指出了本文研究中上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示目录
  • 表格目录
  • 1.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1.4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1.5 语料来源
  • 2."X+们"的主要研究回顾
  • 2.1 "们"的语法性质问题
  • 2.1.1 词缀说
  • 2.1.2 助词说
  • 2.1.3 两分说
  • 2.1.4 标记说
  • 2.2 "X"与"们"的搭配及其限制问题
  • 2.3 "们"的语法意义问题
  • 2.3.1 复数说
  • 2.3.2 群体说
  • 2.3.3 有定说
  • 2.3.4 其他说法
  • 2.4 关于以往"X+们"研究的局限性
  • 2.6 小结
  • 3.现代汉语"数"(Number)问题
  • 3.1 "数"(Number)和"量"(Quantity)
  • 3.1.1 以往研究的看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3.1.2 本文的看法
  • 3.1.2.1 "数"和"量"的区分
  • 3.1.3 "数"和"量"与"范畴"(Category)的问题
  • 3.1.3.1 语法学(Grammar)中的"范畴"(Category)之分
  • 3.1.3.2 "数"范畴和"量"范畴属于哪个范畴之内?
  • 3.2 限定性与现代汉语"数"(Number)
  • 3.2.1 限定性(Definition & non-definition)的概念
  • 3.2.1.1 限定性的定义
  • 3.2.1.2 限定性与有定性(Definiteness)的区别
  • 3.2.2 现代汉语有哪些表示"数"的方式?
  • 3.2.3 "数"的表现体系
  • 3.2.4 限定性与"数"
  • 3.2.4.1 限定NP
  • 3.2.4.1.1 {限定数}{客观数}{单数}
  • 3.2.4.1.2 {限定数}{客观数}{复数}
  • 3.2.4.2 非限定NP
  • 3.2.4.2.1 {非限定数}{主观数}{单数}
  • 3.2.4.2.2 {非限定数}{客观数}{复数}
  • 3.2.5 "限定NP"和"非限定NP"的限定性强弱等级
  • 3.3 小结
  • 4.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分析及其解释
  • 4.1 "X"与"们"的搭配情况
  • 4.1.1 现代汉语"数"范畴与"们"的搭配情况
  • 4.1.2 "X"的有生性(animacy)与"们"的搭配情况
  • 4.2 现代汉语"X+们"的"们"具有个体限定义的语义功能
  • 4.2.1 问题的提出
  • 4.2.2 作为"个体限定标记"的"们"
  • 4.3 "X+们"的语义功能及其解释
  • 4.3.1 限定NP+"们1"
  • 4.3.1.1 "人称代词"±"们"
  • 4.3.1.2 "‘各位’之类+NP"±"们"
  • 4.3.1.3 "专有名词"±"们"
  • 4.3.2 非限定NP+"们2"
  • 4.3.2.1 "普通名词"±"们"
  • 4.3.2.2 "集合名词"±"们"
  • 4.3.2.3 "普通名词的多项列举"±"们"
  • 4.3.2.4 "(这/那)+非限定数词+量+NP"±"们"
  • 4.3.2.5 "一/这/那+集体量词+NP"±"们"
  • 4.3.2.6 "数量形容词+NP"±"们"
  • 4.4 "X"与"们"不能共现的语义限制
  • 4.4.1 "(这/那)+限定数词+量+NP"与"们"不能共现的原因
  • 4.5 基于"X"的限定性等级"们"的附加能力
  • 4.5.1 "X+们"的使用频率
  • 4.5.1.1 "‘限定NP+们’"的使用频率
  • 4.5.1.2 "‘非限定NP+们’"的使用频率
  • 4.5.2 "X+们"的使用频率、"X"的限定性等级和"们"的附加能力
  • 4.6 小结
  • 5.汉语"X+们"和韩语"X+(?)(deul)"的个性和共性特点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汉语和韩语的"数"特点
  • 5.3 "X"与"们"和"(?)(deul)"的适用面貌
  • 5.3.1 "人称代词"+"们"和"(?)(deul)"
  • 5.3.2 "专有名词"+"们"和"(?)(deul)"
  • 5.3.3 "普通名词"+"们"和"(?)(deul)"
  • 5.3.4 "集合名词"±"们"和"(?)(deul)"
  • 5.3.5 "限定数/非限定数+NP"±"们"和"(?)(deul)"
  • 5.3.6 "们"和"(?)(deul)"的句法分布特点
  • 5.3.7 "X"的有生性(animacy)与"们"和"(?)(deul)"
  • 5.3.8 小结
  • 5.4 "X+们"和"X+(?)(deul)"的语义功能及其特点
  • 5.4.1 在语义功能上"们"和"(?)(deul)"的共性特点
  • 5.4.2 "人称代词+们"和"人称代词+(?)(deul)"
  • 5.4.3 "专有名词+们"和"专有名词+(?)(deul)"
  • 5.4.4 "普通名词+们"和"普通名词+(?)(deul)"
  • 5.4.5 "集合名词±们"和"集合名词±(?)(deul)"
  • 5.4.6 "非限定数+NP+们"和"限定数/非限定数+NP+(?)(deul)"
  • 5.4.7 与汉语"们"相比韩语"(?)(deul)"的特殊用法的语义功能
  • 5.4.7.1 有界、无界事物名词+"(?)(deul)"
  • 5.4.7.2 "(?)(deul)"的复制性(copying)
  • 5.4.8 小结
  • 5.5 小结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课堂上的那些“疑问句”[J]. 青年教师 2011(01)
    • [2].论近代翻译对现代汉语身份的塑造[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浅析现代汉语语素特征的表现及应用[J]. 汉字文化 2020(07)
    • [4].网络文化背景下现代汉语言的变异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5].试析现代汉语语气形式成分[J]. 语言科学 2020(04)
    • [6].现代汉语历时演变视角下“到底”的使用与发展[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7].21世纪现代汉语数量短语国内研究综述[J]. 文化学刊 2020(10)
    • [8].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征稿[J]. 语言科学 2019(05)
    • [9].现代汉语时间名词研究述评[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0].情景语境对现代汉语文章写作的影响[J]. 写作(上旬刊) 2016(12)
    • [11].浅谈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的成因及其变体[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2)
    • [12].现代汉语“N中的N”结构探讨[J]. 滁州学院学报 2016(06)
    • [13].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0)
    • [14].现代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研究——一本专注于现代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研究的专著[J]. 汉语学报 2017(02)
    • [15].现代汉语指人名词语言歧视的标记性探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6].注重历练思维方法,编写“现代汉语”教材[J]. 语文知识 2017(20)
    • [17].普及 探索 创新——力量教授《现代汉语百题辨异》评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8].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02)
    • [19].现代汉语数范畴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3)
    • [20].现代汉语“好不”研究[J]. 科技展望 2014(23)
    • [21].“现代汉语规范字(辞)典”系列[J]. 编辑学刊 2015(01)
    • [22].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州大学学报 2015(02)
    • [23].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1)
    • [24].一部赢得港澳台及大陆地区普遍重视的现代汉语教材[J]. 励耘语言学刊 2019(02)
    • [25].现代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认知原理浅析[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01)
    • [26].“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J]. 汉字汉语研究 2020(03)
    • [27].网络文化背景下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分析[J]. 参花(下) 2020(11)
    • [28].现代汉语范围副词“光”句中位置变动探究[J]. 北方文学 2019(33)
    • [29].阳光教育让每个生命尽享阳光[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12)
    • [30].浅说现代汉语中的介词“自”[J]. 文教资料 2016(25)

    标签:;  ;  ;  ;  ;  ;  

    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