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在成年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尾侧脊髓的表达变化

bFGF在成年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尾侧脊髓的表达变化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不同时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mRNA在脊髓损伤位点尾侧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全横断损伤(T13-L1完全横断脊髓)后3天组、7天组、14天组和21天组。每组10只动物(5只用于免疫组化,5只用于RT-PCR),术后3天、7天、14天及21天作BBB评分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分别取尾侧的脊髓,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和RT-PCR的检测。光镜下观察各组脊髓内bFGF的分布及脊髓全横断损伤后损伤位点尾侧不同时间bFGF在脊髓腹角、背角及Ⅷ、Ⅸ板层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bFGF目的条带用凝胶成像系统软件进行分析,以β-Actin为内参,测定目的条带的光密度值。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及LSD-q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1)运动功能评价显示:脊髓全横断后,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的BBB评分在损伤后3天评分为0,然后逐渐升高至7天为0.78±0.25,14天为2.41±0.72,21d达3.55±0.50。BBB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随时间的延长运动功能有部分恢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感觉功能评价显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损伤各组均未检测到。(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损伤位点尾侧,腹角和Ⅷ、Ⅸ板层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7天明显增多且达高峰(P<0.05),此后维持在高于假手术组水平至21天。与腹角比较,背角bFGF阳性神经元数在损伤后3天至21天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4).RT-PCR显示:在损伤位点尾侧,bFGFmRNA的水平术后3天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14天又回到假手术组水平,并维持至21天。结论:(1)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从7天至21天有部分的恢复,而感觉功能没有任何的恢复。提示在脊髓全横断损伤后,感觉功能在短期内很难恢复,而运动功能却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部分自主功能的恢复。(2)在损伤位点的尾侧,腹角和Ⅷ、Ⅸ板层bFGF阳性神经元数在损伤后7天明显增多并达高峰,而后维持在高于假手术水平至21天。而在损伤位点的尾侧背角,各损伤组的阳性神经元数在损伤后3天至21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在损伤位点尾侧脊髓,bFGF mRNA的水平在术后3天明显增高,14天又回到假手术组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bFGF的表达可能与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的可塑性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BBB评分标准
  • 综述一
  • 综述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的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bFGF在成年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尾侧脊髓的表达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