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

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有四个:①在一个离散框架下,如果关于企业或政府预先承诺能力的不同,学习效应与外溢效应的大小对最优研发政策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②较高的政府研发补贴真的对一个知识密集型幼稚产业的成长是必要的吗?③如何解释中国知识政策现实—近期我国从主要依赖海外技术外溢的“技术换市场”的政策开始转向于“自主创新”政策;④如何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战略产业设置一条最优研发补贴路径?本文第二章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三章,根据企业与政府预先承诺能力的不同,在一个具有研发中学习效应的动态框架下考察了三种情形下的最优研发政策:FCE(完全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仅为纯粹转移租金激励;GCE(仅政府预先承诺均)情形下,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战略行为的研发课税激励;SE(序贯均衡)情形下,进一步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操纵政府第二时期补贴战略行为的研发课税激励;在学习效应的较显著情形下,SE有可能削弱通常的幼稚产业保护论调。本文第四章,对称的在一个研发活动中存在外溢效应的动态框架下考察了三种情形下的最优研发政策:FCE(完全预先承诺均衡)情形下,存在转移租金激励、外溢及反外溢激励的权衡,且在外溢及反外溢激励较大的情形下,最优政策表现为研发课税;GCE(仅政府预先承诺均)情形下,除了前三种激励,还增加了一项抵消企业策略行为的补贴激励项;SE(序贯均衡)情形下,进一步增加了抵消国内公司操纵第二时期政府补贴策略行为的补贴激励。在具有显著外溢效应的情形下,SE有可能削弱通常的“市场换技术”论调。本文第五章,在一个连续技术创新框架下考察最优研发补贴路径,就补贴时间路径的差异而言:具有学习效应的补贴强度最大,基本模型次之,外溢效应模型补贴强度最弱。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并对开头的四个问题作出了回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题的提出及意义
  • 1.3 思路、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思路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三个理论源泉
  • 2.1.1 静态战略研发补贴理论
  • 2.1.2 产业组织论中的“策略性”行为
  • 2.1.3 预先承诺能力
  • 2.2 具有动态成本联结的产业及研发政策研究
  • 2.2.1 外溢效应情形下最优政策的研究
  • 2.2.2 学习效应情形下最优产业政策研究
  • 2.3 其它相关研究
  • 2.3.1 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
  • 2.3.2 学习效应的经验研究
  • 2.4 本文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关系
  • 第三章 干中学、预先承诺和产业研发政策
  • 3.1 引言
  • 3.2 SPENCRER时期
  • 3.2.1 子模型及解
  • 3.2.2 简约利润函数及比较静态分析
  • 3.3 政府期间预先承诺能力与均衡
  • 3.4 F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3.5 G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3.6 S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3.7 特殊情形下学习效应对福利的影响
  • 3.8 模型的拓展
  • 3.8.1 主动的外国政府干预
  • 3.8.2 关于干预社会成本的讨论
  • 3.9 结论及评价
  • 第四章 外溢效应、预先承诺和产业研发政策
  • 4.1 引言
  • 4.2 SPENCRER时期
  • 4.2.1 子模型及解
  • 4.2.2 简约利润函数及比较静态分析
  • 4.3 政府期间预先承诺能力与均衡
  • 4.4 F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4.5 GC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4.6 SE情形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4.7 FCCE情形下的最优产业研发政策
  • 4.8 特殊情形下外溢效应对福利的影响
  • 4.9 模型的拓展
  • 4.9.1 主动的外国政府干预
  • 4.9.2 关于干预社会成本的讨论
  • 4.10 结论及评价
  • 第五章 动态技术联结、连续技术创新和最优研发政策
  • 5.1 引言
  • 5.2 仅技术累积下的最优研发政策
  • 5.3 学习效应下的最优研发政策
  • 5.4 外溢效应下的最优研发政策
  • 5.5 模型的拓展
  • 5.5.1 双边研发政策的相互依赖性
  • 5.5.2 产业政策与研发政策组合
  • 5.5.3 消费者剩余的引入
  • 5.6 结论和评价
  • 第六章 结论及评价
  • 6.1 结论
  • 6.2 问题的回答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战略的本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最优战略[J]. 中国商界 2016(08)
    • [2].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J]. 国际市场 2010(02)
    • [3].不完全信息下我国储备粮收购的动态博弈研究[J]. 物流技术 2015(07)
    • [4].相关市场、生态倾销与最优战略环境政策[J]. 经济学(季刊) 2012(04)
    • [5].基于博弈分析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战略[J]. 经济师 2010(01)
    • [6].基于Svm理论和Min-Max理论展开的最优战略管理理论探讨[J]. 统计与决策 2014(18)
    • [7].考虑状态转换的最优战略调整决策与企业价值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05)
    • [8].我国网约车博弈问题分析[J]. 交通企业管理 2018(06)
    • [9].学习十八大 兴起全民创业新高潮[J]. 劳动保障世界 2013(09)
    • [10].水资源的最优战略选择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3(06)
    • [11].加大创业扶持 促进就业增长[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1(01)
    • [12].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12)
    • [13].公共标准与企业标准:制定农产品安全标准的战略选择[J]. 学术论坛 2012(07)
    • [14].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12)
    • [15].外包中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最优战略选择[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8)
    • [16].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SWOT方法改进[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3(04)
    • [17].资源自立与全球治理——欧盟矿产资源安全战略评析[J]. 欧洲研究 2017(02)
    • [18].战略过程:一个基于决策的数理模型[J]. 中国管理科学 2010(01)
    • [19].族群冲突:基于安全困境的解释[J]. 国际论坛 2014(03)
    • [20].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发展策略——基于SWOT的分析[J]. 西部金融 2010(06)
    • [21].博弈论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偏好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13(03)
    • [22].满意度战略向最优战略的转变分析——基于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研究[J]. 企业活力 2009(08)
    • [23].区域贸易一体化博弈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3)
    • [24].论财务与营销关系的协调问题[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6)
    • [25].债权贴现管理在偿还拖欠工程款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9(23)
    • [26].考虑部分违约的“公司+农户”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 2014(19)
    • [27].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博弈浅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5)
    • [28].个人信贷中信用风险识别的信号博弈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9].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4)
    • [30].放飞出科学——系统工程陟览[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0(08)

    标签:;  ;  ;  ;  

    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