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为探明出口茶存放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提取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测定出口茶存放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绿茶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各处理因素与香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填补了出口茶香气物质变化规律的空白,为加速绿茶出口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存放的绿茶香气变化缓慢,存放2个月后未发现“陈味”的代表物质。室温存放2个月后新增了甜瓜醛、环柠檬醛、正丁醛等小分子醛类。无论是短期温、湿度处理后存放,还是长期一定温、湿度条件下存放,均对茶叶香气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茶叶经一定的温、湿度处理后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化学变化,进行了类似红茶发酵和普洱茶渥堆的湿热过程,具有清香、花香的醇类、烯烃类物质减少,而烷烃类物质和呋喃类物质增加。长期温、湿度处理对茶叶香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处理后醇类香气物质含量减少,烷烃类物质增加。处理过程中醇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处理15-30天时,该类香气物质含量降至最低,从香气提取总量的40%降至5-10%,处理60天时升至10-25%。烷烃类香气物质在处理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60天后烷烃类物质的含量从香气总量的24%升至40-50%。长期处理不仅加剧了香气物质的变化,也提前达到室温存放下的状态,处理温度越高变化越快,55℃、不同含水量处理茶样提前45天就达到室温状态存放60天的烷烃类香气物质水平。短期温度、含水量处理同长期处理一样均对茶叶香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处理温度越高、含水量越高,茶叶香气物质的变化越明显。与室温状态存放的茶叶相比,40℃、50℃、60℃短期处理后存放加剧了香气物质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其变化时间。室温存放60天时,醇类物质降至香气提取总量的34%,40℃短期处理后存放30天时即降至该水平,而其它短期处理后存放10天就降至该水平,比室温条件提前了50天。室温状态存放60天时,茶叶中的烷烃类物质升至香气总量的12%,而不同温度、含水量短期处理后仅存放30天就升至该水平,较室温状态提前了30天。高温作用易生成呋喃、吡嗪、萘等具有火工、焦糖香的香气物质,且温度越高该物质生成的越早,55℃长期处理15天即检测出该类物质,比40℃下早了45天。短期醇化处理同长期温、湿度处理一样,对茶叶香气物质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速了香气物质的变化。由此可见,通过一定的温度、含水量短期处理能加速出口茶品质的变化,缩短存放时间,为绿茶出口企业节约成本。并且由于其耗能较少且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可以完成,使得工厂化运用成为可能。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索引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茶叶香气组成及其主要合成途径
  • 1.2 茶树品种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 1.3 生长环境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3.1 温度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3.2 水分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3.3 光照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4 生产措施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 1.4.1 营养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4.2 嫩度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5 加工工艺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5.1 摊放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5.2 杀青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5.3 烘焙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6 储存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1.7 香气提取方式在茶叶中的运用
  • 1.7.1 超临界萃取法在茶叶香气中的运用
  • 1.7.2 SDE法在茶叶香气中的运用
  • 1.7.3 VDE法在茶叶香气中的运用
  • 1.7.4 SPME法在茶叶香气提取中的运用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长期存放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1.3.1 含水量测定
  • 2.1.3.2 茶叶挥发性物质测定
  • 2.1.3.3 GC-MS分析条件
  • 2.1.3.4 定性与定量
  • 2.1.3.5 数据分析方法
  • 2.1.4 长期温、湿度处理条件选择
  • 2.1.5 茶叶含水量变化规律
  • 2.2 结果分析
  • 2.2.1 处理前出口茶香气的主要成分
  • 2.2.2 40℃、不同含水量长期处理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2.2.2.1 40℃、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醇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2.2.2.2 40℃、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中烷烃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2.2.2.3 40℃、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中呋喃等香气化合物的变化
  • 2.2.3 55℃、不同含水量长期处理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2.2.3.1 55℃、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中醇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2.2.3.2 55℃、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中烷烃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2.2.3.3 55℃、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茶叶中呋喃等香气物质的变化
  • 2.2.4 不同温度长期处理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不同温、湿度短期处理后存放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1.4 GC-MS分析条件
  • 3.1.5 定性与定量
  • 3.1.6 数据分析
  • 3.1.7 处理条件的选择
  • 3.1.7.1 温度条件的选择
  • 3.1.7.2 湿度条件的选择
  • 3.1.7.3 含水量的选择及调控
  • 3.1.7.4 处理时间的选择
  • 3.1.8 实验设计
  • 3.2 结果分析
  • 3.2.1 新茶香气的主要成分
  • 3.2.2 室温条件存放下茶叶香气的变化
  • 3.2.3 温度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
  • 3.2.3.1 温度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醇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3.2.3.2 温度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烯烃和烷烃类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
  • 3.2.4 含水量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
  • 3.2.4.1 含水量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醇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3.2.4.2 含水量短期处理后存放过程中烯烃和烷烃类香气物质的变化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郫县豆瓣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及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J]. 食品科学 2020(02)
    • [2].新疆杏的香气物质分析[J]. 中国果业信息 2016(11)
    • [3].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的方法学[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03)
    • [4].巴马香猪肉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指纹图谱分析[J]. 肉类工业 2016(12)
    • [5].金佛手香气物质的多维分析及其特征香气物质的确定[J]. 食品科学 2017(24)
    • [6].不同核桃仁香气物质的分析[J]. 饮料工业 2016(05)
    • [7].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3)
    • [8].苹果酒、醋中香气物质分析[J]. 中国酿造 2013(06)
    • [9].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9)
    • [10].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白酒香气物质的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 2011(12)
    • [11].梨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综述[J]. 中州大学学报 2020(03)
    • [12].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氨基酸代谢酯类香气物质及其代谢机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17)
    • [13].巨峰葡萄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柑橘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7)
    • [15].河南省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1)
    • [16].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吸附萃取法测定陈酿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J]. 食品科学 2011(22)
    • [17].果实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8(06)
    • [18].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中活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13(07)
    • [19].银朗姆酒不同蒸馏段香气物质的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09)
    • [20].延边地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J]. 中国烟草科学 2012(03)
    • [21].水果中糖苷键合态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4)
    • [22].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提取方法及糖基组成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8)
    • [23].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酸解[J]. 食品科学 2013(13)
    • [24].嫁接对网纹甜瓜果实中四种特征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16)
    • [25].烤烟钾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6].锌对豫西烤烟香气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7].加工条件对橙汁香气物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6)
    • [28].几种水果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香气物质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10)
    • [29].5个宽皮柑桔品种果肉特征香气物质的确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3)
    • [30].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规律[J]. 中国果业信息 2014(08)

    标签:;  ;  ;  ;  ;  ;  

    绿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