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7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吴勇陈秀李小刚(通讯作者)(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460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54-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血塞通治疗并发症分析

虽然近年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无法遏制脑血管病发病逐年攀升的势头,出血性脑血管病又可分为两种:①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②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1]。脑出血占脑卒中30%~40%,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卒中类型首位[2]。脑出血急性发病是可防可治的,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对脑出血早期发病特点的认识和采取相应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关键,这对于减少脑出血的发病、致残、死亡大有益处。近年来,我院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65.3岁,其中,外囊出血14例,内囊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出血量小于20ml者27例,大于20ml者12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8.2岁,其中,外囊出血17例,内囊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出血量小于20ml者16例,大于20ml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关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正的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首发症状中常见的有:偏身麻木、发作性眩晕、头痛加剧、一过性黑朦、吐词含糊、短暂性视力障碍,占到70.2%;部分脑出血首发症状有:鼻出血、思睡、手抖、哈欠不断、连续失眠、鼾声加剧、舌痛、脑鸣、耳鸣等。

1.3方法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以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以卫生部制定的“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依据:①痊愈:症状消失,无精神障碍及阳性体征,恢复正常生活工作,CT证实血肿消失;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工作基本正常,CT示血肿消失;③有效:症状改善,偶有情志障碍或肢体运动失灵,CT示积血小于5ml;④无效:病情未改善,脑水肿加重,转外科治疗,未达上述标准。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出现并发症1例,对照组出现5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1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脑血管疾病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成为威胁健康的第1位杀手,脑出血占各类脑血管疾病30%~40%。其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高血压是脑出血主要病因[4]。

脑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长期高血压所至血液动力学变化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及病理结果表明,单纯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多在高血压和高血压所引起的慢性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以下因素可能和脑出血有关:①微动脉瘤形成与破裂:由于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样变性,使血管壁弹性丧失,强度降低,缺少自我保护性,血压进一步升高时,易破裂出血;②脑淀粉样血管病:受累血管的中层和外膜出现淀粉样物质沉积,使受累的动脉失去收缩功能,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容易发生破裂出血;③小动脉壁受损出血:血浆和脂肪等其他成分积聚在血管壁内,形成脂质透明变性,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④脑软化后出血: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的脑动脉栓塞,可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软化和继发性脑血管壁坏死,致使血管周围支持力减弱发生出血;⑤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燃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出血性脑血管病无论是外伤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或血管畸形所致,如一味止血,可加重出血周围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甚至造成出血后梗塞,但病变本身凝血机制并无障碍,且出血后局部扩容也可压迫止血,在足量应用脱水剂的前提下,适量应用活血药物,可加速血肿的吸收,对预后有很大的帮助。血塞通注射液与甘露醇、能量合剂、速尿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三七具有活血定痛之功,止血化瘀,既可化瘀,又可止血,止血而不留瘀,较好地解决了活血药物增加渗出和止血药物易引起梗塞的矛盾,疗效确切,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等措施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5]。

总之,临床采用甘露醇、速尿、能量合剂等药物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组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少,疗效显著,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涛,朱纯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8,3(47):90-91.

[2]刘运海,刘尊敬,杨期东,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对血压变化及脑卒中发病情况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9(23):41-43.

[3]余夏发.出血性脑血管病128例急诊抢救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0):40-42.

[4]王战辉.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1):48-50.

[5]王雁慧.血塞通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3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3(12):128-130.

标签:;  ;  ;  

7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