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三个汉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简·爱》三个汉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翻译理论家纷纷把篇章语言学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这主要取决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特质:篇章语言学科和翻译学科都需要从高于词和句的层次上,也就是说从语篇的角度来准确地描述语境,这跟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认为对翻译研究和评价应集中在词汇和句子的层面上的观点截然不同。运用篇章语言学,人们趋向于把语篇作为翻译单位来进行翻译研究。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语篇衔接理论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作为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也被翻译学者们普遍关注。衔接手段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文章论著都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衔接手段的研究,很少对具体译文的衔接手段展开全面、系统的比较与分析。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们对衔接手段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他们对于衔接手段的认识和分类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对衔接现象的理论建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1976年,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他们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这也是被广泛承认和使用的分类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衔接手段的处理往往比较复杂。对衔接手段翻译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的好坏。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从语篇衔接手段的角度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的三个汉译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对比研究,从大量实例对比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衔接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和指导。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方法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对语篇语言学、语篇与翻译的研究状况及对《简·爱》的汉译本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衔接的概念和分类,并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第四章是对《简·爱》的汉译本进行具体的译文比较。主要是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几个方面对这三个汉译本的衔接手段进行比较研究。第五章是结论。总之,本文选取了英国文学名著《简·爱》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三个汉译本之间的衔接手段的异同,且和原文对比,具体了解在汉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原著的语篇衔接问题是如何把握和处理的,归纳出英汉衔接的差异性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今后的英文小说汉译的衔接处理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1.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 1.2 Method of the study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2.Literature Review
  • 2.1 An overview on text linguistics
  • 2.2 Text and translation
  • 2.2.1 Text
  • 2.2.2 Text and translation
  • 2.3 Related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Jane Eyre
  • 3.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 Cohesion and translation
  • 3.2 The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ohesion
  • 3.2.1 The concepts of cohesion
  • 3.2.2 The classifications of cohesive devices
  • 3.3 A general contrastiv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s
  • 3.3.1 Reference
  • 3.3.2 Substitution
  • 3.3.3 Ellipsis
  • 3.3.4 Conjunction
  • 3.3.5 Lexical cohesion
  • 4.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 4.1 Bront(e|¨)and her Jane Eyre
  • 4.1.1 A brief introduction
  • 4.1.2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 4.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three versions
  • 4.2.1 Reference
  • 4.2.2 Substitution
  • 4.2.3 Ellipsis
  • 4.2.4 Conjunction
  • 4.2.5 Lexical cohesion
  • 5.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维坦》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与文化选择——以陆道夫、黎思复译本为例[J]. 郑州师范教育 2019(05)
    • [2].交际语境顺应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考察——以《大地》汉译本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7)
    • [3].关联理论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翻译策略分析——以李继宏汉译本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4].从《麦琪的礼物》两种汉译本分析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J]. 铜陵学院学报 2017(03)
    • [5].也谈“误读”与“乱译”——以美国《独立宣言》汉译本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7)
    • [6].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特色[J]. 英语广场 2015(03)
    • [7].《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J]. 黑龙江史志 2015(01)
    • [8].从归化和异化角度赏析《Gone With the Wind》汉译本[J]. 青年文学家 2020(03)
    • [9].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比分析《飘》的两个汉译本[J]. 校园英语 2017(22)
    • [10].“瑕瑜共见”——浅析《京华烟云》第一个汉译本[J]. 长江丛刊 2017(19)
    • [11].目的论视角的加缪《鼠疫》英汉译本对比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5)
    • [12].《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两汉译本对比——兼谈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名作欣赏 2017(03)
    • [1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女系家族》的三个汉译本比较[J]. 莆田学院学报 2017(01)
    • [14].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追风筝的人》汉译本[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5].从《独立宣言》的7种汉译本看译者主体性[J]. 英语教师 2017(15)
    • [16].从互文性视角探析缪丽尔·斯帕克作品的翻译策略——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的两个汉译本为例[J]. 英语教师 2020(18)
    • [17].文学作品中的误译分析——以《红与黑》的汉译本为例[J]. 科技信息 2012(28)
    • [18].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汉译本[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09)
    • [19].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以《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为例[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汉译本几个概念/术语翻译别论[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2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戈丹》汉译本中景色描写的“三维”研究[J]. 北极光 2019(10)
    • [22].归化异化视角下解读《追风筝的人》汉译本[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3].从翻译伦理析傅东华《飘》汉译本的误译[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4].入场理论框架下逻辑投射复合小句的汉译通达度研究——以《逃离》汉译本为例[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 [25].从塞尔“网络-背景”理论看《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显化[J]. 海外英语 2016(12)
    • [26].多译本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翻译——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汉译本为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7].从翻译规范理论看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汉译本[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9)
    • [28].从翻译美学视域看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以《白鲸》汉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 2020(15)
    • [29].以《飘》为例从文学鉴赏论看译者主体性[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 [30].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快乐王子》汉译本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16)

    标签:;  ;  ;  ;  

    《简·爱》三个汉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