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问题

试论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问题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电力运营技术有限公司永宁风电厂贵州关岭561300)

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能源之一,随此而来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业也成为新兴的制造产业,势必促进风力风电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势必促进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的更快发展。风力发电机与风力发电系统互为因果,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发展;

一、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分析

风能是新时期大力推进的新型清洁能源,其优点有目共睹,但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的优点主要是没有污染,永远不会衰竭;但其局限性也较大,比如风力发电的稳定性比其他发电方式弱,且风能不能储存,只能实地采取。因此,在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对电能、电网质量的影响较大,因为风的速度和方向变化随机。这种随机性会引起负荷和电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电网的规模较小,其稳定性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电网规模较大,就会影响到电能质量。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各大风力发电所的使用设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它们的特性一般较为复杂,所以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风力发电控制。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有两种风电系统的模型,分别是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线性模型一般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结合,它要想实现最大量风能捕获,就要调节发电机的相关属性,这种方法是较为简单的。但与非线性模型相比,线性模型在工作范围、环境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就无法满足风力发电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也就会阻碍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

二、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

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的稳定关系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平稳运行。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主控制器、电量的采集系统、无功补偿系统、软并网胸膛、偏航与自动解缆系统等等,同时还设置了多种输出、输入的信号与开关量接口等等。风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只有利用风速信号才能促使其进行自动化的启动,同时还要根据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遵循相关设备的功率等相关的参数,对风电机组的转速及功率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与调整。想要提升风电机组的运行效果,就需要按照整个风电机组的功率来自动化的设置相关的补偿电容。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发电机脱网的现象,电气控制系统就能够使自动化的对其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而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来有效的减小外界对发电机的干扰状况,最终提升风电机组在运行时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电气控制系统在风电机组中的正常应用,是通过对电网、风力的状况及机组运行的中状态数据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而得来的运行的状况及相关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同时还可以根据相应的数据及结果,制作成相关的表格或者是图像,以此来对风力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的指标进行有效的分析,对相关的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

三、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由于风速、风向的随机性变化,导致风力机叶片攻角不断变化,使叶尖速比偏离最佳值,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效率及输入到传动链的功率发生变化,影响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并引起转矩传动链的振荡,会对电能质量及接入的电网产生影响,对于小电网甚至会影响其稳定性。

1、变速风力发电技术

通常情况下,风力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其速度均保持平衡与稳定,针对这一特点,一旦自然界中的风速发生了变化,其运行情况以及发电频率便会受到影响。变速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发电机的转速能够根据风速的代销做出调整,在风速较大时,为了避免功率过大而引起电网的损坏,发电机能够根据风速情况自行实现转速调整,进而使功率得以平衡,采用这一技术能够有效的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风速情况,因此,将其应用到风力发电过程中很有必要。

2、变桨距风力发电技术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考虑,当风速过高时,可以通过调整桨叶节距、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改变风力发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以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采用变桨距调节方式,风机输出功率曲线平滑,在阵风时,塔筒、叶片、基础受到的冲击较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要小,可减少材料使用率,降低整机重量。它能自动调节叶片桨距角度,适应不同风况下功率的调节,特别是使得在接近额定风速附近得功率曲线充实,增加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但其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其需要一套复杂的变桨距机构,变桨距机构的设计要求对阵风的响应速度足够快,以减小由于风的波动引起的功率脉动。同时,变桨距执行机构及液压驱动系统较复杂,运行可靠性难以有效保证,其成本也较高。

3、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迈入风力发电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研制成功解决了发电机组的并网问题,运行安全可靠。定桨距风力发电机主要是软并网技术、空气动力刹车技术、偏行与自动解缆技术三种技术的结合。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特点是桨叶与轮毂固定连接,在风速发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不发生变化结合桨叶翼型本身的失速特性,在风速高于额定值时,气流的功角就会达到失速状态,可使桨叶的表面的表面产生紊流,使发动机的效率降低来达到限制功率的目的,风力发动机的这一特性控制发电系统安全可靠,但是为了达到限制功率的目的,导致叶片重,结构复杂,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所以说当风速达到某一限度时必须要停止使用。发电机转速是由电网频率限制,输出功率由桨叶本身性能限制,当风速比额定转速高时,桨叶能够通过失速调节功能将功率控制在额定值范围之内,其起到重大作用的是叶片独特的翼型结构,在遇到强风时,流过叶片背风面的气流产生紊流,降低叶片气动效率,影响能量捕获,产生失速。失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风速不稳定时,很难得出失速的效果,因此很少用来控制MW级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

4、主动失速发电技术

为解决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中存在的风力发电效率不高的问题,并解决变桨距失速发电技术中存在的对成本要求过高的问题,主动失速发电技术出现。在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技术的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失速发电技术对两者的优势进行了继承,并对其缺陷进行了优化与改良,最终使得两种技术下存在的缺陷得到了解决。总的来说,该技术的原理在于根据桨距角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去控制风能的捕获量以及速度,理论上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从实践的角度看,其很容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失速,最终使得功率脱离控制,而对整个电网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结束语

中国是耗能大国,而石油、煤炭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在众的可再生能源中,目前发展最快的当数风力发电。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中,风力发电技术又最为成熟,我国幅员辽阔,风电产业的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对风力发电中的关键技术一风力发电机技术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鹏,侯剑华,都佳妮.美国风力涡轮机技术监测与分析[J].技术经济,2014,11:52-59.

[2]李轶男.试析风力发电设备的电气控制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8):197.

[3]程启明,程尹曼,王映斐,汪明媚.风力发电系统技术的发展综述[J].自动化仪表,2012,01:1-8.

[4]张蔷,王广梅.关于风力发电技术与功率控制策略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74.

标签:;  ;  ;  

试论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