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锁毛状根的诱导和液体培养技术

金铁锁毛状根的诱导和液体培养技术

论文摘要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止血、免疫调节等功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发根农杆菌诱导药用植物外植体产生毛状根,然后进行液体培养,无论在生物量的增加、药用有效成分的积累还是生产稳定性方面,都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利用毛状根培养的方式获得天然活性成分,己经成为药用植物细胞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侵染金铁锁幼叶及茎段,通过对外植体的选择、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共)培养时间、除菌条件的优化,建立金铁锁毛状根的培养体系,然后将转化的毛状根在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快速培养,并进行参数测定和形态观察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毛状根诱导率对外植体(叶片、茎段)进行筛选,发现经过48小时预培养后,幼嫩叶片比茎段的诱导率高;转化的毛状根具有激素自养和抗卡那霉素的特性,并且组织中含有冠瘿碱,表明诱导的毛状根属于发根农杆菌侵染外植体后产生的转化根。2、在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AS)可明显提高金铁锁毛状根诱导率,AS浓度为20mg·L-1时,其诱导率最高为69%。3、在共培养后外植体的除菌过程中,在B5培养基中添加500mg·L-1头孢噻肟钠抑菌效果最佳,除菌率达83%。4、诱导的毛状根在B5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到2-3cm时,转入无激素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5d后金铁锁毛状根生物量增加了14.11倍(鲜重)和8.39倍(干重);其总皂苷含量为0.857%(干重),愈伤组织和原植物中分别为0.388%,0.217%。5.制备的金铁锁毛状根表现出激素自主、生长速度快、多分支等特点,适合后续毛状根规模化培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药用植物金铁锁研究概述
  • 1.1.1 金铁锁的生物学特性
  • 1.1.2 金铁锁的分布及资源现状
  • 1.1.3 金铁锁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
  • 1.1.4 金铁锁的应用前景
  • 1.2 发根农杆菌和 Ri 质粒研究
  • 1.2.1 发根农杆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 1.2.2 Ri 质粒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 1.2.3 Ri 质粒的致病机理
  • 1.3 毛状根的遗传转化及应用
  • 1.3.1 毛状根的形成
  • 1.3.2 毛状根的转化方法
  • 1.3.3 毛状根的除菌培养
  • 1.3.4 毛状根分化成再生植株
  • 1.3.5 毛状根的特性
  • 1.3.6 毛状根的研究进展
  • 1.3.7 毛状根遗传转化的应用
  • 1.4 影响毛状根转化的因素
  • 1.4.1 植物种类和外植体的取材部位
  • 1.4.2 菌液浓度
  • 1.4.3 外植体预(共)培养时间
  • 1.4.4 添加乙酰丁香酮
  • 1.4.5 添加除菌抗生素
  • 1.5 实验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金铁锁毛状根体系的建立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细菌菌株
  • 2.2 实验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菌种的保存与活化方法
  • 2.4.2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的方法
  • 2.4.3 金铁锁毛状根诱导培养的方法
  • 2.4.3.1 金铁锁无菌苗的获得
  • 2.4.3.2 毛状根的诱导
  • 2.4.3.3 诱导毛状根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 2.4.4 金铁锁毛状根的鉴别
  • 2.4.4.1 根据毛状根的形态鉴别
  • 2.4.4.2 根据抗卡那霉素特性进行鉴别
  • 2.4.4.3 通过层析法鉴定冠瘿碱
  • 2.4.5 液体培养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2.4.6 金铁锁皂苷含量的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外植体选择对金铁锁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2 预培养时间对金铁锁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3 菌液浓度对金铁锁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4 侵染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5 共培养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6 AS 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
  • 3.7 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对除菌率的影响
  • 3.8 毛状根的抗卡那霉素筛选培养
  • 3.9 毛状根冠瘿碱检测
  • 3.10 金铁锁毛状根的液体培养
  • 3.11 金铁锁毛状根总皂苷含量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关于外植体
  • 4.2 关于预培养时间
  • 4.3 关于菌液侵染浓度
  • 4.4 关于侵染时间
  • 4.5 关于共培养时间
  • 4.6 关于 AS 的添加
  • 4.7 关于除菌培养
  • 4.8 关于毛状根的鉴定
  • 4.9 关于毛状根的液体培养
  • 4.10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7)
    • [2].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毒杀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3].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J]. 大豆科学 2011(05)
    • [4].支原体属固体与液体培养相结合在临床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04)
    • [5].支原体液体培养及阳性结果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 [6].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略论[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5)
    • [7].食用菌液体培养推广的市场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03)
    • [8].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4)
    • [9].人工液体培养发菜与野生发菜营养成分比较[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08)
    • [10].金福菇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1].滑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J]. 食用菌 2013(02)
    • [12].支原体液体培养试剂冻干质控品制备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07)
    • [13].红绒盖牛肝菌发酵培养基筛选及液体培养条件[J]. 林业科技开发 2013(04)
    • [14].茯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0)
    • [15].白玉菇液体培养状况的测定[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6].裂褶菌液体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1)
    • [17].95例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阳性标本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8)
    • [18].在液体培养系统中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快速测定[J]. 河北林果研究 2008(03)
    • [19].平菇高产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0].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中国食用菌 2016(02)
    • [21].发菜单体细胞液体培养过程中的光衰减规律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02)
    • [22].硫磺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3].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 [24].纤溶酶产生菌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08(14)
    • [25].分枝杆菌液体培养MALDI-TOF MS快速直接鉴定法的建立与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 2016(12)
    • [26].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0(03)
    • [27].温度和盐碱度对液体培养发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8)
    • [28].绒毛栓孔菌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01)
    • [29].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1)
    • [30].米氏7H9液体培养联合MPB64胶体金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J]. 临床检验杂志 2008(06)

    标签:;  ;  ;  

    金铁锁毛状根的诱导和液体培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