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治疗

哈尔滨市道里区卫生培训中心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展,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1发病机制

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系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少数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发展而来。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但还有一些非免疫机制的因素,如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高血压、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等都在慢性肾炎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酸痛、纳差水肿时有时无。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蛋白尿或血压高。多数患者于起病后即有乏力、头痛、水肿、血压高、贫血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起病急,水肿明显,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也有始终无症状的患者,直至出现呕吐、出血等尿毒症表现方才就诊。化验检查有轻度的尿异常。尿蛋白可轻度增高,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以致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有的患者除上述一般表现外,突出表现为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的高血压,可有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乳头水肿。

3诊断

典型的慢性肾炎诊断不难,一般青年男性较多见,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一般病史达1年以上。尿检查常有蛋白尿,可伴有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亦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遗传性肾炎,即可诊断。血压明显增高的慢性肾炎需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相鉴别,后者先有较长期高血压病史,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曲小管功能损伤(表现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4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强调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饮食蛋白,预防感染。

4.1饮食蛋白的控制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早采用低蛋白饮食,一般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0.6~0.8g/(kg·d),并加用必需氨基酸,如开同(α-酮酸)。同时适当增加糖类,防止负氮平衡。如患者肾功能正常,而又有大量蛋白尿,则直放宽蛋白入量至0.8~1.0g/(kg·d)。

4.2积极控制高血压

慢性肾炎时,健存肾单位处于代偿性高血液动力学状态,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病变。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近年来,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延缓肾功能恶化有较为肯定的疗效。多数患者已将此两类药物作为一线降压药物。β受体阻断药可降低心排出量,但不影响肾血流量和GFR,有减少肾素作用,可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α1受体阻断药可扩张小动脉、小静脉,但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4.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该药物除有肯定的降压疗效外,还可降低肾小球内压,有肯定的延缓肾功能恶化、降低尿蛋白和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临床常用ACEI,如贝那普利。常见副作用有高血钾(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皮疹、瘙痒、干咳、味觉减退,少见粒细胞减少。

4.4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多数研究证实,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可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炎进展,保护肾功能。对有明确高凝状态和某些易引起高凝状态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可长时间用药。详见肾病综合征章节。

5补液原则

5.1ACEI和ARB类药物

如贝那普和片,10mg,每日1次;根据病情可调整剂量至40~60mg和(或)代文片,80mg,每日1次;根据病情可调整剂量至160~320mg以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但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如伴有高脂血症,可口服博占同,10mg,每日1次。如肾功能异常,肌酐值高,可口服尿毒清冲剂,5g,4次/日,海昆肾喜胶囊,2粒,每日3次。

5.2静滴改善微循环药物

如10%葡萄糖250ml+悦安欣40ml连续静点14天。如患者肾功能出现异常,可静点10%葡萄糖500ml+肾康注射液60~100ml连续30天。

5.3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一般不主张应用,如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尿蛋白≥2.0g/24h,病理类型为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轻微病变等病变较轻者,如无禁忌证可试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无效者逐步撤去。

5.4抗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大剂量双嘧达莫(300~4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目前研究结果仅显示对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降尿蛋白作用。

5.5防治能引起肾损害的其他因素

应尽可能的避免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肾毒性和易诱发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磺胺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对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及时予以适当治疗,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参考文献:

[1]钱燕,须倩,苏渊,吴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及尿液中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1998年01期

[2]陈明,张红滨.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李达道.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学基础[J].临床医学,1982年01期

标签:;  ;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