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冲突控制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冲突控制

论文摘要

视觉空间认知功能是人类智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航空航天、机械、建筑设计、测绘技术作业以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空间认知活动是围绕着视觉表象为核心对各种视觉空间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许多学者把视觉表象视为空间智能的核心,认为它的非逻辑性与知觉特性在创造性思维中有着重要作用,视觉表象的功能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空间智能的水平,也制约着整个智能的发展水平。对视觉表象及其认知加工性质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Kosslyn(1994)的视觉表象加工子系统模型为主要理论框架,融合当代执行功能和认知控制理论,采用行为实验和ERP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五项研究中对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多种冲突控制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神经基础进行系统考察,在扩展Kosslyn(1994)视觉表象加工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视觉表象加工的冲突控制模型,为揭示视觉表象的本质,进而探索人类空间智能的本质及其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第一项研究(第三章)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实验1发现,方位汉字提示下出现了参照轴效应,这一结果支持概念框架假设,表明被试将自己的参照系投射到方位汉字上,并以此确定表象扫描方向;方位箭头提示下没有出现参照轴效应。实验2通过要求被试想像改变身体姿势,从而将概念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主要是重力参照系)分离开来,使它们处于竞争和冲突状态,结果仍然支持概念框架假设,说明概念参照系可以被灵活地加以转换,并且概念参照系优先于环境参照系。为了揭示方位汉字本身内在参照系对参照系冲突的影响,实验3通过将方位汉字加以旋转,使其与概念参照系对正,从而消除二者之间的冲突。结果仍然支持概念框架假设,但解决参照系冲突的代价明显降低。第二项研究(第四章)在四个实验中探讨视觉表象扫描不同加工阶段的冲突效应以及认知控制对这些冲突效应的调节作用。实验4通过序列呈现方位汉字和方位箭头形成线索冲突,发现了表象扫描中基于刺激编码的冲突效应。实验5通过操作冲突测试的比例而提高表象扫描任务的认知控制水平,结果发现认知控制的增强对表象扫描加工中线索冲突效应没有调节作用。实验6通过控制被试参加实验的经验而形成具有不同熟悉性的刺激-反应映射规则,发现了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刺激-反应映射冲突效应。实验7通过操纵不熟悉的刺激-反应映射测试的比例而提高相应任务的认知控制水平,结果发现,认知控制水平的改变对表象扫描加工中刺激-反应映射冲突具有调节作用。本章实验结果表明,人的认知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各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冲突,并通过动态地调整和分配各个加工阶段的认知资源,实时解决在任何时间点上可能出现的冲突。第三项研究(第五章)在两个实验中探讨了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认知控制水平改变的效应以及任务冲突解决机制。实验8要求被试沿着方位箭头的相反方向进行表象扫描,完成此反向扫描任务需要抑制沿着箭头指向进行扫描加工的心理定势。结果发现,这种抑制过程导致认知控制水平提高,但提高的认知控制主要用来抑制自动化加工。实验9通过任务提示进一步提高认知控制水平,结果发现,认知控制的增强既促进了对自动化扫描加工心理定势的抑制,也进一步提高了表象扫描效率。本章结果表明,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有两种冲突解决机制:一种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刺激执行性注意来解决冲突:另一种是通过阻断干扰任务的自动化加工来解决冲突。可见,表象扫描加工中不同冲突解决机制之间是可以互相包容的。第四项研究(第六章)以两个实验考察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不同冲突之间的关系,以便对这些冲突的控制机制之间是否相互对立做出初步推论。实验10将实验4的线索冲突和实验6的刺激-反应映射冲突整合在一个实验范式中,发现线索冲突和刺激-反应映射冲突是相互独立的;实验11将实验8的正反向扫描任务冲突和实验4的线索冲突整合在一个实验范式中,结果发现这两种冲突不是相互独立的。根据这些结果可知,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冲突控制机制,同时这些冲突控制机制也受一个更一般控制系统的调控。第五项研究(第七章)采用实验4的任务范式,运用ERP研究技术比较了不同线索冲突条件下视觉表象扫描加工的ERP波形以及相应脑地形图。结果发现。P1波和P2波的波幅受表象扫描距离大小的调节,因而可能是表象扫描加工的生理指标;N2波和晚期持续正波受冲突效应大小的调节,因而可能是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冲突控制的生理指标。可见,本研究为视觉表象加工的冲突控制模型提供了初步的认知神经科学依据。基于以上5项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存在参照系冲突效应,这种冲突的解决是在人的认知控制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的交互作用实现的。(2)冲突可以出现在视觉表象扫描加工的刺激编码阶段和反应选择阶段;认知控制水平的改变对基于刺激编码的冲突没有调节作用,但对刺激-反应映射冲突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表明人的认知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解决各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冲突。(3)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任务冲突解决是通过两种互相包容的机制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刺激的执行性注意来解决冲突;另一种是通过阻断不相关刺激的自动化加工来解决冲突。(4)人的认知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冲突控制模块,分别用来解决不同种类的冲突;同时,这些冲突控制模块可能还要受一个更一般控制系统的调控。(5)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冲突控制有其神经基础,N2波和晚期持续正波可能是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冲突控制的生理指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视觉表象与视觉表象扫描
  • 1.1.1 视觉表象
  • 1.1.2 视觉表象扫描
  • 1.1.3 视觉表象加工的理论模型
  • 1.2 执行功能与冲突控制
  • 1.2.1 执行功能概念的提出
  • 1.2.2 冲突引发的认知控制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方案
  •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的具体问题
  • 2.3 研究目的与假设
  • 2.4 研究方案
  • 第三章 视觉表象扫描中的参照系冲突
  • 3.1 引言
  • 3.2 实验1A和实验1B:方位箭头与方位名词引发的表象扫描
  • 3.2.1 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简要讨论
  • 3.3 实验2:概念参照系与环境参照系冲突条件下的表象扫描
  • 3.3.1 方法
  • 3.3.2 结果与分析
  • 3.3.3 简要讨论
  • 3.4 实验3:方位汉字与旋转后概念参照系一致下的表象扫描
  • 3.4.1 方法
  • 3.4.2 结果与分析
  • 3.4.3 简要讨论
  • 3.5 讨论
  • 第四章 视觉表象扫描不同加工阶段的冲突控制
  • 4.1 前言
  • 4.2 实验4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线索冲突
  • 4.2.1 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3 简要讨论
  • 4.3 实验5:认知控制对表象扫描中线索冲突的影响
  • 4.3.1 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简要讨论
  • 4.4 实验6: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刺激-反应映射冲突
  • 4.4.1 方法
  • 4.4.2 结果与分析
  • 4.4.3 简要讨论
  • 4.5 实验7:认知控制对表象扫描加工中映射规则冲突的影响
  • 4.5.1 方法
  • 4.5.2 结果与分析
  • 4.5.3 简要讨论
  • 4.6 讨论
  • 第五章 视觉表象扫描中的任务冲突解决
  • 5.1 引言
  • 5.2 实验8:视觉表象扫描中正、反向扫描任务冲突
  • 5.2.1 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2.3 简要讨论
  • 5.3 实验9:任务提示对正、反向扫描任务冲突解决的影响
  • 5.3.1 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3.3 简要讨论
  • 5.4 讨论
  • 第六章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冲突控制之间的关系
  • 6.1 引言
  • 6.2 实验10:视觉表象扫描中不同加工阶段冲突之间的关系
  • 6.2.1 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2.3 简要讨论
  • 6.3 实验11:表象扫描线索冲突与任务冲突控制是否相互独立
  • 6.3.1 方法
  • 6.3.2 结果与分析
  • 6.3.3 简要讨论
  • 6.4 讨论
  • 第七章 视觉表象扫描冲突控制的ERP研究
  • 7.1 引言
  • 7.2 方法
  • 7.2.1 被试
  • 7.2.2 刺激材料
  • 7.2.3 实验设计
  • 7.2.4 程序
  • 7.2.5 脑电记录
  • 7.2.6 ERP数据分析
  • 7.3 研究结果
  • 7.3.1 行为数据
  • 7.3.2 ERP研究结果
  • 7.4 讨论
  • 7.4.1 表象扫描加工的神经基础
  • 7.4.2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冲突控制的神经基础
  • 第八章 综合讨论和结论
  • 8.1 综合讨论
  • 8.1.1 参照系冲突与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空间关系计算
  • 8.1.2 视觉表象扫描不同加工阶段的冲突控制
  • 8.1.3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认知控制效应与冲突解决
  • 8.1.4 视觉表象扫描冲突控制机制之间的关系
  • 8.1.5 知觉与表象加工条件下的冲突控制
  • 8.1.6 视觉表象加工的冲突控制模型
  • 8.2 问题与展望
  • 8.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实验材料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生活中的终端视觉形象[J]. 厦门科技 2019(06)
    • [2].材料特色化在品牌视觉中的呈现[J]. 西部皮革 2019(24)
    • [3].视觉行动主义——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一种新的视觉实践形态[J]. 世界美术 2019(04)
    • [4].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以《人民画报》涉农封面图像为例[J]. 新闻世界 2020(02)
    • [5].探索生活中情感的视觉传达[J]. 传播力研究 2019(35)
    • [6].基于居民幸福感的宁波老旧社区视觉形象提升策略[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01)
    • [7].论视觉语言对中西方艺术的借鉴与结合——以倪传婧插画为例[J]. 今传媒 2020(02)
    • [8].中国特色足球视觉文化建构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3)
    • [9].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视觉素养提升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20(02)
    • [10].基于视觉艺术心理学的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语言探究[J]. 普洱学院学报 2020(01)
    • [11].服装创意设计的视觉语言[J]. 山东纺织经济 2020(01)
    • [12].动态突显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作用[J]. 人类工效学 2019(06)
    • [13].信息可视化中视觉语言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 2020(04)
    • [14].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词语化生产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2)
    • [15].视觉传达·设计[J]. 传媒 2020(09)
    • [16].视觉文化下“网络直播”的权力争夺[J]. 美与时代(下) 2020(04)
    • [17].扬州视觉传达发展现状研究[J]. 艺海 2020(07)
    • [18].视觉文化下儿童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J]. 西部皮革 2020(14)
    • [19].视觉训练: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方法及应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08)
    • [20].社会主义视觉文化的“观看之道”——评唐小兵《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7)
    • [21].在探索中走向明晰——关于米歇尔《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及其视觉文化理论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20(09)
    • [22].《视觉零壹一》《视觉零壹二》[J]. 装饰 2020(07)
    • [23].新时代下城市视觉形象的重塑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J]. 新闻知识 2020(09)
    • [24].绘本创作中视觉隐喻表现的应用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7)
    • [25].绘本视觉语言在高校插画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 2020(09)
    • [26].三宝国际瓷谷视觉集锦[J]. 景德镇陶瓷 2020(04)
    • [27].基于情感传播与共鸣的视觉语言设计[J]. 传播力研究 2020(16)
    • [28].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视觉传达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18)
    • [29].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融合[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1)
    • [30].无限视觉[J]. 中国无线电 2019(01)

    标签:;  ;  ;  ;  ;  

    视觉表象扫描加工中的冲突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