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米勒的认知意义论

乔治·米勒的认知意义论

论文摘要

乔治·米勒作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为认知意义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米勒提出了语义关联中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的原则预设,如原型意向(classic iamage)上下义(hyponymy)、以及意义的涉身性(embodiment)原则,记忆中储存感知的方法与词语意义之间的同形原则等;其次,他选择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进路,以区别于哲学语义学的追求意义本质的研究进路,探讨意义的组织方式,即如何形成更大的语义单元,同时吸取了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如记忆研究领域的认知经济原贝(?)(eccnomic principle in the cognition field)形成了探究意义形成问题的新的重要维度,即通过分析语义关联(semantic relation)中的语形因素和语境化表征构建出词汇意义的形成及描述机制。总体而言,米勒通过三个核心观念:心智、认知和语义关联,刻画了意义的内在形成机制和过程,构建出一种基于认知的意义体系,并且在语境论的认知模型中具体阐明了词汇之间的语义关联,为这种认知意义论赋予了更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而言,米勒关于指称与意义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基本观点是:从语境认知出发,用语言与交流相结合的进路代替语言哲学传统中试图给出一种意义标准和规则的进路,通过对语义关联的分析,阐述认知主体的意义构建过程。因此,米勒也为指称——意义的框架赋予了认知意义:“指称”不仅是现实世界中实际的指称物,而且包括了认知主体在交流过程中所作出的相对区分;“意义”作为交流过程中所交换的信息,也不仅仅是一种世界图示,或者指称对认知主体的意谓,而是一种对人类心智功能的表征。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米勒心理语言学中的认知纲领,概括介绍了米勒将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注重阐释意义问题中所蕴涵的认知因素的基本研究进路;第二部分论述认知意义论的本质特征,主要探讨认知意义论的结构特征,属性特征和认知特征;第三部分论述词汇语义学中语境范式,将语义关联置于具体的语境论认知模型中进行考察,既说明了词汇意义的形成机制,同时为认知意义论赋予更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米勒心理语言学中的认知纲领
  • 1.1 心理语言学与心理学中的"认知革命"
  • 1.2 语言作为一种心智表征
  • 1.3 心理语言学中的认知方法
  • 二、米勒认知意义论的本质特征
  • 2.1 认知意义论的属性特征
  • 2.1.1 意义的心理内在性
  • 2.1.2 意义的形成是一种心理认知能力
  • 2.2 认知意义的结构特征
  • 2.3 意义的认知特征
  • 2.3.1 "反心理主义修正"中的语用分析
  • 2.3.2 认知意义论的"意义具身性"
  • 三、米勒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语境范式
  • 3.1 词汇语义学中的"语境"原则
  • 3.2 "场"语境中的关联分析
  • 3.2.1 语义关联的语形分析
  • 3.2.2 语境化表征的语用阐释
  • 3.3 使用意义与指称意义的语境一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最爱[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8)
    • [2].从存有——意义的角度对诗意的分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6)
    • [3].方位词“上、中、下”的分布及其认知意义(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4].对照辞格中对立面的认知意义初探[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5].多模态化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意义[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8)
    • [6].外国的月亮可以更“圆”——从认知意义看隐喻叙事“谬译”的合法性[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6(02)
    • [7].风险社会理论的认知意义及其对技术恐惧的影响[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4)
    • [8].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及其认知意义[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9)
    • [9].游离与超越:探《荒原》的现代性[J]. 青年文学家 2016(27)
    • [10].“以”“将”的认知义从何而来?——兼论词义感染[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10)
    • [11].舞蹈的社会价值及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J]. 戏剧之家 2016(01)
    • [12].藏语测度句的功能与形式[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3].“忘知之知”——试析庄子的“真知”[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4].艺术与认知——表演、批评和美学[J]. 江海学刊 2016(04)
    • [15].历经重演,让科学课堂焕发活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20)
    • [16].亨普尔关于意义标准的批判与修正[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7)
    • [17].论戴维森隐喻观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渊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18].英语语序与认知意义——A or B与A but B结构为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04)
    • [19].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认知意义[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0].概念整合视角下解读政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认知意义构建机制[J]. 牡丹 2019(06)
    • [21].方位词“前”认知意义的汉日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 2019(01)
    • [22].专家解读2017年高考作文题(上海、天津卷)[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2017(12)
    • [23].对照手法在心情戏剧小说《布里尔小姐》中的认知意义分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 [24].打造幽默课堂 引爆学生学习激情——让歇后语在数学课堂飞一会儿[J]. 考试周刊 2019(57)
    • [25].Traduttore,traditore:意大利名言妙语的认知意义[J]. 品牌(理论月刊) 2011(Z1)
    • [26].句末助词“嘛”的认知与情感的关联性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5)
    • [27].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28].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认知意义[J]. 大众科技 2011(03)
    • [29].从形式结构与认知意义评析《登高》的英译[J]. 贺州学院学报 2010(03)
    • [30].体验式教学在平面向量章节中的使用探讨[J]. 成才之路 2016(24)

    标签:;  ;  ;  

    乔治·米勒的认知意义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