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根据游泳项目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儿时期的基础训练尤为重要,因此,作为竞技游泳起始环节的选材工作和奠定基础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整个项目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对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研究篇数不多,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全国的整体范围或水平较高的城市,内容以对培养现状的调查居多。近年来,内蒙古少儿竞技游泳水平在稳步提高,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区内少儿游泳基础训练坚持地有声有色,这在全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中都是具有典型性的。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地区的竞技游泳理论研究是空白的,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客观规律,理论研究上的缺失必将对实践产生制约。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自治区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做了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从选材角度解析该地区人才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制约因素展开讨论与分析: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生化机能的一些指标上都优于选材学中对游泳运动员的要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地域环境特点为游泳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后劲。但目前训练体系不健全、训练条件较落后、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训练与选材科学化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加大领导重视程度,尽快建立健全层层衔接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2.资金投入多元化,改善基本训练条件;3.增加宣传普及力度,扩大选材面,提高科学化程度;4.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提高教练员素质和能力;5.不断完善激励制度,促进训练实践中的良性循环;6.拓宽后备人才的出路,促进人才流动,解除运动员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旨在:希望能为内蒙古体育主管部门管理竞技游泳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着眼点,为从事训练工作的教练员提供参考,为内蒙古和其他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等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为提高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成材率、降低流失率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概况
  • 2.1.1 关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 2.1.2 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2.1.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 2.1.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的原因
  • 2.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概况
  • 2.2.1 美国
  • 2.2.2 德国
  • 2.2.3 俄罗斯
  • 2.2.4 其他国家
  • 2.3 我国和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研究概况
  • 2.3.1 游泳后备人才的界定
  • 2.3.2 我国游泳后备人才研究现状概况
  • 2.3.3 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研究状况
  • 2.4 关于游泳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内蒙地区竞技游泳训练体制现状
  • 4.2 训练场地、设施、器材状况
  • 4.3 运动员基本情况
  • 4.3.1 训练兴趣和动机
  • 4.3.2 家长的态度
  • 4.3.3 出路问题
  • 4.4 教练员基本情况
  • 4.4.1 教练员队伍结构
  • 4.4.2 岗位培训与进修状况
  • 4.4.3 选材工作现状
  • 4.4.4 训练工作的组织与安排
  • 4.5 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
  • 4.6 内蒙地区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发展的优势分析
  • 4.6.1 身体形态指标的优势
  • 4.6.2 身体素质上的优势
  • 4.6.3 生理生化指标中的优势
  • 4.6.4 地域环境优势分析
  • 4.6.5 输送出去并取得成绩的队员实例列举
  • 第五章 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 5.1 加大领导重视程度,尽快建立健全层层衔接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 5.2 资金投入多元化,改善基本训练条件
  • 5.3 增加宣传普及力度,扩大选材面,提高科学化程度
  • 5.4 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提高教练员素质和能力
  • 5.5 不断完善激励制度,促进训练实践中的良性循环
  • 5.6 拓宽后备人才出路,促进人才流动,解除运动员及家长后顾之忧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冰雪运动 2020(02)
    • [2].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
    • [3].实施护理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6)
    • [4].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改革体制,因材施教[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5)
    • [5].关于安徽省艺术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兼谈设置艺术附小[J]. 艺术评鉴 2018(19)
    • [6].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推动国企做优做强[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20)
    • [7].制约天津市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6)
    • [8].天津市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运动 2017(01)
    • [9].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 运动 2017(09)
    • [10].宁波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6)
    • [11].我国与世界排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3)
    • [12].制约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9)
    • [13].2022冬奥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22)
    • [14].冬奥会背景下河北省短道速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今日财富 2020(15)
    • [15].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03)
    • [16].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J]. 中国科技教育 2019(08)
    • [17].四川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18)
    • [18].刍议游泳后备人才培养[J]. 明日风尚 2017(20)
    • [19].基层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探讨[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1)
    • [20].齐齐哈尔市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发展路径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12)
    • [21].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政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10)
    • [22].中国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体育科学 2020(08)
    • [23].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4].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2)
    • [25].转型期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 2017(05)
    • [26].县级医院学科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06)
    • [27].影响辽宁中学校园篮球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5)
    • [28].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7)
    • [29].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3)
    • [30].广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  

    内蒙古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