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

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

论文题目: 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 李阳

导师: 戴锦华

关键词: 第六代电影,命名,电影体制与市场,国际电影节

文献来源: 北京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六代”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能指,早在“第五代”刚刚获得命名,“第六代”便开始进入学术界视野,并开始发挥巨大的询唤作用。二十年间,诸多命名围绕这一能指展开,潜隐于命名之下的是多元权力之间的复杂纠缠与较量。而命名所遮蔽的,是第六代电影群体无论在制作方式、发行方式还是影片类型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包含着不甚相同的电影实践。本文试图在呈现差异性的同时,探求支配不同命名的不同权力关系,借以显现第六代的建构过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第六代赖以产生的话语依据,以及第六代产生的现实语境。第二部分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第六代诞生以来的种种命名方式及权力依托。第三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力图探求产生于不同语境中的影片,其文本自身所蕴含的症候。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代际划分与第六代登临

话语由来

十面埋伏

第二部分 围城内外的第六代命名

初涉体制

“地下”生存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扬眉剑出鞘?

DV?独立制片?第六代新转变

第三部分 第六代电影文本研究

《北京杂种》及其他:第六代的狂欢

从《妈妈》到《过年回家》:一条曲折的寻父之路

《世界》:“斯人尤在江湖”?

余论

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远去的风景:再读“第六代”[D]. 谭逸辰.华东师范大学2016
  • [2].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第六代”早期电影中的越轨者形象研究[D]. 胡大海.陕西师范大学2012
  • [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探索演变之路[D]. 叶逸筠.南昌大学2008
  • [4].论中国第六代电影的“神经症”现象[D]. 姜萍.华中师范大学2010
  • [5].“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研究[D]. 李洁.湖南大学2008
  • [6].重建第六代电影的一般现实逻辑读解[D]. 孙振涛.重庆大学2006
  • [7].“第六代”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D]. 张雪.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8].第六代电影中的存在主义[D]. 赵婧薇.南京师范大学2015
  • [9].在路上——“第六代”成长历程的文本观照[D]. 黄燕.浙江大学2008
  • [10].私语化的银幕书写——论中国电影第六代[D]. 李超.山东师范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第六代”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D]. 张雪.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2].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 刘霞.北京大学2007
  • [3].贾樟柯与第六代导演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研究[D]. 郭春燕.山东师范大学2007
  • [4].德里达“文字学”思路初探[D]. 褚国娟.北京大学2005
  • [5].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与走向[D]. 鞠海彦.曲阜师范大学2006
  • [6].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D]. 黄佼.首都师范大学2006
  • [7].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成长道路、审美特点及其他[D]. 梁迎梅.苏州大学2006
  • [8].私语化的银幕书写——论中国电影第六代[D]. 李超.山东师范大学2003
  • [9].“第六代”电影:后现代性分析[D]. 迟维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 [10].“第六代”导演的美学特征研究[D]. 肖雪梅.四川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当代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