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论文摘要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最早是在对视空间注意内部定向实验中发现的。自该现象发现以来,研究者们经历20余年的探索,进行大量相关研究。最初在视觉通道,随后在听觉通道、跨通道中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本论文以听觉IOR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听觉IOR的理论模型:双过程模型和反应抑制理论;(2)听觉IOR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关联、中央重新定向、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其次,结合当前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两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进行了两组实证研究。研究一:探讨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的影响。已往研究中,中央重新定向的研究主要限于视觉通道和跨视听通道领域,但在听觉通道研究中,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结论。因此,通过研究一考察在听觉通道研究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是否是听觉IOR产生的关键因素?以Prime等(2006)在视觉通道中的研究为依据,探讨在检测和定位任务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有无影响?影响方式是否与视觉通道的研究结果相同?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一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共设计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结果表明:(1)两个实验结果一致揭示,在听觉通道研究中,听觉中央重新定向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关键因素。听觉中央重新定向不存在时,也发现了听觉IOR;(2)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没有显著影响,该结果支持了在视觉通道中的相关研究结论。即当要求被试检测或定位靶子时,听觉IOR效应量的大小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该因素的作用就是从线索化位置重新定向听觉注意以确保空间注意易化效应不弱化听觉IOR效应。研究二:探讨空间关联对听觉IOR的影响。已往研究中,空间关联是通过不同任务类型来实现的,这种操作与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混淆:混淆一是检测任务和定位任务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所致。检测任务属于一种间接的、任意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而定位任务则属于一种直接的、自然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混淆二是两种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检测任务测量的反应时包含检测和反应过程,而定位任务在此之外还包括选择过程。从任务难度而言,定位反应选择任务的反应时大于检测任务的反应时。为解决这两个混淆,研究二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共设计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结果表明:(1)两个实验结果一致发现,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听觉IOR并不依赖于空间关联;(2)实验1的结果发现,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对听觉定位任务中的听觉IOR有显著影响,直接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比间接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更易增大听觉IOR效应量。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也较好地验证了在视觉IOR研究中的结论。即在听觉IOR研究中,通过变化刺激-反应计划方式,不但可以延迟听觉IOR出现的时间,而且不同的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可以决定运动偏向的结果,较好地说明了听觉空间注意中相关反应加工的作用;(3)实验2的结果发现,任务难度对听觉IOR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空间关联不是听觉IOR产生的必要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听觉返回抑制的研究综述
  • 1 前言
  • 2 听觉返回抑制的理论模型
  • 2.1 双过程模型
  • 2.2 反应抑制理论
  • 3 听觉返回抑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 3.1 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 3.2 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 3.3 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 3.4 任务难度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1 研究一 听觉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假设
  • 2 研究二 空间关联因素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假设
  • 第三部分 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 1 实验一 检测任务
  • 1.1 方法
  • 1.1.1 被试
  • 1.1.2 实验设计
  • 1.1.3 实验仪器
  • 1.1.4 实验材料
  • 1.1.5 实验程序
  • 1.2 结果与分析
  • 2 实验二 定位任务
  • 2.1 方法
  • 2.1.1 被试
  • 2.1.2 实验设计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材料
  • 2.1.5 实验程序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四部分 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 1 实验一
  • 1.1 目的
  • 1.2 方法
  • 1.2.1 被试
  • 1.2.2 实验设计
  • 1.2.3 实验仪器
  • 1.2.4 实验材料
  • 1.2.5 实验程序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2 实验二
  • 2.1 目的
  • 2.2 方法
  • 2.2.1 被试
  • 2.2.2 实验设计
  • 2.2.3 实验仪器
  • 2.2.4 实验材料
  • 2.2.5 实验程序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五部分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积极倾向个体对情绪声音的注意偏向——消失的返回抑制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6)
    • [2].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J]. 心理科学 2019(01)
    • [3].内隐情绪加工对返回抑制效应的调节[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5)
    • [4].基于跆拳道运动员时程特征的返回抑制机制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 [5].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J]. 心理学报 2015(07)
    • [6].返回抑制的研究综述[J]. 山西青年 2019(16)
    • [7].任务需求对返回抑制的影响[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08)
    • [8].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10(01)
    • [9].多重位置上的返回抑制:对注意动量说的质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0].返回抑制和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竞争:来自眼动的证据[J]. 心理科学 2018(06)
    • [11].注意焦点转换中的返回抑制与更新过程有关[J]. 心理学探新 2017(06)
    • [12].真实场景搜索中的眼动返回抑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4)
    • [13].返回抑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 2010(02)
    • [14].外周与中心情绪信息的返回抑制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2)
    • [15].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倦怠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9)
    • [16].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7].中文阅读中基于字和词的跳读与返回抑制:来自眼动方面的证据[J]. 心理学探新 2012(03)
    • [18].返回抑制的抑制机制[J]. 知识经济 2013(07)
    • [19].返回抑制的个体差异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1)
    • [20].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对Simon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5(04)
    • [21].高中生特质焦虑对注意定向的影响[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2].刺激放置朝向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一项ERPs研究[J]. 心理科学 2019(05)
    • [23].颜色和形状工作记忆对非空间返回抑制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8(04)
    • [24].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J]. 心理学报 2013(01)
    • [25].听觉障碍人群检测任务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英文)[J]. 心理科学 2011(03)
    • [26].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19(07)
    • [27].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5(03)
    • [28].飞行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及其与飞行绩效相关的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2(05)
    • [29].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09(01)
    • [30].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篮球运动员的返回抑制容量[J]. 体育学刊 2010(08)

    标签:;  ;  ;  ;  ;  ;  ;  

    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