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差的有11例;观察组的45名患者中生活质量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6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开胸术;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59-02
肺部感染作为开胸术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老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以及慢性支气管肺炎疾病的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患者术后胸廓无法正常活动,术后产生的疼痛感致使患者无法顺利排痰,加之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防治,以上多种因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给患者的生活水平带来严重危害的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1]。为有效降低患者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呈现在下面的表述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5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12~77岁,平均(42.68±13.49)岁,90例患者中包括31例贲门癌以及食管癌患者,11例肺癌患者,15例慢性脓胸患者,13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6例纤维胸并肺不张患者,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以及手术结束之后的指导和心理护理等常规性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在手术前一周的时间内,护理人员需嘱患者忌烟,针对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或者实施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在手术前的3天时间内,需要做好口腔护理措施,每天使用漱口液漱口3次,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家属为患者正确的翻身方式,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在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因患者麻醉尚未消除,护理人员需要使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将头向一侧倾斜,避免出现误吸现象。同时,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可将抗生素加入到雾化器内,避免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出现,当患者麻醉消除意识能够保持清醒时就可以将呼吸机撤离。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除后,可将气管插管拔掉,使患者保持半卧状态,保证胸腔引流正常,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排痰。在手术后的第一天,需要做好雾化吸入,持续3~5天时间,每次保证8个小时,达到对痰液粘稠度稀释的效果,同时,还能消炎、防治病菌滋生。当患者气管分泌物较多且咳痰较为困难时,就可以借助一次性吸痰管做好吸痰处理,并保证患者伤口处于绝对干燥的状态。此外,还需对胸腔闭式引流管做好管理,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康复期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1.3疗效评定
在进行开胸手术前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让他们明白手术结束之后咳嗽以及咯痰的重要性。开胸手术结束之后当天患者能够深呼吸并且可以自主咳嗽。在手术结束后的第3天到第一周结束,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肺部进行听诊,如果没有异常状况,并且患者的痰咯出非常顺利,则视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对每个组的组间率进行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45名患者中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差的有11例;观察组的45名患者中生活质量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6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由于开胸手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胸腔不能够有效地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直接相通,因此非常容易使患者在术后受到易感因素的影响,给患者正常的排痰功能造成一定的阻碍,非常容易使细菌进入患者的体内,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2]。因此,对开胸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采取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减轻患者受到细菌侵袭的概率,减少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
本文选取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90名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9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45名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45名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照组的45名患者中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生活质量差的有11例;观察组的45名患者中生活质量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6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在开胸手术结束之后,医护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患者的雾化后咳嗽,以及排痰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几率。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由于患者在进行完开胸手术之后,心理负担和压力较大,情绪比较低沉,在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不愿配合治疗的状况,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够有畏难和一味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应当不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当患者情绪有所改善并配合治疗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术后感染状况发生几率[4]。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玲,武孟霞.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29-830.
[2]刘晔.开胸术后肺部排痰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42.
[3]闫小婷,陈巧利,李凤娟等.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65-1266.
[4]胡兰英,夏月萍,吕铭等.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控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65-66.
[5]夏建国.开胸术后肺不张4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3):61-62.
[6]马玲.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肺部感染14例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4):134.
[7]张静,任冬梅.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2(12):128-129.
[8]张月娟,曹影婕,吴燕等.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300-2302.
[9]王敏,刘莉,钟就娣等.FBBL治疗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3,28(8):37-38.
[10]朱力,刘建芬,景静等.精细化呼吸干预管理预防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4(17):2054-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