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受污染饮用水源水研究

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受污染饮用水源水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中小城镇饮用水源地污染日益严重。本论文针对我国小城镇地表饮用水源污染特征,从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染源水微生物原位修复工艺高效稳定运行等角度出发,以河道型固定化生物膜反应器为平台,开展受污染源水微生物修复工艺运行与填料比选、土著好氧反硝化菌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污染水体原位生物强化脱氮等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选用弹性填料、AquaMats(?)生态基为生物载体,开展河道型固定化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及其修复微污染水源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间歇曝气、逐步增强曝气强度的挂膜方式,可实现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河道型固定化生物膜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弹性填料反应器的挂膜时间比AquaMats(?)反应器缩短近两周,其辐射状结构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不同曝气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3h:3h、曝气量5m3.m-3.h-1工况下,弹性填料反应器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a+-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均优于AquaMats(?)反应器,分别达80.3%、91.1%、3.6%、14.3%与74.3%、78.8%、2.1%、9.5%;随着曝气强度的减小和曝气方式的改变,AquaMats(?)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性能逐步提高,表明其在确保一定污染物去除率的前提下,具有低气水比潜力以及节能降耗的应用优势;在低气水比条件下通过填料组合可强化微污染源水修复系统的氮磷污染物协同去除性能。2、从杭嘉湖地区饮用水源底泥、周边土壤和池塘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获得七株好氧反硝化菌。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鉴定发现,目标菌株分属Pseudomonas sp.,Achromobacter sp.与Acinetobacter sp.,细菌基因组DNA序列提交Genbank所得登录号为HQ285873-HQ285879。进一步研究发现,分离获得的好氧反硝化菌均可较好地表达周质硝酸盐还原酶活,其比生长速率在0.30-0.68h-1,耐受溶解氧浓度达3-10mg/L,具有典型的异养硝化能力。相比而言,菌株Pseudomonas sp.3-7表现出较强的自絮凝与产胞外多聚物能力,揭示其具有较强的好氧脱氮和高活性持留能力。3、在连续流反应工况下研究菌株Pseudomonas sp.3-7的原位强化微污染水体修复性能。富集菌体投加后,修复系统硝态氮(N03--N)的积累有效削弱,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均可提升约10%。PCR-DGGE结果揭示,随着反应器运行强化生物膜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逐步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投加菌株Pseudomonas sp.3-7在修复系统内成功定殖并成为优势菌种,赋予原位生物修复系统稳定的脱氮性能。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引言
  • 1.1 我国饮用水资源污染现状
  • 1.2 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1.2.1 生物膜修复技术
  • 1.2.2 功能菌生物强化技术
  • 1.2.3 复氧曝气技术
  • 1.3 好氧反硝化菌研究进展
  • 1.3.1 分离获得的好氧反硝化菌主要类群
  • 1.3.2 好氧反硝化菌生长特性
  • 1.3.3 好氧反硝化反应机理
  • 1.3.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同步偶联
  • 1.3.5 好氧反硝化过程影响因素
  • 1.3.6 好氧反硝化菌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原位生物修复工艺运行与填料比选
  • 引言
  • 2.1 研究体系与方法
  • 2.1.1 试验装置
  • 2.1.2 填料类型与布设
  • 2.1.3 试验用水和接种底泥
  • 2.1.4 反应器运行参数
  • 2.1.5 分析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反应器启动
  • 2.2.2 曝气方式对系统去污性能的影响
  • 2.2.3 微生物相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好氧反硝化功能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理生化特征
  • 引言
  • 3.1 研究体系与方法
  • 3.1.1 菌种来源
  • 3.1.2 培养基
  • 3.1.3 生理生化实验所用试剂及培养基
  • 3.1.4 优势菌株筛选验证
  • 3.1.5 菌种鉴定
  • 3.1.6 分析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富集培养
  • 3.2.2 纯种分离
  • 3.2.3 好氧反硝化效果验证
  • 3.2.4 菌株鉴定
  • 3.2.5 周质硝酸盐还原酶亚基基因(napA)的扩增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生长与功能特性
  • 引言
  • 4.1 研究体系与方法
  • 4.1.1 培养基
  • 4.1.2 目标菌株生长特性
  • 4.1.3 目标菌株脱氮性能
  • 4.1.4 目标菌株絮凝特性及疏水性
  • 4.1.5 菌株好氧反硝化影响因素
  • 4.1.6 微污染水体修复性能
  • 4.1.7 分析测试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长特性
  • 4.2.2 脱氮性能
  • 4.2.3 目的菌株的絮凝特性与疏水性
  • 4.2.4 好氧反硝化影响因素
  • 4.2.5 微污染水体修复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好氧反硝化菌固定化修复工艺强化脱氮
  • 引言
  • 5.1 研究体系与方法
  • 5.1.1 试验装置
  • 5.1.2 填料类型与布设
  • 5.1.3 试验菌株
  • 5.1.4 试验用水水质
  • 5.1.5 试验方法
  • 5.1.6 分析测试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污染物去除性能
  • 5.2.2 生物膜特性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受污染饮用水源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