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后浇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混凝土后浇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论文题目: 混凝土后浇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结构工程

作者: 黄志诚

导师: 邱洪兴

关键词: 增层,后浇节点,植筋,外包混凝土,抗震加固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十年来建筑物的加层改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地震区,对于增层改造中常用的混凝土后浇框架节点,保证梁柱节点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满足抗震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后浇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资料很少,其可靠性也没有得到试验的验证。因此对后浇梁柱节点抗震性能、承载力机理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将是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在节点试验前,通过对双筋植筋的拉拔试验研究,观察植筋拉拔的破坏形态,并进行现象分析,得出了双筋植筋锚固的承载力折减系数,阐述了其与钢筋直径、锚固深度、锚固间距及基材配筋情况等之间的影响关系;在对发生锥体-粘结破坏时的植筋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锚固强度计算的理论公式。 本文对四个不同类型、采用植筋方式的后浇梁柱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试验。试验中,观测了试件在反复荷载下的开裂、破坏全过程及破坏形态等,记录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钢筋应变等数据,并对其延性、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植筋方式的后浇节点在设计满足规范要求和植筋锚固可靠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核心区采用外包混凝土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节点加固方法。本文中通过对核心区混凝土和箍筋的分析,对节点的受力和传力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外包混凝土加固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组成和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外包混凝土加固节点的计算公式;并对后浇梁柱节点的抗裂度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解释了外包混凝土对节点抗裂性能的提高能力。 最后,本文对植筋方式的后浇节点的设计原则、材料要求和施工要求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一个相关的工程实例,供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现状

1.3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的研究与应用

1.4 植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加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试验目的

2.2 试件设计

2.2.1 节点构件设计

2.2.2 材料性能

2.2.3 试件制作

2.3 试验方案

2.3.1 量测内容与量测方法

2.3.2 试验装置与测试设备

2.3.3 加载制度

第三章 植筋试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与试件制作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双筋植筋的破坏形态

3.3.2 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分析

3.4 植筋机理分析

3.4.1 基材配筋情况

3.4.2 植筋间距和边距

3.4.3 锚固深度

3.5 植筋锚固受力分析

3.5.1 锥体-粘结破坏分析

3.5.2 双筋植筋受力分析

3.5.3 讨论

第四章 试验结果及抗震性能分析

4.1 主要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4.1.1 破坏过程和形态

4.1.2 量测结果分析

4.2 抗震性能分析

4.2.1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4.2.2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4.2.3 延性

4.2.4 刚度

4.2.5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4.3 小结

第五章 节点机理分析

5.1 前言

5.2 节点的受力机理

5.2.1 节点核心区受力机理

5.2.2 节点核心区传力机构

5.3 节点的抗裂分析

5.4 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分析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设计原则

6.2 材料要求

6.3 施工要求

6.4 工程实例

6.4.1 工程概况

6.4.2 梁柱节点的处理

6.4.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拉压本构关系研究[D]. 邢峻伟.河北联合大学2012
  • [2].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D]. 周小菲.清华大学2011
  • [3].混凝土的现代建筑艺术表现[D]. 杜清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4].二次振动与混凝土强度特性研究[D]. 郑仁健.华中科技大学2004
  • [5].磁化水拌制混凝土研究[D]. 董学佼.大连理工大学2001
  • [6].内养护混凝土收缩和早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苗伟.郑州大学2016
  • [7].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 冯玉江.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 [8].温湿度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浓度场研究[D]. 薛焕.青岛理工大学2015
  • [9].修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D]. 张锦.河北农业大学2014
  • [10].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耐久性研究[D]. 孙迎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预制混凝土框架柱及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李世达.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 [2].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叠合框架节点梁端抗震性能研究[D]. 谢钰.湖南大学2007
  • [3].按梁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分析[D]. 刘建伟.重庆大学2006
  • [4].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D]. 黄祥海.东南大学2006
  • [5].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试验研究[D]. 潘其健.东南大学2006
  • [6].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有关问题研究[D]. 张林振.东南大学2006
  • [7].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节点试验研究[D]. 朱洪进.东南大学2006
  • [8].外包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D]. 王玉镯.东南大学2004
  • [9].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抗震加固研究[D]. 肖国强.湖南大学2006
  • [10].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D]. 邢海灵.湖南大学2003

标签:;  ;  ;  ;  ;  

混凝土后浇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