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对比及有利储层预测

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对比及有利储层预测

论文摘要

塔河4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阿克库勒凸起上,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缝洞储集体发育,非均质性极强。受测井、地震等资料分辨率的约束,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较少,导致目前岩溶储层对比、地质模型研究停留在等厚地层对比基础上,无法满足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需求;碳酸盐岩储层性质的变化存在很高的随机性和突变性,增加了储层预测的难度,从而影响了开发水平和开发效果的提高。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塔河4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上段高频旋回的划分,建立鹰上段高频旋回地层格架,研究缝洞储集体的内幕结构与空间展布;通过研究,探索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本项研究以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岩石学特征,塔河4区鹰上段沉积相分布特征;总结出研究区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孔洞为主,并根据储集物性的差异对储集类型进行了划分,指出本区主要储集体类型为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在储集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优选INPEFA测井旋回技术对鹰上段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高频旋回地层格架,并研究了缝洞储集体在各个旋回内的空间展布特征。在地质理论指导下,利用高品质地震资料近似恢复了塔河4区中-下奥陶统顶部古地貌,搞清了古地貌展布特征;利用相干分析、不连续性检测、曲率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奥陶系潜山面的古水系、断裂、裂缝发育带进行了预测,查明了研究区古水系、断裂带、裂缝发育带的发育特征。探索了碳酸盐岩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表明多属性聚类分析能够较好的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谱分解技术可以较好的表征孔洞发育带的展布,但对裂缝发育带的分辨率不够;测井约束反演在预测较大的洞穴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论文的创新点有:1.利用INPEFA测井旋回技术实现了塔河4区鹰山组上段碳酸盐岩地层高频旋回的划分与对比,首次建立了鹰山组上段高频旋回等时地层格架;2.在高频旋回地层格架约束下,研究了鹰山组上段各个旋回内储集体的空间展布特征;3.应用古地貌恢复、相干分析、不连续检测、曲率分析、多属性聚类分析、谱分解、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进行了有利储层预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项目依托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区勘探现状
  • 1.4.1 研究区已取得的成果
  • 1.4.2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性研究成果
  • 2 石油地质特征
  • 2.1 区域地理位置
  • 2.2 构造特征
  • 2.3 地层特征
  • 2.4 成藏条件
  • 3 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
  • 3.1 岩石学特征
  • 3.2 沉积相特征
  • 3.2.1 台内滩亚相
  • 3.2.2 滩间海(台坪)亚相
  • 3.2.3 塔河4 区鹰山组上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3.3 储集空间、储集体类型
  • 3.3.1 储集空间类型
  • 3.3.2 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 3.4 储集物性特征
  • 4 鹰山组上段地层划分与对比
  • 4.1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技术路线
  • 4.2 鹰山组上段顶、底界面特征
  • 4.3 鹰山组上段内部地层划分
  • 4.3.1 INPEFA 测井旋回分析技术
  • 4.3.2 建立高频旋回地层对比格架
  • 4.3.2.1 鹰山组上段高频旋回特征
  • 4.3.2.2 建立高频旋回地层格架
  • 4.3.3 高频旋回地层格架内缝洞储集体分布特征?
  • 1-2y24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4.3.3.1 01-2y24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
  • 1-2y23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4.3.3.2 01-2y23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
  • 1-2y22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4.3.3.3 01-2y22 缝洞储集体展布特征
  • 5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有利储层预测
  • 5.1 缝洞储集体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 5.1.1 岩溶洞穴与古地貌、古水系的关系
  • 5.1.2 断裂对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 5.1.3 不整合面对缝洞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 5.1.4 岩性对缝洞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 5.2 缝洞储集体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 5.2.1 缝洞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5.2.2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 5.3 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地震预测
  • 5.3.1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 5.3.2 塔河4 区奥陶系顶部古地貌研究
  • 5.3.2.1 古地貌恢复
  • 5.3.2.2 古地貌对缝洞储集体的控制
  • 5.3.3 塔河4 区奥陶系顶部古水系分析
  • 5.3.4 塔河4 区奥陶系顶部断裂、裂缝发育带检测
  • 5.3.4.1 相干分析技术检测断裂带
  • 5.3.4.2 不连续检测技术检测断裂、裂缝发育带
  • 5.3.4.3 构造曲率分析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带
  • 5.3.5 碳酸盐岩储层多属性综合预测
  • 5.3.5.1 地震多属性聚类分析技术预测有利储集带
  • 5.3.5.2 频谱分析孔洞检测法
  • 5.3.5.3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大型洞穴
  • 6 结论及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质录井地层对比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9)
    • [2].井间地层对比方法及其应用[J]. 石化技术 2015(07)
    • [3].陆相复杂断块油田实用地层对比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7)
    • [4].梨树断陷十屋油田地层对比划分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2)
    • [5].于楼油田精细地层对比方法研究[J]. 石化技术 2018(09)
    • [6].史南油田河120复杂断块精细地层对比研究[J]. 石化技术 2019(03)
    • [7].地层压力监测技术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J]. 录井工程 2018(02)
    • [8].惠民凹陷南斜坡强分割地区地层对比方法[J]. 特种油气藏 2014(06)
    • [9].相控旋回高精度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01)
    • [10].基于井震结合交会图的地层对比方法及应用[J]. 测井技术 2017(06)
    • [11].高分辨率层序随钻地层对比分析在录井现场中的应用[J]. 录井工程 2017(03)
    • [12].复杂油藏井震联合等时地层对比技术与应用——以大港王徐庄油田为例[J]. 石油物探 2016(04)
    • [13].大贵州滩下三叠统岩石和化学地层对比[J]. 贵州地质 2011(03)
    • [14].切12井随钻地层对比分析[J]. 青海石油 2010(01)
    • [15].浅谈Teng-Mishmish油田地层对比[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2)
    • [16].GBDB数据库在定量地层对比中的应用[J]. 地层学杂志 2013(04)
    • [17].溱潼凹陷北部斜坡带地层对比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6)
    • [18].录井薄层采集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2)
    • [19].临盘油田盘2-26断块精细地层对比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12)
    • [20].牛居油田牛101块微幅构造描述[J]. 云南化工 2018(05)
    • [21].沾化凹陷五号桩油田桩52块地层对比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11)
    • [22].华南新元古代南华大冰期气候岩石地层对比[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09)
    • [23].扎2区块N_1油藏南部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02)
    • [24].自旋回和异旋回的识别及其在油藏地层对比中的作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5].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精细地层对比及应用[J]. 地质找矿论丛 2015(02)
    • [26].枣园油田枣南断块枣V油组精细地层对比研究[J]. 价值工程 2015(16)
    • [27].复杂地层精细地层对比方法——以尕斯N_1-N_2~1油藏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4)
    • [28].琼东南盆地井震地层对比分析及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J]. 海洋学报 2015(05)
    • [29].义桥煤矿含煤地层对比及煤质特征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 2020(04)
    • [30].陆相“红层”等时地层对比新方法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的应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标签:;  ;  ;  ;  ;  

    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对比及有利储层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