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棘托竹荪废弃物为材料,对棘托竹荪孢子和胶质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竹荪废弃物的开发价值。统计分析竹荪不同部分鲜重比、干重比及含水率,结果表明竹荪菌体占竹荪总干重的31.62%-39.07%,孢子粉占17.94%-20.51%,胶质占5.28%-9.51%;竹荪各部分中胶质粗多糖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1.51%和5.951mg/g;竹荪各部分醇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棘托竹荪孢子粉营养丰富,破壁孢子粉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未破壁孢子粉。(2)棘托竹荪孢子形态与破壁方法探讨。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观察棘托竹荪孢子形态,结果显示:完整的孢子为椭圆形,孢子大小为1.5×3.5μm,表面光滑,局部有内凹形成隆脊,细胞壁厚度为0.15-0.25μm,可明显地分为三层;采用生物、物理及综合处理等研究孢子破壁方法,其中机械破壁效果最好,超微粉碎20min,破壁率可达90.7%。(3)超临界CO2萃取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挥发油。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破壁孢子粉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L/h;挥发油浓度为20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3.66%;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共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16种为首次从竹荪中检测到,挥发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2.90%,单一成分二十烷醇含量最高,为26.27%,其次为油酸。(4)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得到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80%,回流温度90℃,回流时间3h,料液比1:40;孢子粉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孢子粉小分子类抗氧化活性组分经分离纯化得到ZS1和ZS3两种TLC纯物质,ZS2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经分析鉴定,ZS1为有机溶剂累积物质,ZS3为油酸,ZS2为麦角甾醇、3,5-环麦角甾烷-6,8(14),22-三烯和ZS3的混合物。(5)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及多糖研究。棘托竹荪胶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胶质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优化出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9℃,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pH=2;分级醇沉中90%醇沉多糖含量为83.09%,并通过DE-52纤维素柱纯化得到ZJ1和ZJ2两种多糖,紫外光谱分析其基本不含杂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竹荪概述
  • 1.1.1 竹荪简介
  • 1.1.2 竹荪营养价值
  • 1.1.3 竹荪药用价值
  • 1.2 竹荪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2.1 竹荪多糖研究
  • 1.2.2 竹荪抑菌作用
  • 1.2.3 竹荪挥发油
  • 1.2.4 竹荪抗氧化作用
  • 1.3 抗氧化物质研究进展
  • 1.3.1 自由基的产生及危害
  • 1.3.2 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清除机理
  • 1.3.3 抗氧化评价方法
  • 1.3.4 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1.3.4.1 维生素类
  • 1.3.4.2 类黄酮物质
  • 1.3.4.3 多糖及其衍生物
  • 1.3.4.4 多肽和蛋白质类
  • 1.3.4.5 微量元素
  • 1.4 竹荪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选题依据、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5.1 论文选题依据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创新与特色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棘托竹荪收集及前处理
  • 2.2.1.1 棘托竹荪各部分鲜重比及干重比的测定
  • 2.2.1.2 棘托竹荪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 2.2.1.3 棘托竹荪各部分体外抗氧化作用
  • 2.2.1.4 棘托竹荪孢子粉成分分析
  • 2.2.1.5 棘托竹荪孢子粉体外抗氧化作用
  • 2.2.2 棘托竹荪孢子形态及破壁方法研究
  • 2.2.2.1 棘托竹荪孢子粉的获得及处理
  • 2.2.2.2 棘托竹荪孢子粉的光学显微形态
  • 2.2.2.3 棘托竹荪孢子粉扫描电镜
  • 2.2.2.4 棘托竹荪孢子粉透射电镜
  • 2.2.2.5 棘托竹荪孢子破壁方法选择
  • 2萃取及挥发油成分分析'>2.2.3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2萃取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 2萃取工艺优化'>2.2.3.1 破壁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
  • 2.2.3.2 棘托竹荪孢子粉挥发油GC-MS成分分析
  • 2.2.4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 2.2.4.1 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 2.2.4.2 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2.2.5 棘托竹荪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 2.2.5.1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
  • 2.2.5.2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 2.2.5.3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纯化及活性测定
  • 2.2.5.4 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棘托竹荪各部分测定及分析
  • 3.1.1 棘托竹荪各部分鲜重比、干重比及含水率
  • 3.1.2 棘托竹荪各部分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 3.1.2.1 棘托竹荪各部分粗多糖含量测定
  • 3.1.2.2 棘托竹荪各部分多酚含量的测定
  • 3.1.3 棘托竹荪各部分抗氧化作用
  • 3.1.3.1 羟基自由基
  • 3.1.3.2 DPPH
  • 3.1.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2+的螯合力'>3.1.3.4 对Fe2+的螯合力
  • 3.1.3.5 总还原力
  • 3.1.4 棘托竹荪孢子粉营养成分分析
  • 3.1.5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测定
  • 3.1.6 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抗氧化活性比较
  • 3.1.6.1 羟基自由基清除力
  • 3.1.6.2 DPPH自由基清除力
  • 3.1.6.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
  • 2+的螯合力'>3.1.6.4 对Fe2+的螯合力
  • 3.1.6.5 总还原力
  • 3.1.7 小结
  • 3.2 棘托竹荪孢子粉形态
  • 3.2.1 棘托竹荪孢子光学显微形态
  • 3.2.2 扫描电镜
  • 3.2.3 透射电镜
  • 3.2.4 棘托竹荪孢子破壁方法结果
  • 3.2.4.1 破壁率标准曲线绘制
  • 3.2.4.2 生物酶对棘托竹荪孢子破壁的影响
  • 3.2.4.3 不同破壁方法对棘托竹荪孢子破壁的影响
  • 3.2.5 小结
  • 2萃取工艺结果'>3.3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结果
  • 2萃取工艺优化'>3.3.1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
  • 3.3.2 挥发油抗氧化作用
  • 3.3.3 挥发油GC-MS成分分析
  • 3.3.4 小结
  • 3.4 棘托竹荪孢子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 3.4.1 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 3.4.1.1 料液比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 3.4.1.2 回流温度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 3.4.1.3 回流时间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 3.4.1.4 乙醇浓度对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
  • 3.4.1.5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4.2 不同有机溶剂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3.4.3 棘托竹荪孢子粉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 3.4.4 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3.4.4.1 TLC分析
  • 3.4.4.2 正相硅胶柱层析粗分
  • 3.4.4.3 小极性正相硅胶柱层析细分
  • 3.4.4.4 大极性反相硅胶及sepdehax LH-20柱层析
  • 3.4.5 小结
  • 3.5 棘托竹荪胶质生物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 3.5.1 棘托竹荪胶质抑菌作用
  • 3.5.2 棘托竹荪胶质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 3.5.2.1 硫酸-苯酚法葡萄糖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3.5.2.2 温度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 3.5.2.3 提取时间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 3.5.2.4 料液比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 3.5.2.5 pH对竹荪胶质多糖提取的影响
  • 3.5.2.6 竹荪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 3.5.3 竹荪胶质多糖的分级醇沉淀
  • 3.5.4 DE52-纤维素柱纯化竹荪胶质多糖
  • 3.5.5 竹荪胶质多糖的紫外光谱分析
  • 3.5.6 小结
  • 结论与讨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应拉木拉伸应力受胶质层影响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 [2].微生物多糖胶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 食品科学 2016(15)
    • [3].胶质肉瘤五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06)
    • [4].胶质降解和生物乳化在稠油降黏中的作用[J]. 石油学报 2012(04)
    • [5].胶质肉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09)
    • [6].沥青质与胶质分子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02)
    • [7].电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胶质结构和毒性变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6)
    • [8].一种新型胶质液体泡沫的制备及其在处理含油污泥中的应用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12(07)
    • [9].毫微结构的胶质二氧化硅对片状氧化铝浇注料性能的影响[J]. 耐火与石灰 2009(03)
    • [10].电导法研究胶质液泡稳定性[J]. 化工学报 2008(12)
    • [11].天然没药、胶质没药和穆库没药的基原考证[J]. 中国药事 2016(05)
    • [12].汽油胶质测定方法变化与汽油质量[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05)
    • [13].过氧化氢胶质银离子消毒剂临床使用液的稳定性考察及消毒效果试验[J]. 安徽医药 2012(02)
    • [14].胶质肉瘤1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02)
    • [15].基于胶质淋巴系统探讨“毒损脑络”[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0)
    • [16].胶质淋巴系统:概念、功能和研究进展[J]. 生理学报 2018(01)
    • [17].车用汽柴油胶质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简析[J].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5(01)
    • [18].国际标准GB 17930-2011/XG1-2012《车用汽油》的胶质指标解析[J]. 黑龙江科学 2014(02)
    • [19].发动机内有了胶质积碳该怎么办[J]. 内燃机与配件 2013(03)
    • [20].继发于低级别胶质瘤的继发性胶质肉瘤一例[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
    • [21].电动-微生物修复对胶质结构的改变及毒性的削减[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 [22].煤炭胶质层测定中的操作体会[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0(06)
    • [23].增强全域直方图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胶质肉瘤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2)
    • [24].7例胶质肉瘤临床特征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02)
    • [25].胶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09)
    • [26].喷射蒸发法测定汽油中溶剂洗胶质的不确定度评估[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3(08)
    • [27].吞下口香糖不会危及生命[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3(04)
    • [28].伴上皮样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肉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03)
    • [29].原发于侧脑室胶质肉瘤并颅内转移1例[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8)
    • [30].假酸浆籽胶质多糖的结构及凝胶特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9)

    标签:;  ;  ;  ;  

    棘托竹荪孢子与胶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