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天人简论》研究

张岱年《天人简论》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思想重构和文化重组时期,特殊的时代和知识话语背景造就了一些卓越的中国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自从30年代以来,张岱年为中国哲学建构了一个更新的、更理想的模式,即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其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和人生哲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运用西方逻辑解析法之长,以弥补中国哲学之不足,提出一个面向未来的独特的哲学体系。本文以张岱年先生天人之学为切入点,以张先生的《天人简论》为基础,相关著作为补充,从存在论、知识论、伦理观、社会观、方法论等五个角度论述探索张岱年先生的天人之学。第一章主要介绍性的论述了张岱年先生哲学体系的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国的传统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以及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第二章存在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论述了物、事、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物统事理”、“理在事中”的哲学命题,接着进一步证明了物质是本原,心为支流--“物源心流”。第三章知识论,即认识论,着重论证了外部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即“离识有境”。知识是联结“内”(自我)、“外”(外部世界)的桥梁,而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第四章社会伦理观,结合中西方的差异,提出“与群为一,群己一体”的社会观与“充生以达理,胜乖以达和”的人生观。第五章方法论的综合创造,实现了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提出了“兼和”的思想,该思想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西方的逻辑解析法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范畴进行详尽的剖析。第六章张先生的天人之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张岱年先生天人之学思想的探讨论述,作者借以希望能够深化理论研究的深度,拓宽理论论域,完善张岱年先生天人之学学说理论的研究,同时期望对当前的和谐社会的建构和中国哲学的构建能够有所启发。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张岱年思想中的“天人合一”
  • 二、《天人简论》的文本脉络
  • 三、关于张岱年“天人之学”先行研究
  • 第一章 张岱年“天人之学”的理论来源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 第二节 西方实证哲学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 第二章 存在论
  • 第一节 天下为器理在事中
  • 第二节 物统事理物源心流大化三极
  • 第三章 知识论
  • 第一节 离识有境
  • 第二节 知通内外真知三表
  • 第四章 社会伦理观
  • 第一节 与群为一群己一体
  • 第二节 充生以达理胜乖以达和
  • 第五章 方法论的综合创造
  • 第一节 永恒两一
  • 第二节 “兼和”——唯物、理想、解析
  • 第六章 张岱年“天人之学”的时代意义
  •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第二节 对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J]. 现代哲学 2011(03)
    • [2].冯友兰、张岱年关于惠施评述的异同辨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3].张岱年先生“兼和”思想发微——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100周年[J]. 中国哲学史 2009(01)
    • [4].论张岱年对中国精神建构的历史性贡献[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02)
    • [5].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张岱年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  

    张岱年《天人简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