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氨基酸溶液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多组分氨基酸溶液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L-苯丙氨酸(L-Phe)、L酪氨酸(L-Tyr)和L-色氨酸(L-Trp)三组分溶液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简称为73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和固定床吸附行为。选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作为三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了合适的波长组合为:204nm、206nm、208nm、218nm、222nm和230nnm。对L-Phe、L-Tyr和L-Trp三组分吸附平衡过程进行了实验及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T=30℃和料液的初始pH值处于1.5-4.5之间时,L-Trp、L-Phe和L-Tyr在732树脂上的平衡吸附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降低,且当pH≤2.0即料液中存在过多的H+时平衡吸附量显著下降;在pH=4.0和温度处于30℃-40℃之间时,L-Trp、L-Phe和L-Tyr的平衡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L-Trp、L-Phe和L-Tyr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料液中无机盐(NaCl)和有机物(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采用扩展的Freundlich模型对不同初始pH和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将温度作为一个变量参数引入方程中,拟合得出含有温度变量的修正的扩展Freundlich模型。在不同的pH和温度条件下,用扩展的Freundlich方程拟合L-Trp、L-Phe和L-Tyr平衡实验数据,所得方程均在α=0.001水平显著,且其平均误差不超过3.3%,最大误差为6.0%。拟合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组分平衡数据,得到多组分多温吸附平衡模型(即含有温度变量的吸附平衡模型):q1=(-0.0002T2+0.0088T+0.61)c1(c1+0.94c2+0.37c3)-0.0001T2+0.0095T-0.74q2=(-0.0009T2+0.050T+0.17)c2(1.1c1+c2+0.39c3)-0.0001T3+0.0091T-0.78q3=(-0.035T2+2.6T-29)c3(3.3c1+3.0c2+c3)0.0005T2-0.037T-0.61其中,下标1、2和3分别表示LPhe、L-Tyr和L-Trp。结果表明,L-Phe、L-Tyr和L-Trp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1.7%和3.6%,最大误差为7.9%。固定床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浓度、入口浓度比、床层高度和流速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加,三组分的穿透时间均提前,穿透曲线出现明显的顶出峰;由改变组分的浓度比可知,在所研究的三组分系统中,L-Trp是该三组分吸附系统中的强吸附质,L-Tyr次之,而L-Phe最弱;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传质速率增加,三组分的穿透时间提前,不利于弱吸附质的替换作用;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三组分的穿透时间延长,弱吸附质的替换作用增强,树脂的交换容量增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离子交换技术研究进展
  • 1.2.1 离子交换法的基本原理
  • 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概念及分类
  • 1.3 离子交换法分离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 1.3.1 离子交换法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
  • 1.3.2 离子交换法分离氨基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离子交换吸附平衡理论
  • 1.4.1 液相吸附平衡
  • 1.4.2 液相吸附平衡模型
  • 1.4.3 氨基酸液相吸附平衡研究进展
  • 1.5 氨基酸固定床吸附研究进展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2.1.1 材料试剂
  • 2.1.2 仪器设备
  • 2.2 吸附平衡实验
  • 2.2.1 树脂预处理
  • 2.2.2 溶液配制
  • 2.2.3 初始 pH 值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2.2.4 温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2.2.5 NaCl 浓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2.2.6 葡萄糖浓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2.3 三组分固定床吸附实验
  • 2.3.1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3.2 L-Trp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3.3 L-Phe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3.4 L-Tyr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3.5 床层高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3.6 入口流速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2.4 固定床实验装置图
  • 2.5 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多组分吸附平衡研究
  • 3.1.1 三波长法试验测定方法的验证
  • 3.1.2 料液初始 pH 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3.1.3 温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3.1.4 氯化钠浓度对三组分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 3.1.5 葡萄糖浓度对三组分平衡吸附量的影响
  • 3.1.6 同一初始浓度氯化钠或葡萄糖浓度对三组分平衡吸附量的影响36
  • 3.2 多组分吸附平衡及模型模拟
  • 3.2.1 多组分单温吸附平衡模型的求解
  • 3.2.2 不同 pH 条件下多组分单温吸附平衡模型
  • 3.2.3 不同温度条件下多组分恒温吸附平衡模型
  • 3.2.4 多组分多温吸附平衡模型
  • 3.3 小结
  • 第4章 固定床离子交换吸附
  • 4.1 穿透曲线
  • 4.1.2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1.3 L-Trp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1.4 L-Phe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1.5 L-Tyr 入口浓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1.6 入口流速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1.7 床层高度对三组分穿透曲线的影响
  • 4.2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标准曲线
  • 附录 B 扩展的 Freundlich 单温吸附模型的建立
  • 附录 C 不同 pH 条件下吸附平衡数据误差分析
  • 附录 D 不同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数据误差分析
  • 附录 E 不同温度条件下多组分多温吸附平衡模型的拟合曲线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吸附平衡压力对煤岩扩散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17)
    • [2].苯酚在废盐水中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J]. 山东化工 2017(10)
    • [3].气体在石墨化炭黑上吸附平衡的普遍化模型[J]. 炭素技术 2011(06)
    • [4].存在于胶体分散系中的吸附平衡及吸附平衡公式推导[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1)
    • [5].酸性品红在石墨烯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4(07)
    • [6].沸石对废水中Fe~(3+)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特性[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1(08)
    • [7].煤中多组分混合气体竞争吸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J]. 矿业科学学报 2020(01)
    • [8].水溶液中氟的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0(02)
    • [9].蛭石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18)
    • [10].芳香族氨基酸在732树脂上的三组分吸附平衡[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3)
    • [11].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二氧化碳吸附平衡的影响[J]. 煤炭转化 2011(04)
    • [12].甲烷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5(02)
    • [13].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03)
    • [14].甲烷在碳基材料和MOFs上极低压力下的吸附平衡[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05)
    • [15].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在中孔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6(03)
    • [16].氯霉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01)
    • [17].VO~(2+)/H~+在阳离子交换膜中的吸附平衡[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6)
    • [18].CO_2/CH_4/N_2在沸石13X-APG上的吸附平衡[J]. 化工学报 2013(06)
    • [19].琥珀酸和乳酸在树脂HBCT-8上的吸附平衡[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6)
    • [20].基于沸石ZSM-5的CH_4/N_2/CO_2二元体系吸附平衡[J]. 化工学报 2014(09)
    • [21].苄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表面吸附平衡与动力学[J]. 天津化工 2008(02)
    • [22].BSA对Cd(Ⅱ)与δ-MnO_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J]. 金属矿山 2008(05)
    • [23].纳米铁去除水体中镉的反应动力学、吸附平衡和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0)
    • [24].单离子体系和Sb(Ⅲ)-Fe(Ⅱ)二元体系中Sb(Ⅲ)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吸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0(01)
    • [25].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活性炭孔径分布改进算法[J]. 化工学报 2017(09)
    • [26].活性炭改性及其对SO_2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平衡研究[J]. 应用化工 2018(08)
    • [27].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平衡模型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3(03)
    • [28].稻壳对废水中Cr(Ⅵ)吸附及动力学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8(02)
    • [29].甲烷在MOF-5和MOF-199上的吸附平衡[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9(06)
    • [30].用修正的E-L模型描述二元VOCs气体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10)

    标签:;  ;  ;  ;  

    多组分氨基酸溶液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