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苦丁茶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论文题目: 苦丁茶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药化学

作者: 贺青姣

导师: 杜方麓

关键词: 苦丁茶片,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对比试验,正交试验

文献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是我国传统的植物药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提神、益智、抗衰老、调节血压和血脂等功效,具有优良的保健作用和饮用价值。而苦丁茶的药理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传统汤剂即水煎液的基础上的,其有关毒理学研究表明,苦丁茶水提物无毒性,可安全服用,符合保健食品的要求,又鉴于苦丁茶口感苦的缺陷,本实验将取苦丁茶水提部分制成方便易携带,易服用的苦丁茶片。作者对该片剂的制备工艺(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一、制备工艺研究1.根据保健食品的要求,以水作提取溶媒,以浸膏得率和苦丁茶总皂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首先用对比试验考察浸泡(4h)后提取与不浸泡提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组间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故选择不浸泡提取。以溶媒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因素三水平,以浸膏得率和苦丁茶总皂苷及苦丁茶皂苷D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工艺条件为1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2.将水提液100℃浓缩成稠浸膏后,以苦丁茶总皂苷及苦丁茶皂苷D的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用对比试验对干燥工艺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为:真空干燥温度60℃、70℃、80℃无显著差别,故可选择80℃进行真空干燥。3.采用对比法对制剂辅料及成型工艺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以干膏粉:乳糖:淀粉16:4:1的比例混匀,以95%的乙醇溶液制粒,按干燥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100:1.5:0.5的比例混匀为压片的成型工艺条件。4.为了增加制剂的稳定性,选用薄膜包衣法进行包衣。二.质量标准研究1.以苦丁茶皂苷E,皂苷D为标准对照,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进行了定性鉴别。2.采用UV法对苦丁茶总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HPLC测定了苦丁茶皂苷D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UV比色法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2.55%,此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中的含量测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苦丁茶制备工艺的研究

1.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及试剂

1.2 仪器

2.方法学考察

2.1 检测方法的确定

2.1.1 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比色法

2.1.2 样品中皂苷D的含量测定—HPLC法

3.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3.1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3.1.1 浸泡必要性的考察

3.1.2 水提温度的考察

3.2 正交实验优选苦丁茶水提工艺条件

4.浓缩干燥工艺

4.1 浓缩工艺

4.2 干燥工艺

5 成型工艺

5.1 浸膏粉吸湿性的考察

5.2 辅料处方的筛选

5.3 稀释剂,崩解剂用量的考察

5.4 粘合剂用量对制粒工艺影响的的考察

5.5 润滑剂配比及用量的考察

5.6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6.包衣工艺

7.总结

第二部分 苦丁茶片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材料及试剂

1.2 仪器

2.方法的建立

2.1 苦丁茶的薄层鉴别

3.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1 比色法测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

3.2 HPLC色谱法测样品中皂苷D的含量

4.小结

讨论

1. 选题的目的与依据

2. 关于方法学的的讨论

3. 关于制备工艺的讨论

4. 关于浓缩干燥工艺的讨论

5. 关于成型工艺的讨论

6. 关于质量标准研究的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苦丁茶的药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09-10-21

参考文献

  • [1].苦丁茶香气组成分析及抑菌作用的研究[D]. 王国庆.浙江大学2006
  • [2].苦丁茶允许添加物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对产品贮藏期质量影响的研究[D]. 霍健聪.西南大学2006
  • [3].苦丁冬青苦丁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及抗肥胖作用研究[D]. 孙昕祈.南京农业大学2012
  • [4].小叶苦丁茶苯丙素苷对脂肪消化代谢的初步研究[D]. 李瑶.深圳大学2017
  • [5].苦丁茶多糖对高果糖饮食触发的肝损伤及内皮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研究[D]. 罗懿洋.陕西师范大学2016
  • [6].苦丁冬青苦丁茶中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肥胖机制研究[D]. 王晴川.南京农业大学2014
  • [7].苦丁茶多酚—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 王舒舒.南京农业大学2010
  • [8].苦丁茶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研究[D]. 何炜.浙江大学2006
  • [9].苦丁茶多酚制备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D]. 陈江磊.华南农业大学2016
  • [10].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D]. 韩碧群.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相关论文

  • [1].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Tseng)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部分生物活性研究[D]. 吴晓鹏.暨南大学2008
  • [2].苦丁茶碳酸饮料的研究[D]. 吴爱玲.天津大学2007
  • [3].苦丁茶香气组成分析及抑菌作用的研究[D]. 王国庆.浙江大学2006
  • [4].四川苦丁茶的主要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研究[D]. 叶善蓉.四川农业大学2004
  • [5].苦丁茶皂苷类的提取纯化与检测技术研究[D]. 杨新河.湖南农业大学2005
  • [6].苦丁茶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研究[D]. 何炜.浙江大学2006
  • [7].女贞苦丁茶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研究[D]. 高爱红.西南农业大学2002
  • [8].苦丁茶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秦勇.湖南中医学院2002
  • [9].苦丁茶的提取及化学成分分析[D]. 黄双莲.浙江工业大学2004
  • [10].皋茶和苦丁茶活性成分的研究[D]. 王海燕.安徽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苦丁茶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