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

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将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与真空消失模铸渗V-EPC工艺相结合制备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首先,将合金粉末与适量的粘结剂、助熔剂混合均匀,然后用40MPa的压力压成尺寸为Ф30×5mm的预制块。待其干燥后,将之与EPS模样粘结在一起,再涂挂消失模防粘砂涂料(厚度12mm),并在低于50℃的温度下烘干。之后,将EPS模样块置于沙箱内,浇注45钢,利用45钢的高温钢液引发预制块的SHS反应,生成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内增强颗粒是在SHS反应中原位生成的,解决了增强颗粒与钢液润湿性差的问题。所以,制得的复合材料界面洁净,组织无明显缺陷,增强颗粒在组织中均匀分布。论文研究了两个SHS反应体系:(1)(B-Fe)-(Ti-Fe)-(Cr-Fe)体系。该体系预制块由硼铁粉、钛铁粉和铬铁粉组成;(2)Ti-B4C-(Ti-Fe)体系。该体系由钛粉、碳化硼粉和钛铁粉组成。在(B-Fe)-(Ti-Fe)-(Cr-Fe)体系中研究了合金粉末配比中钛铁粉加入量、相对厚度对表面复合层质量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在Ti-B4C-(Ti-Fe)体系中研究了合金粉末配比中钛铁粉加入量、Ti粉粒度、B4C粉粒度、相对厚度及热处理工艺对表面复合层质量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SEM、EDS和XRD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测试了表面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通过对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及复合层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的分析,阐述了复合层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B-Fe)-(Ti-Fe)-(Cr-Fe)体系中,生成的TiB2颗粒均匀分布于复合层基体上,但数量较少;预制块中钛铁粉的引入,增加了SHS的反应温度,并且,随着钛铁粉加入量的增加,复合层和过渡层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相对厚度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组织致密性得到改善,宏观缺陷减少,当δ=9时复合材料质量最佳。在Ti-B4C-(Ti-Fe)体系中,组织观察和分析表明:复合层内形成了大量的1~2μm的TiB2和TiC增强颗粒,它们均匀分布于复合层基体上。钛铁粉加入量和相对厚度对表面复合层质量及显微组织的影响与(B-Fe)-(Ti-Fe)-(Cr-Fe)体系一致;Ti粉粒度对Fe-Ti液相形成过程有影响,而对Fe-Ti液相与B4C反应生成的TiB2和TiC颗粒尺寸影响较小;B4C粉末的粒度对SHS反应影响较大,B-4C粉末粒度越大,SHS反应越难以点燃,燃烧温度越低;经过热处理后,生成的TiB2和TiC颗粒数量趋向减少、尺寸减小,形貌也发生了改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 1.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 1.4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
  • 1.5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1.5.1 外加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 1.5.1.1 粉末冶金法
  • 1.5.1.2 喷射法
  • 1.5.1.3 铸渗法
  • 1.5.2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 1.5.2.1 固-固反应法
  • 1.5.2.2 固-液反应法
  • 1.5.2.3 气-液反应法
  • 1.6 TiB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 1.6.1 TiB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 1.7 真空消失模铸造(V-EPC)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8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8.2 论文的意义
  •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45 碳素钢
  • 2.1.2 合金粉末涂料的组成
  • 2.1.2.1 (B-Fe)-(Ti-Fe)-(Cr-Fe)体系
  • 4C-(Ti-Fe)体系'>2.1.2.2 Ti-B4C-(Ti-Fe)体系
  • 2.2 实验方法
  • 2.2.1 合金粉末涂料的配制及处理工艺
  • 2.2.1.1 (B-Fe)-(Ti-Fe)-(Cr-Fe)体系合金粉末涂料的配制
  • 4C-(Ti-Fe)体系合金粉末涂料的配制'>2.2.1.2 Ti-B4C-(Ti-Fe)体系合金粉末涂料的配制
  • 2.2.2 表面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 2.2.2.1 试样的成型
  • 2.2.2.2 相对厚度定义及其试样的制备
  • 2.2.2.3 金相试样的制备
  • 2.3 检测方法
  • 2.3.1 光学显微组织分析
  • 2.3.2 X 射线衍射分析
  • 2.3.3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 2.3.4 表面复合材料硬度测试
  • 3 反应体系热力学分析
  • 3.1 (B-Fe)-(Ti-Fe)-(Cr-Fe)体系 Gibbs 自由能的理论计算
  • 4C-(Ti-Fe)体系 Gibbs 自由能的理论计算'>3.2 Ti-B4C-(Ti-Fe)体系 Gibbs 自由能的理论计算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 4.1 (B-Fe)-(Ti-Fe)-(Cr-Fe)体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 4.1.1 Ti-Fe 粉的加入量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1.2 相对厚度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 4.1.3 小结
  • 4C-(Ti-Fe)体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4.2 Ti-B4C-(Ti-Fe)体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 4.2.1 Ti-Fe 粉的加入量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2 Ti 粉粒度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C 粒度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4.2.3 B4C 粒度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4 相对厚度对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5 热处理对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增强体成分对表面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的影响[J]. 铸造技术 2017(07)
    • [2].高铬表面复合材料的冲击磨损性能研究[J]. 铸造 2016(07)
    • [3].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磨损性能[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5(12)
    • [4].碳化钛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1(16)
    • [5].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09(01)
    • [6].表面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2)
    • [7].陶瓷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J]. 铸造 2012(09)
    • [8].理论模拟氧化锌纳米棒的表面复合速率[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9].消失模铸造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3(03)
    • [10].热处理温度对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J]. 科技视界 2019(22)
    • [11].铸造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09(07)
    • [12].消失模铸造制备镁合金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09(07)
    • [13].引入表面复合中心对晶闸管高温漏电流的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35)
    • [14].工艺因素对表面复合铸渗层质量的影响[J]. 铸造技术 2010(08)
    • [15].不同载荷下碳化钽/灰铸铁表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J]. 材料保护 2013(03)
    • [16].双波长自由载流子吸收技术测量半导体载流子体寿命和表面复合速率[J]. 物理学报 2018(21)
    • [17].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 热加工工艺 2016(18)
    • [18].(Ti,W)C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2(06)
    • [19].Al_2O_3/Fe表面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及组织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09(14)
    • [20].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J]. 热加工工艺 2017(08)
    • [21].齿轮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J]. 热加工工艺 2011(24)
    • [22].W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工艺研究[J]. 煤矿机械 2009(07)
    • [23].SiC/钢表面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研究[J]. 铸造技术 2008(11)
    • [24].搅拌速度对搅拌摩擦工艺制备的Cu/B_4C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滑动磨损行为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5(01)
    • [25].B_4C粒度对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J]. 铸造技术 2019(10)
    • [26].消失模铸渗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4(06)
    • [27].WC_p/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03)
    • [28].金属表面复合涂层技术问世[J]. 粉末冶金工业 2008(05)
    • [29].颗粒增强ZGMn13耐磨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J]. 热加工工艺 2017(08)
    • [30].体内和表面复合中心对单晶硅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6(11)

    标签:;  ;  

    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