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建设投资体制研究

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建设投资体制研究

论文摘要

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体制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促进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近些年来,由于过于强调经营性、弱化了公益性,因而无法很好地实现其作为公共物品的基础功能和作用,也为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阻碍。基于此问题,本文旨在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项目区分理论的视角,对交通产品属性尤其是高速公路产品属性进行理论研究。在高速公路建设及其投资体制的现状下,分析现行的投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浙江、广东、江苏、湖南、辽宁、山东等省案例的高速公路投资体制比较为依托,通过对比分析,探究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投融资改革的路径选择及相关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行业主管部门层面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化解政策、体制、投资能力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以利于提高高速公路产业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主要结论如下:1、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高速公路运输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公共性、私人性、服务性、外部性等混合特性。2、鉴于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情况、高速公路发展阶段的差异,目前不同省份各自不同的高速公路投资体制并存的局面,从现实层面来看反映的是社会追求效率最优而进行的不同制度安排:部分以政府为主导或以政府为主市场化为辅的省份,更多地体现出了高速公路的公共性特征;而部分以市场化为主导的省份,在其高速公路投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了高速公路的私人性特征。3、基于现实情况及六个典型省份的案例分析,得出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探索:政府主导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营运和管理,是高速公路准公共产品属性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4、面向高速公路的公共属性,对于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可以从国家层面上、地方政府层面上、行业主管部门层面上分别予以实施,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建设效率公平相互促进的新模式。5、在此基础上,市场化运作是政府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适当引进市场化运作发展方式,允许投资企业获取一定的利润份额,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6、根据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也可以根据地区的差异而采取比较灵活的投资方式。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对于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予以界定和阐述,更结合我国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典型省份的案例为依托,分析各省由于高速公路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产生的投资体制差异,探索合理的投资体制发展方向。对现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准公共产品理论综述
  • 2.1.1 准公共产品的界定
  • 2.1.2 准公共产品的特性
  • 2.1.3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 2.2 项目区分理论综述
  • 2.2.1 项目区分理论的界定
  • 2.2.2 基于项目区分理论的项目分类
  • 2.2.3 项目区分理论与投资体制改革
  • 2.2.4 项目区分理论的指导意义
  • 2.3 高速公路相关理论综述
  • 2.3.1 高速公路属性的相关理论
  • 2.3.2 高速公路投资的相关理论
  • 3 高速公路的属性辨识
  • 3.1 高速公路的特征分析
  • 3.1.1 基础性特征
  • 3.1.2 公共性特征
  • 3.1.3 私人性特征
  • 3.1.4 服务性特征
  • 3.1.5 外部性特征
  • 3.2 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界定
  • 3.2.1 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
  • 3.2.2 基于现实层面的分析
  • 4 高速公路建设及其投资体制分析
  • 4.1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 4.1.1 交通事业的发展与政策导向
  • 4.1.2 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 4.2 高速公路投资体制分析
  • 4.2.1 投资方式选择的数理分析
  • 4.2.2 投资方式的转变与博弈
  • 4.2.3 投资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 4.2.4 现行的投资体制分析
  • 4.3 现阶段市场化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 4.3.1 基于高速公路属性的分析
  • 4.3.2 基于建设资金来源的分析
  • 4.3.3 基于运营管理方面的分析
  • 4.3.4 其他方面的分析
  • 5 基于多省案例的投资体制改革方向探索
  • 5.1 案例分析
  • 5.1.1 浙江模式
  • 5.1.2 广东模式
  • 5.1.3 江苏模式
  • 5.1.4 湖南模式
  • 5.1.5 宁模式
  • 5.1.6 山东模式
  • 5.1.7 六省模式比较分析
  • 5.2 基于多省案例的借鉴与探索
  • 5.2.1 投资体制改革的借鉴
  • 5.2.2 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探索
  • 6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探讨
  • 6.1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前景及政策导向
  • 6.2 向公共属性的政策措施探讨
  • 6.2.1 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探讨
  • 6.2.2 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 6.2.3 行业主管部门的体制机制创新
  • 6.3 市场性与辅助性措施探讨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投资体制变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 对外经贸 2020(06)
    • [2].深化辽宁省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对策建议[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3].浅析地质勘探投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7)
    • [4].浅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J]. 企业导报 2015(20)
    • [5].创新招商引资思路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2)
    • [6].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07)
    • [7].省发展改革委赴自贸试验区开展投资体制改革工作专题调研[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7(06)
    • [8].县域经济如何落实深化投资体制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5)
    • [9].我国公共领域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J]. 魅力中国 2009(28)
    • [10].投资体制改革对我国项目评价的深层次影响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03)
    • [1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J]. 中国经贸导刊 2013(16)
    • [12].关于深化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 管理观察 2009(07)
    • [13].建国以来的投资体制改革[J]. 投资北京 2009(10)
    • [14].加快我省农村投资体制创新[J]. 四川统一战线 2009(12)
    • [15].从投资体制六十年之变迁看危机下政府投资的规范性[J]. 求实 2009(S2)
    • [16].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反思[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8(12)
    • [17].对云南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04)
    • [18].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20)
    • [19].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技投资 2008(07)
    • [20].部委动态[J]. 中国改革 2008(08)
    • [21].投资体制改革30年[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51)
    • [22].投资体制改革10大趋势[J]. 中国投资 2008(11)
    • [23].境外投资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J]. 中国市场 2015(17)
    • [24].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体制的建构特征与中国的应对[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04)
    • [25].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26].构建科学、健全、有效的投资监督体系[J]. 宏观经济管理 2008(06)
    • [27].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王晓涛司长[J]. 中国投资 2008(11)
    • [28].海外投资体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项目风险防范[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9)
    • [29].深化民间投资体制改革[J]. 中国金融 2013(02)
    • [30].2009年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J]. 中国工程咨询 2010(02)

    标签:;  ;  ;  ;  

    高速公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建设投资体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