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涤包芯缝纫线的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

纯涤包芯缝纫线的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

一、纯涤包芯缝纫线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余文静[1](2021)在《筒子纱染色加工问题和要点探讨》文中提出筒子纱染色在国内经过高速发展后,各项生产加工技术均取得了突破,产品种类扩大,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随着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持续开发和使用,各种染色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筒子纱染色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近年来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讨论了筒子纱染色加工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一些技术创新点。

罗菁[2](2020)在《喷气涡流纺亚麻/棉混纺纱线工艺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为改善喷气涡流纺产品结构单一性及提高亚麻纱线蓬松度,开发一款喷气纺麻类混纺纱,为企业生产亚麻喷气涡流纺纱提供工艺数据支撑。本课题以企业实际生产喷气涡流纺亚麻/棉出现的问题为立题目标,对实际喷气涡流纺亚麻/棉纱线过程中出现的亚麻纤维堵塞纺纱喷嘴以及亚麻纤维包覆纱芯难等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确定亚麻与棉的混纺比,制备亚麻/棉纤维须条。根据纺纱要求亚麻纱线含量最低为30%以及喷气涡流纺最高纺亚麻极限,将亚麻混纺比设为亚麻/棉30/70和亚麻/棉60/40两种类型。通过对两种比例的亚麻/棉须条的单纤维长度及单纤维棉结的质量分析结果,进一步探究了牵伸倍数、纺纱速度等纺纱工艺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单因子优化实验;最后模拟实际生产喷气涡流纺纱线环境,试纺出长度为25千米的亚麻/棉混纺纱线,对纱线的毛羽、力学性能、条干不匀率、捻回角及喷气涡流纺纱线的蓬松度进行测试与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亚麻/棉30/70和亚麻/棉60/40两种须条进行了单纤维长度和单纤维棉结分析,作为探索亚麻/棉喷气纱工艺参数设置的依据。通过测试分析发现,亚麻含量30%纤维整体长度分布均匀,纤维长度离散度小,亚麻含量30%的主要纺纱长度在25.9-42.7mm之间纤维占总比例为64.4%,亚麻含量60%的主要纺纱长度在36.1-44.5mm之间纤维占总比例为45.1%;随着亚麻含量到增加到60%时,12.7mm以下短纤平均长度由3.9mm减小到2.1mm且不匀率高达18.3;在单纤维棉结测试结果中,亚麻含量60%的棉结数量平均值均高于亚麻含量30%。(2)为探究不同亚麻/棉30/70和亚麻/棉60/40纺纱工艺对纱线性能影响,对喷气涡流纺亚麻/棉纱线的主要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子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主牵伸倍数在56.86和49.75罗拉隔距在42×42×47和47×42×47时,喷气纱线的条干不匀率最低,分别是21.29和26.81;当输出罗拉钳口到喷嘴的距离为19.7mm时,纱线毛羽指数最低为3.54;当压缩空气流速6bar时,纱线捻度达到最佳范围140-160捻/10cm;当纺纱速度为340m/min时,纱线强度达到最大,分别是9.38c N/tex和8.07c N/tex;最后得出最佳纺纱工艺参数是:亚麻含量30%预牵伸倍数1.78×1.57主牵伸倍数56.86罗拉隔距42×42×47:亚麻含量60%预牵伸倍数1.78×1.79主牵伸倍数49.75罗拉隔距47×42×47,其余相同工艺参数是纺锭规格U1.0/A0.8喷嘴隔距19.7mm纺纱速度340m/min气压6.0bar。(3)对两种喷气涡流纺亚麻/棉30/70和亚麻/棉60/40纱线做黑板图分析,观察出亚麻含量30%纱线上棉结较多,但粗细节和弱节较少,纱线整体条干均匀度好;亚麻含量60%纱线上粗节片段很多且长,导致纱线整体均匀度较差,而且纱线外观有很多黄色的纱疵;为探究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回角与纺纱速度之间的关系,对320m/min、340m/min、380m/min三种不同纺纱速度下的亚麻含量30%和亚麻含量60%的喷气涡流纺纱线进行捻回角测试,得出随着纺纱速度增加纱线捻回角由28.27°逐渐减小17.79°和29.41°减小到22.73°,造成单位长度上纱线的捻度减少;然后对亚麻含量30%和亚麻含量60%的喷气纱包缠纤维数量进行计数,通过测试分析织物的悬垂性能和刚柔性能,间接反映纱线包缠纤维数量对纱线蓬松度的影响,得出亚麻含量30%喷气纱的蓬松度优于亚麻含量60%。

丁明,张申,肖婷婷[3](2019)在《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及实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包芯纱的最小包覆量,从纱线的纤维排列模型入手,分别推导以单丝和复丝为芯的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和试纺分析,研究实际生产中低包覆量包芯纱出现露芯现象和条干不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建模和计算,能方便地估算出理论最小包覆量,在生产应用中为得到较好包覆效果,实际包覆量应大于理论最小包覆量,并通过原料选择、工艺设置、器材选配等多方面的优化措施,以获得满意的成纱质量。

曹莹[4](2017)在《高含棉量交织针织物的烧花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文中认为近年来,人们愈加追求美观与舒适兼备的服用面料,针织烧花面料不但花型新颖,轻薄透明而且柔软亲肤,舒适透气,这样的性能特点恰好满足了人们的着装理念。涤棉交织针织面料的烧花工艺是根据纤维耐酸碱的性能差异,在印花浆中加入酸剂,其中棉纤维受到酸的水解氧化作用而被降解破坏,涤纶纤维耐酸性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此工艺基础上,企业希望迎合消费者偏爱含棉量高的面料的市场需求,将涤棉交织面料的含棉量配比在可行性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顺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对提高涤棉交织面料含棉量的烧花工艺进行深入探究,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开发,同时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缺。本文首先在现有涤棉烧花工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组织结构和纱线类型的坯布,去印染车间的小样室打样,对比烧花效果选出最适合制作烧花的坯布为添纱平针组织的单面涤盖棉织物;利用单一变量法的梯度试验,通过不断变换涤棉配比,测试样布的顶破强力是否达标,确定在保证力学性能达标的范围内最大涤棉配比是(棉/涤=67/33)。确定坯布和涤棉配比后,将烧花浆料中的烧花剂、瓜尔豆胶醚化糊、软水剂六偏磷酸钠和水设为正交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选择人工目测法等级评价、顶破强力、透气性和面密度偏差四种指标作为评判烧花效果的参考项。尝试利用正交试验将不同实验参数水平排列组合,反复多次实验,得出涤棉交织烧花面料最优化工艺是:烧花剂C:30%,瓜尔豆胶醚化糊:30%,六偏磷酸钠:6%,水:25%。影响因子的前后顺序为烧花剂C>瓜尔豆胶醚化糊>水>六偏磷酸钠。然后根据最新流行趋势和市场接受度设计适用于春夏女装面料的花型图案和配色。选择涤棉配比为67/33的单面涤盖棉做坯布,利用上述研究所得的最优化工艺试做样布,多次完善修改花型配色。得到满意的成品烧花面料后,送至企业检测中心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确定面料开发成功。最后根据面料性能设计相应的服装款式风格,完成设计图和系列服装制作,用以协助企业做后期的面料产品推广和样衣展示,也为企业后续进行针织女装的款式设计制作及高比例含棉量烧花面料在服用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翁毅[5](2011)在《棉包涤包芯纱线染色工艺研究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档牛仔服、免烫服饰使用的涤纶包芯线,具有强力高、条干均匀、耐水洗等特点,但在染色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文章就涤纶包芯纱染色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优选、小样放大样的重现性、色差和色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徐巧林[6](2011)在《嵌入式复合纺纺制涤纶缝纫线的探讨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在赛络纺和赛罗菲尔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在改装的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喂入两根粗纱和两根长丝,粗纱经过牵伸,长丝不经过牵伸。它们的位置要经过严格的定位,以保证成纱质量。由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原理可知,该纺纱方法的成纱具有类似股线的特点,而缝纫线均是由单纱合股而成的股线,因此该技术应用在缝纫线的生产上有独特的优点。首先介绍了缝纫线的分类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同时,详细阐述了嵌入式复合纺技术的原理及环锭细纱机的改造,并建立力学模型对成纱机理及加捻三角区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其结论如下:嵌入式复合纺有三个加捻三角区(两个小三角区和一个大三角区)和三个加捻点(两个预加捻点和一个总汇聚点)组成。随着长丝与长丝间距的变大,三个汇聚点均向下移动;长丝与粗纱间距的逐渐增大,总汇聚点不断上移,而预加捻点则是不断下移;涤纶长丝的预加张力增大,三个汇聚点均向上移动;捻系数的不断增加,三个汇聚点均向上移动。通过对纺纱工艺参数中长丝与长丝间距、长丝与粗纱间距、长丝预加张力、捻系数、后牵倍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成纱强伸性、毛羽及条干等纱线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纱线性能影响的规律及原因,为生产实践奠定了基础。应用正交试验对以上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借助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处理,得到了成纱综合性能最优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所得的工艺参数纺制纱线,并对成纱性能进行测试。应用方差分析法得到的工艺参数所纺制的复合纱成纱质量最高,即最优工艺参数为:长丝与长丝间距14mm,长丝与粗纱间距2mm,长丝预加张力20g,捻系数400,后牵倍数1.35。在最优工艺参数下所纺纱线的性能为:断裂强力1156.82cN,断裂伸长64.28mm,条干CV值10.84,3mm毛羽指数为2.13根/m。最后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嵌入式复合纺生产涤纶缝纫线的优势所在。

韩华洁[7](2009)在《做规模小但有特色的企业》文中研究指明编者按: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前4个月,全国棉纺织品出口54.3亿元,同比下降17.04%,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68%。在这个充满“寒意”的时期,企业的调整和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在落实“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技术装备”这一调整思

黄银芳,章友鹤[8](2009)在《关于发展喷气纺新型纺纱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喷气纺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了喷气纺纱结构特点及产品应用领域,并提出:喷气纺由于其成纱机理与结构不同,决定了它比普通环锭纺纱具有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是"十一五"纺纱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章友鹤,沈浙平[9](2008)在《喷气纺纱技术的探讨》文中认为0前言喷气纺和转杯纺是目前国内外新型纺纱中的两大纺纱技术,而喷气纺更是当今纺纱领域中的一项崭新技术。它比转杯纺纱更具有速度快、产量高、质量优、成纱毛羽少、生产品种多等优点。这是因为喷气纺采用空气加捻技术,无高速回转机件,故其纺纱速度可达250 m/min~300 m/min,最高可达350 m/min,

黄银芳,章友鹤[10](2008)在《发展喷气纺新型纺纱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喷气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喷气纺纱结构特点及产品应用领域。喷气纺纱由于其成纱机理与纱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比普通环锭纺纱具有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是"十一五"纺纱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纯涤包芯缝纫线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涤包芯缝纫线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筒子纱染色加工问题和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各品种筒子纱的染色问题和解决方法
    1.1 涤纶短纤维和涤包涤纤维
    1.2 涤纶长丝纤维
        1.2.1 一般涤纶长丝纤维
        1.2.2 涤纶长丝绣花线
    1.3 涤纶弹力线纤维
    1.4 涤棉包芯纱
    1.5 锦纶纤维
    1.6 芳纶纤维
2 染料、助剂、机器、胚纱等问题
    2.1 染料
    2.2 助剂
    2.3 机器性能
    2.4 胚纱质量
    2.5 排单方法
    2.6 脱水和烘干
    2.7 修色方法
    2.8 读色
    2.9 绕板参数
3 筒子纱染色创新方向
    3.1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法
    3.2 低浴比染色法
    3.3 防伪纤维染色
    3.4 储备染色新技术
4 结语

(2)喷气涡流纺亚麻/棉混纺纱线工艺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喷气涡流纺纱原理
        1.2.1 纺纱原理
        1.2.2 纺纱喷嘴
    1.3 喷气涡流纺纱线结构
    1.4 喷气涡流纺纱线种类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喷气涡流纺亚麻/棉混纺条的制备与测试
    2.1 引言
    2.2 纤维原料性能与配比
        2.2.1 纤维原料性能
        2.2.2 原料配比
    2.3 并条工序
        2.3.1 亚麻须条养生处理
        2.3.2 并条工艺参数设计
        2.3.3 熟条AFIS质量检测
    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2.4.1 单纤维长度分析
        2.4.2 单纤维棉结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艺参数对亚麻/棉喷气涡流纺纱质量的影响
    3.1 牵伸分配及罗拉隔距参数设计
    3.2 输出罗拉钳口到喷嘴的距离A参数设计
    3.3 压缩空气流速参数设计
    3.4 纺纱速度参数设计
    3.5 仪器与测试方法
    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3.6.1 牵伸分配对纱线条干影响
        3.6.2 喷嘴的距离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3.6.3 压缩空气流速对纱线捻度的影响
        3.6.4 纺纱速度对纱线强度影响
        3.6.5 纺纱速度对纱线毛羽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麻/棉喷气涡流纺纱线及织物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2.1 亚麻/棉喷气涡流纺纱线规格
        4.2.2 亚麻/棉织物规格
    4.3 测试仪器与方法
        4.3.1 纱线力学性能测试
        4.3.2 纱线形貌测试
        4.3.3 纱线捻回角测试
        4.3.4 纱线内外层纤维测试
        4.3.5 织物悬垂性测试
        4.3.6 织物刚柔性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亚麻/棉工艺参数确定与测试结果
        4.4.2 亚麻/棉局布黑板图
        4.4.3 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回角
        4.4.4 纱线支数对捻回角影响
        4.4.5 喷气涡流纺纱线扭矩
        4.4.6 喷气涡流纺纱线包缠纤维数量
        4.4.7 织物悬垂性测试结果
        4.4.8 织物刚柔性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及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最小包覆量的计算
    1.1 包覆排列方式
    1.2 单丝为芯
    1.3 复丝为芯
        1.3.1 按开启式排列
        1.3.2 按密堆式排列
2 包覆量与成纱效果
    2.1 露芯现象
    2.2 纱线条干
    2.3 注意事项
3 结束语

(4)高含棉量交织针织物的烧花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
        1.1.2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涤棉交织烧花面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涤棉交织烧花面料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难点
        1.3.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涤棉交织面料烧花工艺分析与改良
    2.1 涤棉交织面料的坯布选择
        2.1.1 坯布组织结构的选择
        2.1.2 坯布涤棉配比的选择
    2.2 涤棉交织面料烧花工艺的最优方案
        2.2.1 正交试验法的设计
        2.2.2 各指标评判分析
        2.2.3 多指标综合评判分析
3.涤棉交织烧花面料开发及最优化工艺验证
    3.1 涤棉交织烧花小样的花型设计
    3.2 涤棉交织烧花面料的开发尝试
        3.2.1 样布的首次试制与结果分析
        3.2.2 样布的再次试制与结果分析
    3.3 最优化工艺验证
4.烧花面料针织系列服装设计与制作
    4.1 系列服装灵感来源与款式设计
        4.1.1 灵感来源
        4.1.2 款式设计
    4.2 系列服装制作过程
        4.2.1 烧花面料裁剪缝纫工艺要求
        4.2.2 制作过程简介
    4.3 成品展示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课题不足
        5.2.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嵌入式复合纺纺制涤纶缝纫线的探讨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缝纫线的分类
        1.1.1 按原料分类
        1.1.2 按用途分类
        1.1.3 按产业用途分类
    1.2 缝纫线的性能要求
        1.2.1 断裂强度和弹性
        1.2.2 柔软性和耐磨性
        1.2.3 捻向和捻度
        1.2.4 伸长率和缩水率
        1.2.5 光滑圆整和均匀度
        1.2.6 吸湿和回潮率
        1.2.7 耐热性
        1.2.8 模量和伸长回复率
        1.2.9 色牢度
    1.3 缝纫线的生产方法
        1.3.1 环锭纺
        1.3.2 赛络纺
        1.3.3 喷气纺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4.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2 嵌入式复合纺技术
    2.1 嵌入式复合纺原理
    2.2 细纱机的改造
        2.2.1 双喇叭口的安装与调试
        2.2.2 长丝喂入线路
        2.2.3 张力控制装置
        2.2.4 双导丝轮
        2.2.5 附加装置
    2.3 工艺参数的计算
    2.4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机理的探讨
        2.4.1 力学模型的建立
        2.4.2 分析与讨论
        2.4.3 加捻过程分析
3 嵌入式复合纺成纱工艺单一因素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及测试
    3.2 间距的影响
        3.2.1 长丝与长丝的间距
        3.2.2 长丝与粗纱的间距
    3.3 涤纶长丝预加张力的影响
        3.3.1 成纱三角变化规律
        3.3.2 纱线强伸性分析
        3.3.3 纱线毛羽分析
        3.3.4 纱线条干均匀度分析
    3.4 捻系数的影响
        3.4.1 捻系数对嵌入式复合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3.4.2 捻系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毛羽性能的影响
        3.4.3 捻系数对嵌入式复合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3.5 后牵倍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嵌入式复合纺工艺参数的优化
    4.1 正交实验的相关介绍
        4.1.1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4.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4.2 试验条件
        4.2.1 原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和优化分析
        4.3.1 极差分析法
        4.3.2 方差分析法
    4.4 优化结果
    4.5 生产工艺流程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8)关于发展喷气纺新型纺纱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是“十一五”纺纱技术进步的重点
2 喷气纺纱比环锭纺纱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3 国内外喷气纺技术发展情况与市场分析
    3.1 国外喷气纺技术发展情况
    3.2 国内发展喷气纺技术进展情况
4 充分发挥喷气纺的技术优势, 开发新型纱线, 扩大应用领域
5 优化喷气纺工艺流程与设备选型是开发喷气纺纱线、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5.1 优化工艺流程
    5.2 搞好设备选型与配置
        5.2.1 开清棉设备。
        5.2.2 并条设备。
        5.2.3 喷气纺机。
6 结语

四、纯涤包芯缝纫线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筒子纱染色加工问题和要点探讨[J]. 余文静.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1(Z1)
  • [2]喷气涡流纺亚麻/棉混纺纱线工艺与性能研究[D]. 罗菁. 新疆大学, 2020(07)
  • [3]包芯纱最小包覆量计算及实例分析[J]. 丁明,张申,肖婷婷. 天津纺织科技, 2019(05)
  • [4]高含棉量交织针织物的烧花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D]. 曹莹. 东华大学, 2017(06)
  • [5]棉包涤包芯纱线染色工艺研究和实践[J]. 翁毅. 现代纺织技术, 2011(05)
  • [6]嵌入式复合纺纺制涤纶缝纫线的探讨及应用[D]. 徐巧林. 武汉纺织大学, 2011(12)
  • [7]做规模小但有特色的企业[N]. 韩华洁. 中国纺织报, 2009
  • [8]关于发展喷气纺新型纺纱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 黄银芳,章友鹤.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9]喷气纺纱技术的探讨[A]. 章友鹤,沈浙平. “经纬股份杯”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10]发展喷气纺新型纺纱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 黄银芳,章友鹤. 现代纺织技术, 2008(03)

标签:;  ;  ;  ;  ;  

纯涤包芯缝纫线的生产实践与工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