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医类案》看古代医家心身疾病诊疗模式

从《名医类案》看古代医家心身疾病诊疗模式

论文摘要

《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由我国明代医家江瓘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集,成书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后经清代名医魏之琇等人重订。全书12卷,共205门,辑录明代以前历代名医临床验案2400余首。本文就是通过对书中医案的整理、归纳、总结,探讨古代医家的心身疾病的诊疗模式的特点。医案是医家对患者诊断、辨证、治疗等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资料,是对中医理论的最好体现,而心身相关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代的医家则在临床的实践中不断继承、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思想,因此通过对古代医案的的整理归纳,是挖掘诊疗心身类疾病的方法和模式的重要途径。《名医类案》中涉及心理因素的描述共有399例,心身疾病门类共114种。在病因方面,情志异常是心身疾病最主要的病因,性格以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不良的心境状态,生活和工作环境,性别,职业等等都会对情志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是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关注收集的信息。而情志致病的主要病机分别为气机失调和损伤脏腑。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古代医家还非常重视对病人心理反应的关注和应对。在治疗方面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心理治疗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因此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就是心身同治。通过上述分析,古代医家心身疾病的诊疗模式可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心身相关思想为指导,以心理因素导致躯体异常基本模式为诊疗切入点。(2)关注各种影响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因素,以情志为落脚点,连接心身之间病理机制。(3)病理机制围绕气机失调和伤及脏腑心神。(4)重视诊疗过程中病人心理的关注和医患沟通。(5)治疗以纠正躯体病理状态为主,同时心身并治。(6)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运用,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巧用心理治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 论文相关概念
  • 1.1 情志与情志学说
  • 1.2 心身疾病与情志疾病
  • 2. 文献背景概况
  • 2.1 《名医类案》简介
  • 2.2 《名医类案的文献学价值》
  • 2.3 《名医类案》心理相关医案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名医类案》心身疾病诊疗模式研究
  • 1. 医案收集标准
  • 2. 心身疾病相关医案整理情况和分析
  • 2.1 心理因素致病医案情况
  • 2.2 社会文化因素
  • 2.3 心身疾病治疗情况分析
  • 2.4 病人心理及医患沟通医案情况分析
  • 2.5 失治误治医案举隅
  • 3. 古代医家心身疾病诊疗模式的提出
  • 3.1 心身疾病诊疗模式图
  • 3.2 心身疾病诊疗模式特点分析
  • 4. 古代医家心身疾病诊疗模式对现代医师的启示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从《名医类案》看古代医家心身疾病诊疗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