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作海案论证据的认定

从赵作海案论证据的认定

论文摘要

刑事错案的研究对维护我国司法权威、严厉的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伸张社会正义、维护无辜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所有刑事错案,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证据问题的影子。因此,研究刑事错案就必须实实在在的从实证案例开始,从我国以往发生的每起典型的刑事错案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契机来不断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建设。这是当前研究我国及域外刑事错案与证据认定现状关系的重要启发。本论文选取“赵作海案”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该刑事错案的证据认定问题展开探讨,期望能够在我国刑事错案研究及刑事证据制度完善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共分四章。第一部分从介绍“赵作海案”案情入手,通过对案情的概要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赵作海案”引发的问题,其从六方面展开论述,主要涉及身份鉴别、证据收集和证人保护等证据方面的问题。第二部分以“赵作海案”的证据认定现状为背景,对“赵作海案”存在证据认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赵作海案”发生的证据方面的诱因,其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屡禁不止是历久弥新的话题。第三部分主要通过我国及域外刑事错案与证据认定关系的研究来总结“赵作海案”和证据认定的关系。指出一般刑事错案的发生都与证据方面存在瑕疵密不可分。第四部分为“赵作海案”引发的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完善的思考。本章通过对赵作海案“催生”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思考,并且从强化证据意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法官中立制度、改革我国刑事司法诉讼程序四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证据认定制度的完善构想。笔者认为随着科学刑事证据在案件侦破、审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关注赵作海案中的证据认定问题将有助于阐明证据认定与刑事错案之间的关系,培育我国民众的诉讼理念,强调证据在司法案件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避免我国刑事错案的频发提供宝贵的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赵作海案”案例导入
  • (一) “赵作海案”案情简介
  • (二) “赵作海案”引发的问题
  • 1、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与防错、纠错机制问题
  • 2、刑事司法问责问题
  • 3、不明尸体的检验及相关身份鉴别和辨认问题
  • 4、依法全面、客观收集证据问题
  • 5、证人的保护问题
  • 6、司法公正的保障问题
  • 二、“赵作海案”证据认定情况及原因分析
  • (一) “赵作海案”证据认定情况
  • 1、“赵作海案”尸检现状
  • 2、口供的效力问题
  • 3、暴力取证情况
  • 4、证据收集问题
  • 5. 外部干预对证据认定的影响
  • (二) “赵作海案”证据认定问题的原因分析
  • 1、重视言词证据,轻疏实物证据
  • 2、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屡禁不止
  • 3、公检法三机关侧重配合,弱化监督制约
  • 4、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自身缺陷难题
  • 三、“赵作海案”与证据认定的关系
  • (一) 从国内刑事错案看“赵作海案”与证据认定的关系
  • 1、采用非法方式获取证据
  • 2、勘验不细,遗漏重要物证
  • 3、轻信鉴定结论
  • (二) 从域外刑事错案看“赵作海案”与证据认定的关系
  • 四、“赵作海案”引发的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思考
  • (一) “赵作海案”催生的"两个证据规定"
  • 1、"两个证据规定"的重大成果
  • 2、"两个证据规定"的遗憾和值得完善之处
  • (二) 从“赵作海案”看我国刑事证据认定制度的完善
  • 1、培育民众新的诉讼理念,强化司法人员证据意识
  • 2. 遏制刑讯逼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3、建立法官中立制度,解决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
  • 4. 改革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12)
    • [2].刑事证据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 以1996-2017年我国刑事证据规范为考察对象[J]. 中外法学 2018(01)
    • [3].“人权保障”及“科技进步”--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四十年发展史及其核心要素、助推器[J]. 法学杂志 2018(10)
    • [4].浅析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J]. 法制与社会 2017(15)
    • [5].《反思与建构:刑事证据的中国问题研究》[J]. 法学家 2015(01)
    • [6].价值冲突与效率危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转型[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6(03)
    • [7].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14)
    • [8].新刑事证据制度彰显的司法文明价值[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10)
    • [9].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的检讨[J]. 法制与社会 2011(36)
    • [10].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为视角[J]. 清华法学 2011(05)
    • [11].海峡两岸刑事证据制度比较[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02)
    • [12].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1)
    • [13].完善后的刑事证据制度对侦查工作的挑战和应对之策[J]. 法制与社会 2015(36)
    • [14].论审判中心主义与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2)
    • [15].严格执行刑事证据制度 依法公正准确惩罚犯罪 访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戴长林[J]. 中国审判 2012(04)
    • [16].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06)
    • [17].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J]. 中国法学 2011(06)
    • [18].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 证据科学 2010(05)
    • [19].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案”看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0].论“合作性司法”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冲击[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1].英国近年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之评析[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03)
    • [22].从人权保障的视角论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J]. 河南农业 2013(10)
    • [23].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之新发展——基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之分析[J]. 政法学刊 2012(03)
    • [24].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J]. 中国检察官 2011(03)
    • [25].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J]. 中国检察官 2010(01)
    • [26].从刑事错案探究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J]. 法制博览 2017(12)
    • [27].刑事证据制度的变革对检察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03)
    • [28].论司法文明推进与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J]. 中国司法 2013(12)
    • [29].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新发展[J]. 中国法律 2010(04)
    • [30].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J]. 法制博览 2016(30)

    标签:;  ;  ;  

    从赵作海案论证据的认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