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

马克思从其所处的特殊社会背景出发,批判地吸收、借鉴了前人人民主权思想的合理因素,提出了科学的人民主权思想。深入挖掘这些思想的丰富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理论界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力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进行系统地考察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立足史实,阐述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渊源。第二部分,着重对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考察,笔者将其分为形成、发展、完善三个阶段。第三部分,对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基本框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结合我国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分析现实社会人民主权建设存在的不利条件及应采取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主人。只有坚持人民主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人认为,认真研读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的人民主权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渊源
  • (一) 古代西方人民主权思想
  • 1.古希腊的人民主权思想
  • 2.古罗马的人民主权思想
  • 3.意大利城邦的人民主权思想
  • (二) 近现代西方人民主权思想
  • 1.博丹的人民主权思想
  • 2.霍布斯的人民主权思想
  • 3.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
  • 4.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 (三) 19世纪前期人民主权思想
  • 1.康德的人民主权思想
  • 2.黑格尔的人民主权思想
  • 3.奥斯丁的人民主权思想
  • 二、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历史考察
  • (一) 从《博士论文》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形成
  • 1.《博士论文》蕴含了人民主权思想的萌芽
  • 2.《莱茵报》前中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3.《莱茵报》后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4.克罗茨那赫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5.《德法年鉴》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6.《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权思想
  • (二) 从欧洲1848年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前夕——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
  • 1.1848年德国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2.1848年法国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3.1852年寄给魏德迈的信中的人民主权思想
  • 4.第一国际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三) 从1871年巴黎公社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完善
  • 1.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2.批判巴枯宁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3.剖析拉萨尔主义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4.《哥达纲领批判》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 三、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基本构架
  • (一) 人民主权的基本实现形式
  • 1.自治制
  • 2.代议制
  • (二) 人民主权的实现重要条件
  • 1.表达自由
  • 2.民主的选举制度
  • 四、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当代意义
  • (一) 中国人民主权建设存在的不利条件
  • 1.传统政治理念的影响
  • 2.传统的社会结构基础的缺陷
  • 3.人民主权观念上的不到位
  • 4.民主政治体制的运行不畅
  • 5.党内民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 (二)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重要的特征
  • 2.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 3.要建立人民控制国家权力的机制
  • 4.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 (三) 完善人民主权建设的路径
  • 1.要切实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 2.大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3.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 4.提高国民素质,强化民主政治建设的文化基础
  • 5.大力改善党的领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当代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