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理论视角下的《五号屠场》分析:矛盾的完美平衡

解构理论视角下的《五号屠场》分析:矛盾的完美平衡

论文摘要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有影响后现代作家,著名的荒诞派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会对美国社出现的种种弊病进行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他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环境,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也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1969年发表的《五号屠场》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它用虚构的麦多尔星球人的观点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累斯顿大轰炸,虽然表面上是部荒诞不经的科幻作品,但实际上却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解构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解构主义当中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强调等级结构之间的两级结构应该是一种平等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压迫与统治的关系。文章从《五号屠场》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对立因素为探讨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冯内古特独有的写作方式,体现一种结合了传统与反传统因素的多元化风格,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后现代的错乱和拼贴发挥的淋漓尽致,恰恰相反,文中所呈现的是一个错中有序,虚幻和真实交相呼应的世界。解构理论当中对二元对立的瓦解在这部小说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促使冯内古特特有的写作风格形成,并且从另一个视角反映了冯内古特的反战主题思想。本文主题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冯内古特的文学生涯和《五号屠场》的故事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评论家们对《五号屠场》的评论。第三章对解构主义中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做了简介。第四章结合解构主义分析文中出现的五组对立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平等互补关系,真实和虚构,有序和混乱,活着和死去,严肃和荒诞,深奥和简单,这些原本在意义上互相排斥的组合在《五号屠场》中找到了各自的平衡点,使得冯内古特的小说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最后结论深化文章的反战主题,反映作者对人性的思考。

论文目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he Introduction of Kurt Vonnegut
  • 1.2 A Sketch of Slaughterhouse-Five
  • 1.3 The Significance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ernational Study
  • 2.2 Domestic Study
  •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Deconstruction
  • Chapter Four The Analysis of Slaughterhouse-F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
  • 4.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Anti-Traditional Novels
  • 4.2 Truth and Fiction
  • 4.3 Order and Chaos
  • 4.4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 4.5 Seriousness and Absurdity
  • 4.6 The Profound and the Simpl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五号屠场》[J].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1)
    • [2].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冯内古特《五号屠场》论析[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3].黑幕揭发小说《屠场》的环境塑造[J]. 今传媒 2016(03)
    • [4].新历史主义框架下《五号屠场》的研究[J]. 大家 2012(15)
    • [5].解析《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6].边界的消解,神话的破灭——动物研究视角下的《五号屠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2)
    • [7].《五号屠场》主题的不确定性[J]. 语文学刊 2012(15)
    • [8].论《五号屠场》的“家园”意识[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1(02)
    • [9].《五号屠场》研究述评[J]. 技术与教育 2012(02)
    • [10].绝望中的空间旅行——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五号屠场》[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11].《五号屠场》的语言风格新评[J]. 语文建设 2016(11)
    • [12].论《五号屠场》中黑色幽默风格的再现[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2)
    • [13].战争中的疯狂与黑暗——冯纳格特的《五号屠场》[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3)
    • [14].工业文明之殇——《屠场》在中国当代背景下的解读[J]. 中外企业家 2015(15)
    • [15].《五号屠场》中的空间意象[J]. 参花(上) 2016(09)
    • [16].冯尼古特《五号屠场》的狂欢化特征解读[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2)
    • [17].《五号屠场》的死亡与重生主题[J]. 飞天 2010(04)
    • [18].冯尼古特的“宿命论”及其在《五号屠场》中的体现[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8)
    • [19].《五号屠场》与历史共舞[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9)
    • [20].游走的视角——解读《五号屠场》的叙述者[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09)
    • [21].《五号屠场》主题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 [22].《五号屠场》叙事的全聚焦模式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 [23].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狂欢化叙事研究[J]. 语文建设 2016(20)
    • [24].《屠场》对社会现实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露[J]. 青年文学家 2013(17)
    • [25].消失的“屠场”[J]. 意林 2008(22)
    • [26].《五号屠场》中的象征艺术[J]. 新余学院学报 2011(06)
    • [27].试析《五号屠场》中独特的创作手法[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5)
    • [28].空白的魅力——接受美学理论观下的《五号屠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9].《五号屠场》的后现代叙事特征[J]. 林区教学 2011(05)
    • [30].从《五号屠场》看文学视角下的历史事件[J]. 文学教育(上) 2015(05)

    标签:;  ;  ;  ;  ;  

    解构理论视角下的《五号屠场》分析:矛盾的完美平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