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皮肤、肌肉、关节、肾脏、血液、神经等器官或系统。目前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尚不明确,该病有病程缠绵及病情变化多端等特点。目前尚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和缓解病情。近年来由于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SLE的愈后有了明显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目前其10年存活率已超过84%。但与此同时,治疗药物尤其是激素的副作用已成为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感染已成为SLE患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骨关节改变成为致残的第一原因,其他的副作用也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找减毒增效的复合干预方法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医则普遍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阴阳失调,肾阴亏耗,肾阴不足,阴虚津涸,病情缠绵不愈,耗血伤津,而且长期运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纯阳之物治疗,易损真阴,所以患者多为阴虚内热体质。中医药在SLE的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减少激素用量和维持量、减少激素副作用和并发症、顺利递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等方面初现了疗效优势。广东省名中医榻国维教授通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认为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是贯穿SLE全过程的主要病机,阴虚内热是SLE的基本证型,滋肾养阴清热法是SLE基本法则,据此研制了滋阴清热狼疮胶囊(狼疮Ⅱ号胶囊),由我院制剂室制成院内制剂,临床上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阴虚内热型活动性SLE,疗效确切。我们于2003年1月1日—2007年5月30日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资助(编号:02-03LQ07),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中药狼疮Ⅱ号对SLE患者SLEDAI活动指数、激素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期3个月的初步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中药狼疮Ⅱ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安全,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减轻激素副作用,尤其对改善SLE患者近期的中医症候及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作用。目的本课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A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激素用量计分等在内的多个量表,运用于中药滋阴清热狼疮胶囊(狼疮Ⅱ号胶囊)治疗轻中度活动期SLE的RCT研究中,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的远期疗效,积极地发掘和确证中医药干预SLE的优势点,使之在SLE的综合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探讨SLEDA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SLE疗效评价方面提供一点依据。本课题的创新性是首次多时点连续观察随访,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初步尝试寻找SLEDAI、中医证候积分两个量表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方法1.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充分复习国内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作为活动指数指标及结局性指标;激素计分量表作为激素用量的指标;中医症状积分表作为中医药治疗SLE疗效评价指标。2.组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中医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远期疗效评价的研究,通过66例活动性SLE病例RCT试验研究(中医干预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按1:1的比例分配,中医干预治疗组33例,基础治疗组33例)。患者纳入后,进行了SLEDAI;激素计分量表;中医症状积分表不同评定者之间的重复测量。具体测定时间分为7个时间点。分别为治疗疗前、治疗4、8、12、16、20、24周。3.评价疗效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等。疗效分析结合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量表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于各时点及整体变化均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各积分趋势图可提示了长期服用中药滋阴狼疮胶囊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在改善SLEDAI积分及稳定病情方面较纯激素治疗具有疗效更好的趋势及在改善中医症候及稳定病情方面较纯激素治疗有较好的趋势,可能与样本含量较少有关;初步探索显示SLEDAI和TCMSS两个量表之间存在相关性,量表之间部分条目存在相对应的关系。结论中医干预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单纯使用激素治疗对病情的稳定有一定的优势,本临床研究提示两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考虑跟样本不足相关。初步探讨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表之间的联系,研究证明两个量表之间的确存在重叠和互补的关系,下一步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筛选,寻求一个适合评价中医辨证干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色量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现代免疫学相关指标的研究集要
  • (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细胞因子
  • (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T淋巴细胞亚群
  • (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
  • 二、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 三、展望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一) 随机方法
  • (二) 依从性保证
  • (三) 样本量估计
  • (四) 治疗方案
  • (五) 观察内容及方法
  • (七) 疗效评价指标
  • (八) 数据管理
  • (九) 统计分析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分组和基线
  • (二) 对不同时点两组间量表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 (三) 中药干预组SLEDAI量表和中医症状积分表中影响总积分变化的主要组成条目的分析
  • 四、分析讨论及结论
  • (一) 中医干预组和西医组治疗轻中度活动期SLE的疗效评价分析
  • (二) SLEDAI量表和中医症候积分量表之间联系的探讨
  • 结语
  • 一、疗效分析
  • 二、量表间比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3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 四川中医 2013(08)
    • [2].降藓方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阴虚内热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8(09)
    • [3].阴虚内热证中医诊治概要浅谈[J]. 光明中医 2013(09)
    • [4].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蛋白表达的动态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03)
    • [5].地贞颗粒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阴虚内热证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12)
    • [6].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二甲双胍辨治阴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2)
    • [7].降藓方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阴虚内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18(10)
    • [8].玉女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阴虚内热证40例[J]. 中医研究 2019(11)
    • [9].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01)
    • [10].滋阴清热法防治阴虚内热证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7)
    • [11].养阴清热解毒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患者Th1/Th2细胞失衡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9)
    • [12].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种中医证型血常规部分指标差异性研究[J]. 新中医 2018(05)
    • [13].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阴虚内热证62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9(18)
    • [14].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腺癌阴虚内热证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5)
    • [15].腧穴针刺对阴虚内热证雌性更年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4(45)
    • [16].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J]. 上海医学 2019(10)
    • [17].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阴虚内热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9(02)
    • [18].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治疗前、中、后PBMC基因动态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5)
    • [19].齐元富治疗膀胱癌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 2014(11)
    • [20].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06)
    • [21].姚晶莹教授经验方治疗小儿便秘阴虚内热证[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22)
    • [22].吴茱萸外敷治疗心力衰竭阴虚内热证20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2)
    • [23].百合固金汤加减配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02)
    • [24].《中医诊断学》中关于问汗内容刍议[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24)
    • [25].滋阴降火法对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IL-10、IL-18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7)
    • [26].天麦消渴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5(08)
    • [27].黄莺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9)
    • [28].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乙型糖尿病阴虚内热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2)
    • [2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诊疗现状[J]. 世界中医药 2014(11)
    • [30].养阴清热方联合第3代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阴虚内热证疗效分析[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