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论文摘要

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络的高度发展,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使得空间和区域的概念趋于淡化,从而出现了虚拟社区,虚拟社区内大多流通的是虚拟币。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发展,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这些虚拟币、游戏装备和游戏币就是所谓的虚拟财产。近年来,涉及虚拟财产的案件频频发生,已经对社会产生现实的危害,而对于这类案件,我国刑事立法尚属于真空区域,司法机关无法可依,打击不力。本文在参考和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虚拟财产刑法保护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本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方面对虚拟财产进行界定,描述了虚拟财产的产生,明确了虚拟财产的内涵和处延、本质与特征,并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进行评价,批驳了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财产论,认为虚拟财产不属于现行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财产的范畴。进而对虚拟财产的价值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虚拟财产没有价值,法律不能直接规范和保护虚拟财产。第二方面对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分析,侵犯虚拟财产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盗用游戏帐号、密码,入侵网络服务器,修改数据资料,复制虚拟财产,采用欺诈手段获取虚拟物品。按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性质进行分类,包括游戏中的行为和游戏以外的行为,如此分类的原因是,游戏中的侵犯行为是利用游戏规则的缺陷或游戏人的某种心理,在游戏中采用欺诈等手段,不正当地取得他人的虚拟财产,这种行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没有危害,应当认为没有现实的危害性。而游戏以外的侵犯行为都通过侵入计算机网络和人为地改变电磁数据的方式,具有现实的危害性,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最后,根据现实发生的案例,总结了这类行为的特点。第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现状和方法。我国大陆地区对此类行为的立法尚属于空白,对发生的侵犯虚拟财产行为无法可依,打击不力。韩国对于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从完全肯定到限制交易的过程。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德国,是通过保护电磁记录(即计算机资料)的形式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的。我国台湾地区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基本采用德国法律的方式。美国的联邦刑法典把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规范在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中。第四方面论证利用刑法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的必要性、适当性和保护方式。首先批驳理论界关于侵犯虚拟财产行为不需要刑法规范及使用侵犯财产罪的规定加以保护观点,认为应当修改现行刑法进行保护。对刑法介入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和适当性加以论证,认为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不动用刑法不足以抗制这类危害行为,然而刑法并非对所有的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都加以规范,只是对那些造成现实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予以规制。最后,笔者提出立法构想,删除现行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增设妨害计算机使用罪一章,该章包括以下条款: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罪,非法取得、删除或变更他人计算机数据罪,非法干扰他人计算机运行罪,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虚拟财产的界定
  • 第一节 虚拟财产的概念与特征
  •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和范畴
  • 二、虚拟财产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节 理论界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研究
  • 一、财产说
  • 二、区别说
  • 三、否定说
  • 第三节 对理论界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辨析
  • 一、对于财产说的辨析
  • 二、对于区别说的辨析
  • 三、否定说
  • 第四节 虚拟财产的财产价值论证
  • 一、理论界的观点
  • 二、对虚拟财产的价值论证
  • 第五节 笔者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观点
  • 第二章 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分类
  • 第一节 根据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手段分类
  • 一、盗用游戏帐号、密码
  • 二、入侵网络服务器,修改数据资料,复制虚拟财产
  • 三、采用欺诈手段获取虚拟物品
  • 第二节 根据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性质分类
  • 一、理论界的分类
  • 二、根据行为性质所作的分类
  • 第三节 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特点
  • 一、 行为手段的智能化
  • 二、行为主体的低龄化
  • 三、行为成本的低廉化
  • 四、隐蔽性
  • 五、集团化、团伙化
  • 第三章 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大陆法律规范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现状
  • 一、司法现状: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
  • 二、立法空白,亟待完善
  • 第二节 我国大陆以外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规制
  • 一、韩国
  • 二、德国
  • 三、我国香港地区
  • 四、我国台湾地地区
  • 五、美国
  • 第四章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论证
  • 第一节 理论界的几种观点
  • 一、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需要以刑法来规范
  • 二、把虚拟财产纳入财产范畴,以侵犯财产罪的规定加以保护
  • 二、加增单行刑法,以"妨害计算机使用罪"加以保护
  • 第二节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论证
  • 一、刑法介入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
  • 二、刑法介入虚拟财产保护的适当性
  • 三、立法方式
  • 四、法益的选择
  • 五、立法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第三节 立法构想
  • 一、妨害计算机使用罪的内容
  • 二、妨害计算机使用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刑法典修正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科学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6)
    • [2].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J]. 法制博览 2020(02)
    • [3].刑法法律地位在司法中运用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03)
    • [4].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5].提升刑法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6].探讨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7].版权法与刑法的衔接——以法益的立法保护为路径[J]. 中国出版 2020(06)
    • [8].刑法的伦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9].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10].科技风险的刑法焦虑与回应[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11].预防刑法差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初探[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 农家参谋 2020(11)
    • [13].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4)
    • [14].网络刑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 [15].刑法类型化的规范功能与刑法价值功能[J]. 时代法学 2020(03)
    • [16].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7].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8].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9].刑法法理之展开范式:逻辑下的“论证”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关于经济刑法重构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论刑法目的解释[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2].金融创新的刑法禁区[J]. 法制博览 2020(25)
    • [23].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浅析[J]. 法制博览 2019(18)
    • [24].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1)
    • [25].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26].从平等到对等:刑法平等原则的教义学深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27].转型期中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 人民检察 2017(21)
    • [28].公安院校刑法教学模式改革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2)
    • [29].刑法的理性探讨[J]. 中国市场 2016(45)
    • [30].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2)

    标签:;  ;  ;  ;  ;  

    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