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

一、一项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栋,左新斌,孙勇,邵志敏,杨珊珊,李元诚[1](2021)在《一种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用来实时监测配电主设备,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其可靠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提出一种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方法,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elf-attention based 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SASTGCN)。首先,从传感器装置形式、信号传输等方面开展可靠性研究,构建了主设备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自注意力机制更擅长捕捉数据或特征的内部相关性机制,将自注意力机制融入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ttention based 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ASTGCN)中,提出一种新的可靠性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郭经[2](2020)在《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微电网(microgrid,MG)和主动配电系统(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ADS)是应对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RES)并网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大量智能测量、信息通信与控制设备的集成,以及面向电气信息的通信架构和信息技术的引入,MG和ADS可实现对多种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需求侧资源的协调控制,以达到最大限度消纳RES、提升资产利用率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目的,MG和ADS也逐渐发展成为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信息通信技术的引进为MG和ADS的主动运行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同时,信息系统的故障也给配用电系统(MG和ADS)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如电压频率控制失效、保护系统故障、信息失效引发系统级联故障等事故频发,严重恶化系统的可靠性。按照CPS的理念,从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的角度,探究MG和ADS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分析信息物理交互作用机理、量化信息系统故障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甄别并改善系统薄弱环节,对于加快MG和ADS发展进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在主动运行过程中,RES大量并网、系统控制功能复杂、信息物理深度耦合等重要特征逐渐呈现,而这些特征使得其可靠性评估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围绕MG和ADS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中信息故障对物理系统的耦合机理及其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以物理系统建模、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物理融合可靠性评估方法为基本研究思路,首先建立了分布式电源和负荷时序模型以及物理元件的停运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通信方式、通信网络结构下通信链路连通性和传输有效性的故障类型,基于邻接矩阵和深度优先搜索提出了通信链路连通性评价方法,建立了信息时延和误码可靠性模型;分析信息物理故障交互作用及其对可靠性评估的影响,在传统可靠性评估框架上,提出了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2)针对孤岛微电网信息元件故障直接导致物理元件失效,以及信息元件故障通过频率控制过程间接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分析了信息元件故障对微电网可靠性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建立了信息和物理故障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信息元件两类作用下系统故障后果的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了能够表征控制失效的广义可靠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频率控制仿真的序贯蒙特卡罗模拟算法,并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两类信息故障作用对孤岛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孤岛微电网控制性能的可行性方法。(3)分析了微电网保护装置故障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了保护拒动失效和误动失效对微电网的作用关系,建立了保护装置误动失效和拒动失效可靠性模型;提出了保护故障后果的量化评估方法;计及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需求和可控微源出力的时序特征,提出了基于优化运行策略的系统状态生成方法,建立了非线性优化模型;采用基于保护装置故障后果模型和优化运行策略的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评估保护装置故障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4)针对信息失效在ADS配电自动化故障自愈过程中恶化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分析了信息元件故障、信息传输时延对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混合通信网的、考虑路由转移和接入网业务负载率的信息链路可靠性模型;分析了信息失效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以及故障恢复三个阶段的作用,建立了信息失效导致负荷切除的量化评估模型;研究了结合物理元件故障和信息链路失效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信息失效对ADS可靠性的影响。

厉国舜[3](2020)在《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配电网储能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未来电动汽车规模化运行将会使配电网负荷峰谷差和电力需求不断增大。同时,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也威胁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配电网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也日益严格。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Vehicle-to-grid,V2G)策略与储能配置方法是提高配电网经济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内容。首先,对比了各种储能电池的基本特性,选择锂电池作为配电网的储能电池。研究了储能系统的电气模型,并对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经济效益作了评估。分析了电动汽车停驶时间与空间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V2G响应能力模型。在分时电价背景下,对电动汽车参与V2G的充电成本进行排序,生成电动汽车响应分时电价的最优V2G策略,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获得该策略下的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曲线。其次,研究了大规模电动汽车并网情况下含储能配电网的可靠性。定义了计及电动汽车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对配电系统馈线区进行编码,运用时序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了在配电网产生随机故障的情况下,储能作为备用电源,配合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V2G共同保障孤岛供电的出力策略,研究了储能的安装位置与安装容量对于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最后,在考虑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两方面的优化目标基础上,建立了配电网储能规划的双层模型。在下层运行模型中,考虑不同V2G放电电价下电动汽车车主响应意愿的不同,合理调度电动汽车参与V2G,配合储能运行策略,以配电网削峰填谷效果最优为目标,通过YALMIP的CPLEX计算得到储能最佳充放电功率曲线;在上层规划模型中,以配电网年经济总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退火粒子群算法对储能进行选址定容,运用逐步搜索法对配电网可靠性约束下的储能容量进行修正。采用改造的IEEE 33算例验证了双层规划模型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配电网通过制定高响应度下的V2G电价策略,调度电动汽车参与V2G,合理地配置储能,可以改善分布式电源与大规模无序电动汽车接入所带来的问题,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余泽远[4](2020)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日益扩大,网络结构愈发复杂,其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负荷波动、元件故障与极端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均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辨识电力系统潜在风险,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系统出现大规模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因此除了完善已有的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外,还需对其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定期开展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抢险救灾的短板,对降低因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主要包含如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日最大负荷预测算法。首先,通过自相关系数和人类社会活动周期确定日最大负荷片段长度,并以最短动态时间规整距离为目标匹配出历史上最相似的负荷片段。其次,使用部分独热编码技术对日历信息进行编码以有效扩展特征。最后使用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对日最大负荷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时间规整距离不仅可以捕获负荷曲线变化的趋势,而且可以发现负荷曲线的局部信息。通过不同匹配距离、编码方式及预测算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实现日最大负荷的准确预测。(2)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日最大负荷预测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算法。首先应用上节的算法对日最大负荷进行预测。为了准确地描述电力系统状态,本文构建了基于马尔科夫的元件故障模型,并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确定其状态,据此计算电力系统最优负荷削减及安全风险。最后分析了安全风险与日最大负荷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蒙特卡洛抽样法,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达到相同精度需要的抽样次数更少。观察电力系统安全风险与日最大负荷的波动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幅度不同。负荷较低时对电力系统风险变化有“压缩”效应,而负荷较高时有“伸张”效应。因此,准确的负荷预测可以提前判断电力系统风险变化趋势,有利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提出了一种考虑网络重要元件辨识及灾害全生命周期的电力系统弹性评估算法。首先,应用理想点法融合电力系统的拓扑属性与电气属性对节点及线路的重要程度进行辨识,据此确定在资源不足时电力系统元件的检修顺序。其次,构建一套包括极端灾害模型、元件故障模型及检修模型的弹性评估新框架。最后,提出基于Dy Liacco安全构想的新指标评估电力系统的弹性。仿真结果表明,新弹性指标克服了传统指标忽略系统受灾害影响持续时间及检修时间的不足,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电力系统弹性。同时,理想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电力系统节点与线路的重要程度,据此提出的检修策略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弹性。(4)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模糊证据推理的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算法。根据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理论构建一套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框架,包括4项一级指标与14项二级指标。为了避免主观随意性,应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获取各项指标权重。考虑到初始评价结果存在缺失,采用模糊证据推理算法对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熵权法可以有效地识别电力系统应急能力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其他算法相比,应用模糊证据推理算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具有更强的区分度。

李纪伟[5](2020)在《粤北山区有源配电网典型接线的可靠性评估》文中提出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速,家庭光伏发电遍地开花,风电场接入显着增加,山区小水电电源星罗棋布。小功率分布式电源接入10k V及以下配电网,严重考验着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传统配电网一般仅为负荷,未考虑电源接入。分布式电源中风电、水电、光伏出力显着依赖于气候条件,时间上极不稳定,出力具有快速变化特性。本文首先从电源、负荷、线路、台区和配电自动化几个方面,分析了粤北山区中压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其次,从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供电可靠性两个维度建立可靠性评价模型。以一条典型10k V馈线为研究对象,对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分别从分布式能源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渗透率、不同支撑时间下的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经矩阵运算负荷点和系统可靠性指标,与不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不同情形下接入分布式电源可靠性量化指标。第三,分析了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模式,根据韶关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调研结果,以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供电可靠性、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指标,统计并分析韶关中压配电网故障情况,探讨DG对各种典型接线模式可靠性的影响。选取一批典型线路,计算DG接入后其供电可靠性改善情况。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计算,评估了分布式电源在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渗透率、不同支撑时间以及不同典型接线方式下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提供接入和规划建议,包括光伏接入的配网规划指导建议和小水电接入的配网规划指导建议,为山区配电网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胡建军[6](2020)在《能源互供背景下省际电网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推动我国电能结构的调整,是我国能源改革、能源安全战略与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和跨区域输电通道的建设,为跨区跨省实现能源互供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新能源的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在许多省份,尤其我国的西部省份出现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这些省份电网消纳新能源带来了挑战。由于这些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负荷有限,再加上新能源自身所具有的随机性、波动性等局限,从而限制了新能源的并网消纳。本文选取新能源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省际电网大规模消纳新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上对消纳新能源的策略展开研究。论文重点针对以下方面展开研究和创新:(1)针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新能源发展规模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O-GPR组合的预测模型,通过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构建的模型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以新能源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作为算例,对新能源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新能源消纳的主要不利因素。(2)针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背景下,配电网传统的“适应性”概念面临新的挑战,本章收集整理了配电网适应性的相关参数,分析了新能源并网中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建立了新能源消纳适应性测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采用专家访谈、现场调研、文案研究等方式归纳新能源消纳适应性,形成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通过综合指标权重可以得出新能源消纳适应性的排序,为配电网新能源的消纳适应性提供了依据。(3)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的不足,通过将碳交易机制、绿色证书交易等激励性因素引入到电源规划模型中,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碳交易成本以及绿色证书交易成本,建立了以社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电源规划模型。模型采用头脑风暴优化算法改进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并设置了基本情景、碳排放交易情景、绿色证书交易情景和综合情景进行对比分析,来研究碳交易机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了碳交易机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后,新的方法能够为新能源发电的合理布局提供充分的规划依据,对新能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针对传统调度方法存在的不足,论文设定了新能源消纳的三种模式,即本地消纳、外送消纳、混合消纳模式,同时将绿证交易和碳交易机制统一纳入以上三种模式中,通过引入了激励因子,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包含激励性因素的电力调度模型,从而保障电力调度中能够更好地控制弃风、弃光率。通过数据检验,验证了研究构建的模型的有效性。(5)从新能源的规划、产业激励方式、产业规范发展、市场主体管制和新能源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讨论了政策保障的具体内容。本论文研究得出的新能源消纳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新能源消纳方面的认识,对于指导各省的新能源的发展与消纳具有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为政府、电网企业、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推动我国新能源发展、深化能源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孙园园[7](2020)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系统与用户的桥梁,研究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与实用价值。为了使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结果更贴近真实情况,本文主要以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几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方案,并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由于传统方法中的蒙特卡洛法较为灵活,适合模拟随机变化的负荷特性,也是传统方法中公认的比较精确的算法,文中首先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时序蒙特卡洛仿真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计算得到配电网可靠性相关指标。(2)借助神经网络拥有大规模并行处理、自学习的特性,将经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应用到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过程。神经网络建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难度较小,把配电网的结构进行适当转换,就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计算和评估,该方法能够克服蒙特卡洛法计算量大的问题,使得评估效率有了提高。(3)为了更充分挖掘配电网数据中复杂的特征关系,本文提出了将深度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应用于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新方法。考虑到粒子群算法可以很好的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具有全局逼近最优解的效果,文中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深度信念网络模型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找到了适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深度信念网络。并将找到的最优深度信念网络模型计算所得可靠性评估结果与经蒙特卡洛仿真模型、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的可靠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说明,相对于浅层神经网络和传统蒙特卡洛法,深度神经网络对配电网数据进行学习后,能更加高效、准确的表达数据样本之间的内部特征关系;经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相比于另两种方法,其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精确度及运算速度这两方面都获得良好的提升效果,显现了粒子群优化的深度信念网络应用于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肖传亮[8](2020)在《基于集群划分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文中提出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开发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光伏(photocoltaic,PV)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主要的能源发展方向之一。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配电网后,促使配电网中光伏发电比例不断提高,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单向潮流流向特性,使配电网过电压问题愈发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此外,高比例分布式光伏规模较大、位置分散、数量众多、出力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特点极大地增加了配电网电压控制的复杂程度,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研究工作:(1)建立无功/有功平衡度指标与区内节点耦合度指标,结合模块度函数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块度函数的集群划分算法,以此对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进行无功与有功两个层面的集群划分。在光伏集群划分的基础上,基于光伏逆变器有功与无功的控制能力,提出“先无功后有功”的电压控制策略,在各集群内部通过控制关键光伏节点调节关键负荷节点的电压,从而实时控制电压。(2)提出了一种日前最优调度与实时控制相结合的配电网两层优化调度策略。其中,上层根据光伏出力与负荷需求的预测结果,利用改进的模块度函数对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在此基础上以配电网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制定配电网日前最优调度计划。下层在日前调度计划与集群划分的基础上,利用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以最大化追踪日前调度计划为目标制定集群内实时电压控制策略,实现对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实时电压控制,以此完成实时电压控制与日前最优调度相结合,实现不同时间尺度下调度手段的配合。(3)针对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给电力系统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一种计及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双层优化调度策略。在利益主体并行优化层,利用改进的模块度函数对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将光伏所有者分为PV无功、有功利益主体,与电力公司利益主体结合形成配电网多利益主体。针对PV无功/有功利益主体内,分别提出基于博弈论的光伏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针对电力公司利益主体,提出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并行计算方法求解各利益主体的调度模型。在利益主体博弈优化层,针对各利益主体建立非合作博弈协调模型,并采用迭代搜索法求解Nash均衡点,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协调优化,以此实现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配电网优化调度。(4)针对配电网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经济调度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计及源-荷与集群划分多重不确定性的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策略。在集群动态调整层,通过集群动态调整对配电网中各利益主体划分进行更新,并将利益主体划分结果输送至利益主体并行优化层;在利益主体并行优化层,针对PV有功/无功利益主体建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集群内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针对电力公司利益主体建立考虑网络优化重构的配电网线性优化调度模型,对各利益主体调度模型并行优化,快速得到各利益主体优化结果,并将优化结果输送至利益主体博弈优化层;在利益主体博弈优化层,交换各利益主体的优化结果并返还至集群动态调整层与利益主体并行优化层进行下一代优化计算,当集群划分结果与各利益主体内调节费用不再发生改变时,即为本策略下最优调度方案。所提策略能克服基于博弈论的鲁棒优化模型中只能对单一不确定性建模的局限性,解决源-荷不确定性及网络拓扑变化带来的集群划分不确定性问题,实现配电网中多种调压装置与网络拓扑变化的协调优化,快速地得到配电网的经济调度方案。本文提出的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方法为解决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产生的过电压控制以及经济调度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对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友好并网、实现电网与光伏的长久协调发展以及未来电力系统的创新型运作管理方式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郭经,刘文霞,张建华,马铁[9](2019)在《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综述》文中认为信息物理的深度融合是主动配电系统(active distributionsystem,ADS)的重要技术特征,也使得ADS发展成为典型的配电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distribution systems,CPDS),该文主要针对CPDS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指出了信息失效因素复杂、信息物理的交互作用机理模糊等给CPDS可靠性评估带来新的挑战。随后,围绕CPDS可靠性评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元件建模、交互分析、评估指标和评估算法4个方面对已有工作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未来CPDS可靠性评估中亟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展望:信息物理统一建模方法研究,精细化的元件可靠性模型,适用于CPDS信息物理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新的CPDS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和精确高效算法设计,为后续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任铭[10](2019)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络中的广泛应用,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由单电源辐射状网络转化成为一个多电源双向潮流的复杂网络。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拓扑结构和运行方式多样性等变化,使传统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分析和计算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为此,有必要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和可靠性评估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对主动配电网和传统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建立了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提出一些新型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完善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对于瞬时故障的分布式电源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计及瞬时故障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模型。考虑到孤岛运行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了动态孤岛形成机制与划分算法,并应用改进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孤岛划分。针对区间算法会产生过估计这一问题,将仿射算法和区间最小路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改进仿射最小路算法,用噪声元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改善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在算例仿真研究中,采用改造的IEEE RBTS BUS6测试系统,对可靠性评估指标和分析算法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改进仿射最小路法与区间最小路法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仿射最小路法提高了可靠性评估的精确性。同时也发现,可靠性计算结果和系统原始参数的误差相关,即配电网可靠性计算结果的精确度随着系统原始参数误差的增大而增大。另外还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

二、一项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项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2 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模型
    2.1 SASTGCN
        2.1.1时空自注意力模块
        2.1.2时空卷积模块
    2.2 基于SASTGCN的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模型
3 实验
    3.1 实验参数设置
    3.2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4 结论

(2)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配用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2.2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建模及交互作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的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理论
    2.1 引言
    2.2 配用电物理系统建模
        2.2.1 分布式电源与负荷建模
        2.2.2 物理元件可靠性建模
    2.3 配用电信息系统建模
        2.3.1 信息元件可靠性建模
        2.3.2 考虑路由转移的通信链路连通性评价
        2.3.3 信息路径时延可靠性建模
        2.3.4 信息路径误码可靠性建模
    2.4 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
        2.4.1 可靠性评估指标
        2.4.2 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
        2.4.3 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及频率控制影响的孤岛微电网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3.1 引言
    3.2 孤岛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
        3.2.1 孤岛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拓扑结构
        3.2.2 孤岛微电网频率控制策略
        3.2.3 信息物理故障耦合关系
    3.3 孤岛微电网可靠性模型
        3.3.1 元件两状态故障模型
        3.3.2 计及孤岛运行特性的储能充放电策略
    3.4 元件故障后果分析
        3.4.1 物理元件故障后果分析
        3.4.2 直接作用类信息元件故障后果分析
        3.4.3 间接作用类信息元件故障后果分析
    3.5 计及频率控制影响的孤岛微电网可靠性评估
        3.5.1 计及控制失效的广义可靠性指标体系
        3.5.2 基于频率控制仿真的孤岛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流程
    3.6 算例仿真与分析
        3.6.1 仿真系统及参数
        3.6.2 信息元件失效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与分析
        3.6.3 不同频率允许波动范围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3.6.4 信息元件故障率对微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保护装置故障的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4.1 引言
    4.2 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保护系统结构
    4.3 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
        4.3.1 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
        4.3.2 保护装置故障可靠性建模及故障后果分析
    4.4 考虑保护装置故障的微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
        4.4.1 计及优化运行策略的微电网状态生成方法
        4.4.2 优化模型的求解
        4.4.3 基于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可靠性评估流程
    4.5 算例仿真与分析
        4.5.1 测试系统及算例
        4.5.2 可靠性指标统计与分析
        4.5.3 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可靠性评估的比较
        4.5.4 保护装置不同类型故障的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配电自动化的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
    5.1 引言
    5.2 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结构和功能描述
    5.3 CPDS信息失效分析及可靠性建模
        5.3.1 信息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5.3.2 信息链路有效性建模
    5.4 基于信息链路失效的CPDS状态分析
        5.4.1 故障定位与隔离阶段
        5.4.2 故障转移阶段
        5.4.3 孤岛运行分析
    5.5 基于序贯蒙特卡罗模拟的CPDS可靠性评估方法
        5.5.1 基于序贯蒙特卡罗模拟的CPDS可靠性评估流程
        5.5.2 信息链路有效性评估流程
    5.6 算例仿真与分析
        5.6.1 仿真算例描述
        5.6.2 可靠性指标统计结果
        5.6.3 接入网通信性能对CPDS可靠性的影响
        5.6.4 接入网结构对CPDS可靠性的影响
        5.6.5 接入网技术特征对CPDS可靠性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配电网储能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电网储能技术与电动汽车V2G技术概述
        1.2.1 储能技术概述
        1.2.2 电动汽车V2G技术概述
    1.3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后配电网可靠性的储能规划研究现状
        1.3.1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方法
        1.3.2 电动汽车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1.3.3 基于配电网可靠性的储能规划研究
    1.4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后配电网经济性的储能规划研究现状
        1.4.1 电动汽车对配电网经济性的影响研究
        1.4.2 基于配电网经济性的储能规划研究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含储能配电网基本模型
    2.1 储能电池系统模型
        2.1.1 储能电池系统基本原理
        2.1.2 储能电池系统建模
        2.1.3 储能电池系统在配电网中经济效益评估
    2.2 电动汽车V2G模式
        2.2.1 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及接入方式
        2.2.2 电动汽车V2G系统控制方式
        2.2.3 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
    2.3 电动汽车V2G响应模型
        2.3.1 电动汽车V2G响应能力边界
        2.3.2 响应时刻电动汽车状态划分
        2.3.3 响应时段内电动汽车V2G响应能力评估模型
        2.3.4 分时电价下电动汽车V2G响应模型
    2.4 电动汽车仿真结果及分析
        2.4.1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模型
        2.4.2 分时电价下电动汽车V2G响应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3.1 配电网元件停运模型与可靠性指标
        3.1.1 配电网元件停运模型
        3.1.2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
        3.1.3 系统可靠性指标
        3.1.4 电动汽车充电可靠性指标
    3.2 配电网可靠性模型及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3.2.1 配电网可靠性模型及馈线分区
        3.2.2 馈线区的配电网编码
        3.2.3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3.3 孤岛模式下储能与电动汽车可靠性模型及运行策略
        3.3.1 电动汽车的可靠性模型
        3.3.2 孤岛模式负荷削减模型
        3.3.3 含储能电池的配电网可靠性模型
        3.3.4 孤岛模式下交互策略
        3.3.5 时序蒙特卡洛可靠性评估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4.2 电动汽车V2G策略下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4.3 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同时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4.4 储能接入位置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4.5 储能接入容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后的配电网储能规划研究
    4.1 综合规划与运行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建模方法
    4.2 考虑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含储能配电网上层规划模型
        4.2.1 储能电池的功率边界
        4.2.2 储能电池的定容方法
        4.2.3 考虑配电网可靠性的储能容量修正
        4.2.4 目标函数
        4.2.5 约束条件
    4.3 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含储能配电网下层运行模型
        4.3.1 基于k-均值聚类的配电网运行场景聚类
        4.3.2 运行场景下电动汽车调度方法
        4.3.3 运行场景下储能调度方法
        4.3.4 目标函数
        4.3.5 约束条件
    4.4 综合规划与运行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模型求解
        4.4.1 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
        4.4.2 储能优化配置算法求解步骤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参数设置
        4.5.2 场景聚类结果验证
        4.5.3 无序接入电动汽车场景结果
        4.5.4 电动汽车V2G场景结果
        4.5.5 配电网仅配置储能场景结果
        4.5.6 配电网储能配合V2G场景结果
        4.5.7 运行指标结果总分析
        4.5.8 规划指标结果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情况说明

(4)不确定性环境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负荷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2.2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弹性评估研究现状
        1.2.4 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日最大负荷预测
    2.1 引言
    2.2 动态时间规整
    2.3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2.4 日最大负荷预测流程
        2.4.1 确定日最大负荷片段长度
        2.4.2 匹配日最大负荷曲线
        2.4.3 编码相关影响因素
        2.4.4 预测日最大负荷
    2.5 案例分析
        2.5.1 数据来源
        2.5.2 算法实现
        2.5.3 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日最大负荷预测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3.1 引言
    3.2 基于马尔科夫的元件故障模型
    3.3 蒙特卡洛仿真
        3.3.1 抽样原理
        3.3.2 非序贯蒙特卡洛抽样
        3.3.3 拉丁超立方抽样
        3.3.4 收敛判据
    3.4 电力系统负荷削减
        3.4.1 电力系统潮流模型
        3.4.2 最优负荷削减模型
        3.4.3 单纯型法
    3.5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3.6 案例分析
        3.6.1 数据来源
        3.6.2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重要元件辨识及灾害全生命周期的电力系统弹性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理想点法的重要元件辨识
        4.2.1 拓扑属性和电气属性指标
        4.2.2 理想点法
    4.3 冰灾条件下元件故障模型
        4.3.1 覆冰模型
        4.3.2 元件故障模型
    4.4 元件检修模型
    4.5 基于Dy Liacco安全构想的弹性评估新指标
    4.6 电力系统弹性评估流程
    4.7 算例分析
        4.7.1 数据来源
        4.7.2 模型假设及仿真条件
        4.7.3 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熵权模糊证据推理的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
    5.1 引言
    5.2 电网企业应急能力相关理论
        5.2.1 电网突发事件相关理论
        5.2.2 应急能力的理论界定
    5.3 应急能力评价框架
        5.3.1 应急预防能力
        5.3.2 应急准备能力
        5.3.3 应急响应能力
        5.3.4 应急恢复能力
    5.4 熵权模糊证据推理算法
        5.4.1 算法原理
        5.4.2 模糊隶属函数
        5.4.3 熵权法
        5.4.4 证据推理法则
    5.5 电力系统应急能力评价流程
    5.6 算例分析
        5.6.1 数据来源
        5.6.2 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粤北山区有源配电网典型接线的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1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研究现状
        1.3.2 配电网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韶关地区中压配电网现状分析
    2.1 电源情况
    2.2 负荷情况
    2.3 线路情况
    2.4 台区情况
    2.5 配电自动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馈线可靠性的影响
    3.1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价体系
        3.1.1 评价指标与网络参数
        3.1.2 评估方案与模型
    3.2 不含分布式能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3.3 分布式能源不同接入位置可靠性评估
    3.4 分布式能源不同渗透率可靠性评估
    3.5 分布式能源不同支撑时间可靠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典型网架的可靠性评估
    4.1 韶关市中压配电网故障情况分析
    4.2 韶关市中压配电网典型接线可靠性评价
        4.2.1 评价原理
        4.2.2 评价模型
        4.2.3 评价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能源互供背景下省际电网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能源发展规模预测研究现状
        1.2.2 基于新能源消纳的配电网适应性测度研究状态
        1.2.3 考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源规划研究动态
        1.2.4 考虑新能源发电的电网调度研究动态
        1.2.5 新能源发电并网激励及管制政策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总体框架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案
        1.3.4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1 预期研究成果
        1.4.2 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内容
第2章 省际电网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及基础理论
    2.1 省际电网新能源消纳影响因素分析
        2.1.1 新能源的定义及其发展
        2.1.2 新能源的缺陷及其对电网消纳的影响
        2.1.3 能源互供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分析
        2.1.4 省级电网大规模消纳新能源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2.2 基础理论介绍
        2.2.1 新能源发电规模预测理论
        2.2.2 配电网消纳新能源的适应性测度理论
        2.2.3 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源规划理论
        2.2.4 新能源消纳优化调度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省际电网新能源发展规模预测研究
    3.1 省际电网新能源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1 风电装机容量
        3.1.2 光照时数
        3.1.3 人口密度
        3.1.4 地区电力负荷
        3.1.5 新能源发电状况
    3.2 新能源预测模型构建
        3.2.1 SVM模型
        3.2.2 BPNN模型
        3.2.3 ELM模型
        3.2.4 PSO-GPR模型
    3.3 算例分析
        3.3.1 不同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3.3.2 算例地区新能源发电量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能源接入配电网适应性测度方法研究
    4.1 新能源出力特征及对配电网的影响
        4.1.1 新能源出力特征分析
    4.2 配电网适应性的理论内涵
        4.2.1 配电网对新能源适应性指标分类
        4.2.2 直接测度指标分析
        4.2.3 间接测度指标分析
    4.3 配电网适应性测度模型的构建
        4.3.1 配电网适应性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配电网新能源消纳适应性评价流程
        4.3.3 实证分析
        4.3.4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源规划研究
    5.1 考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源规划模型
        5.1.1 各类电源形式简述
        5.1.2 新能源并网的激励机制
        5.1.3 建模的假设条件
        5.1.4 模型的目标函数
        5.1.5 模型的约束条件
    5.2 改进的头脑风暴蚁群算法
        5.2.1 传统的蚁群算法
        5.2.2 传统的头脑风暴优化算法
        5.2.3 改进的头脑风暴蚁群算法
    5.3 算例分析
        5.3.1 算例地区新能源并网情况分析
        5.3.2 模型参数设定
        5.3.3 电源规划结果
        5.3.4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激励背景下的新能源消纳调度模型研究
    6.1 新能源的消纳状况
        6.1.1 新能源的发展状况
        6.1.2 新能源的消纳状况
        6.1.3 电网调度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分析
    6.2 基于新能源消纳的调度模型构建原则
        6.2.1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6.2.2 绿证及配额制交易机制
        6.2.3 绿证配额制及碳交易机制成本模型建立
    6.3 基于新能源消纳的调度模型构建
        6.3.1 基于新能源特性的模型构建
        6.3.2 目标函数的构建
        6.3.3 引入激励要素的约束条件的设立
        6.3.4 模型的求解方法
    6.4 实证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保障
    7.1 政府要做好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工作
    7.2 激励性环境的构建
    7.3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新能源发展
    7.4 对新能源企业的规制
    7.5 培植新能源产业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7)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应用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
    2.1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指标的选取
    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常用指标
        2.2.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负荷指标
        2.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3.1 蒙特卡洛模型的建立
        3.1.1 蒙特卡洛仿真原理
        3.1.2 蒙特卡洛抽样方法
        3.1.3 评估流程
    3.2 案例分析
        3.2.1 评估案例
        3.2.2 计算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4.1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4.1.1 PCA原理
        4.1.2 PCA-GA-BP神经网络原理
        4.1.3 PCA-PSO-BP神经网络原理
    4.2 案例分析
        4.2.1 关键影响因素提取
        4.2.2 计算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优化深度信念网络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5.1 深度信念网络模型
    5.2 深度信念网络训练原理
        5.2.1 预训练
        5.2.2 微调
    5.3 DBN应用于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适用性
    5.4 案例分析
        5.4.1 DBN模型的构建
        5.4.2 PSO-DBN模型的构建
        5.4.3 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5.4.4 模型训练参数
        5.4.5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配电网可靠性不同评估方法的比较
    6.1 实验环境的搭建
    6.2 实验数据
    6.3 模型评价指标
    6.4 参数的设置
    6.5 比较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集群划分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过电压控制与调度策略研究现状
        1.2.2 集群及集群划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基于分布式电源集群划分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2.4 考虑不确定性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与调度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
    1.4 本文工作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实时电压控制
    2.1 引言
    2.2 基于无功/有功电压灵敏度的配电网动态集群划分方法
        2.2.1 配电网无功、有功集群划分解耦
        2.2.2 基于灵敏度函数的配电网动态集群划分指标
        2.2.3 配电网动态集群划分算法
    2.3 基于无功/有功集群划分的配电网实时电压控制策略
        2.3.1 基于关键节点选取的集群内电压控制策略
        2.3.2 基于“先无功后有功”的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2.4 案例仿真
        2.4.1 案例参数说明
        2.4.2 分析场景选择
        2.4.3 基于分布式光伏集群的配单网实时电压控制实现
        2.4.4 案例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日前调度与电压实时控制的协调优化
    3.1 引言
    3.2 计及光伏集群划分的配电网日前调度策略
        3.2.1 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运行成本模型
        3.2.2 目标函数与问题求解
    3.3 基于日前调度计划修正的实时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3.4 案例仿真
        3.4.1 案例参数说明
        3.4.2 配电网光伏集群划分结果
        3.4.3 本章策略控制下各设备动作分析
        3.4.4 实时电压优化控制
        3.4.5 多调压单元参与电压调节必要性分析
        3.4.6 计算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及光伏出力不确定性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两层优化调度
    4.1 引言
    4.2 基于集群划分的配电网多利益主体形成方法
    4.3 基于多利益主体的配电网双层优化调度策略
    4.4 利益主体并行优化层调度模型
        4.4.1 PV所有者利益主体调度模型
        4.4.2 电力公司利益主体调度模型
    4.5 利益主体博弈优化层调度模型
    4.6 双层优化求解过程
    4.7 案例仿真
        4.7.1 本章所提方法实现
        4.7.2 集群划分性能分析
        4.7.3 应对不确定性能力分析
        4.7.4 计算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及源-荷与集群划分多重不确定性的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
    5.1 引言
    5.2 计及源-荷与集群划分多重不确定性的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策略架构
    5.3 PV所有者利益主体内多重不确定性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5.3.1 PV无功利益主体内多重不确定性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5.3.2 PV有功利益主体内多重不确定性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5.3.3 多重不确定性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求解
    5.4 基于配电网优化重构的电力公司利益主体优化调度
    5.5 计及源-荷与集群划分多重不确定性的配电网三层优化调度策略实现过程
    5.6 案例仿真
        5.6.1 案例参数说明
        5.6.2 案例实现
        5.6.3 案例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配电网的发展现状
    1.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1.4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传统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指标和分析方法
    2.1 传统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体系
        2.1.1 元件的可靠性指标
        2.1.2 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2.1.3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2.2 传统配电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2.2.1 解析法
        2.2.2 模拟法
        2.2.3 混合类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3.1 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3.1.1 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3.1.2 串并联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3.2 电源的可靠性模型
        3.2.1 常规发电机模型
        3.2.2 光伏发电模型
        3.2.3 风力发电模型
        3.2.4 燃气轮机发电模型
    3.3 时序负荷模型
    3.4 分布式发电可靠性
        3.4.1 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
        3.4.2 分布式电源并网方式
        3.4.3 分布式电源运行方式
        3.4.4 孤岛运行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及孤岛划分
    4.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
        4.1.1 系统自身可靠性指标
        4.1.2 新型可靠性指标
    4.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孤岛划分
        4.2.1 孤岛划分原理
        4.2.2 孤岛搜索算法
        4.2.3 动态孤岛形成的概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5.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理论
        5.1.1 最小路法
        5.1.2 计及不确定性的区间算法
        5.1.3 提高区间算法精度的改进仿射算法
        5.1.4 含分布式电源的改进仿射最小路算法
    5.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流程
    5.3 算例分析
        5.3.1 算例系统简介
        5.3.2 研究方案的确立
        5.3.3 计算结果分析
    5.4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一项对配电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配电主设备分布式状态传感器可靠性评估方法[J]. 张世栋,左新斌,孙勇,邵志敏,杨珊珊,李元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 [2]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研究[D]. 郭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考虑电动汽车影响的配电网储能规划研究[D]. 厉国舜. 东南大学, 2020(01)
  • [4]不确定性环境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余泽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粤北山区有源配电网典型接线的可靠性评估[D]. 李纪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能源互供背景下省际电网大规模消纳新能源研究[D]. 胡建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7]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D]. 孙园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8]基于集群划分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与优化调度[D]. 肖传亮.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9]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方法综述[J]. 郭经,刘文霞,张建华,马铁. 电网技术, 2019(07)
  • [10]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的可靠性研究[D]. 任铭. 山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新指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