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分布特征和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与食管癌关系研究

ABO血型分布特征和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与食管癌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1.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我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安阳、辉县等地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地区,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林州地区为中心(太行山地区),随半径距离逐渐增大,食管癌的发病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高低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可相差500倍。食管癌的另一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发现:林州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明显高于林州以外河南地区和河南省以外地区,林州居民移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移民100年后,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与移出地相似。食管癌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和明显家族聚集现象,特别是移民流行病学调查均提示食管癌变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BO血型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02年KarlLandsteiner发现人类ABO血型系统以来,已有大量关于ABO血型与各类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目前有关ABO血型与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肿瘤家族史关系的报道甚少。近年的研究提示,ABO血型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而肥胖被认为是引起食管贲门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由于胃内压升高等因素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并进一步导致Barrett’s食管的发生,后者是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在西方国家,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二者几乎各占一半。近20年来西方发达地区食管贲门腺癌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这20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膳食结构西方化,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是在我国食管贲门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及两种组织学类型在食管癌中所占比例(鳞癌>95%)均未见明显改变。这一现象提示中国食管贲门交界部癌的发病模式可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食管癌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以及与体重指数及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遗传相关因素的了解,并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线索。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1044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来自河南省安阳、林州、鹤壁、新乡、洛阳、三门峡、信阳、南阳、濮阳、商丘等省内十余家医院,以及河北、四川等省外多家医院,确诊为食管癌的住院病人,1134例健康对照组来自河南鹤壁、林县、范县、山西长治等地无症状人群普查。食管癌患者共10440例,其中血型资料明确的共4083例(男2501例,平均年龄57±9岁;女1582例,平均年龄57±9岁),身高、体重资料明确的共1655例(男1049例,平均年龄60±9岁;女606例,平均年龄62±9岁)。健康对照组共1134例,其中血型资料明确的共720例(男309例,平均年龄51±10岁;女411例,平均年龄55±10岁),身高、体重资料明确的共414例(男185例,平均年龄45±12岁;女229例,平均年龄47±12岁)。2.2食管癌高、低发区划分:①太行高发区(太行山脉南段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为中心的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域)②三省其它高发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内,除太行高发区外其它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域)③三省低发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内,食管/贲门癌低发区域)④省外高发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外,其它省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域)⑤省外低发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外,其它省食管/贲门癌低发区域)2.3流行病学调查2.3.1病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食管癌显著的地域性分布特征,选择25家有代表性的医院,对2005年至2007年间住院患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型,通讯方式),家族史情况,家庭成员关系等项目。回顾性调查既往病人住院病历档案,补充已出院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案号,病理号,姓名,年龄,籍贯,患病种类,家族史,联系方式,确切的病理学诊断和病理类型)。2.3.2人群普查2006年对河南省林州市,楼村以及山西长治等地大规模无症状人群普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高,体重,家族史,既往史,联系方式),胃镜活检。所有调查结果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各选项以便分析。2.4体重指数的计算及分级2.4.1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BMI=kg/m2)。2.4.2分级标准Ⅰ级BMI(<18.5)为体重过低,Ⅱ级BMI(18.5~23.9)为正常体重,Ⅲ级BMI(24.0~27.9)为超重,Ⅳ级BMI(≥28.0)为肥胖。2.5肿瘤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标准肿瘤家族史阳性食管癌(EC FH+)指连续三代内发生≥2例食管癌(或其它肿瘤)的家庭。肿瘤家族史阴性食管癌(EC FH-)指连续三代内≤1例食管癌同时也无其他恶性肿瘤患者。2.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间食管癌ABO血型以及体重指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检验标准取a=0.05。3结果3.1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3.1.1三省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太行山高发区男性食管癌患者中A型所占比例低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25%,337/1365 vs.32%,195/617 vs.29%,70/241,P<0.05),B型所占比例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38%,513/1365 vs.31%,191/617 vs.29%,70/241,P<0.05);AB型所占比例低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而O型所占比例稍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太行山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中A型所占比例低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24%,223/918 vs.30%,118/396 vs.32%,48/149,P<0.05),B型所占比例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36%,327/918 vs.33%,129/396 vs.30%,44/149,P<0.05);AB型所占比例低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而O型所占比例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1.2三省外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省外高发区男性和女性食管癌患者均为A型、O型所占比例高于省外低发区;而B型、AB型所占比例低于省外低发区,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1.3家族史阳性/阴性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太行高发区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中B型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家族史阴性患者中的比例,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O型、A型所占比例低于家族史阴性者(O型:27%,214/803 vs.31%,454/1480,P<0.05;A型:23%,187/803 vs.31%,373/1480,P<0.05);AB型所占比例高于家族史阴性者(11%,89/803 vs.8%,126/1480,P<0.05)。3.2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kg/m2)特征3.2.1食管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各级体重指数特征Ⅰ级BMI在食管癌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22%,364/1655 vs.3%,11/414,P<0.001),OR值为10.330(95%CI=55.612-19.014)。Ⅱ级BMI在食管癌患者中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60%,990/1655 vs.55%,227/414,P>0.05),OR值为1.226(95%CI=0.987-1.524)。Ⅲ级BMI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248/1655 vs.34%,140/414,P<0.001),OR值为0.347(95%CI=0.224-0.538)。Ⅳ级BMI在食管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3%,53/1655 vs.8%,36/414,P<0.001),OR值为0.347(95%CI=0.224-0.538)。3.2.2不同性别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男性食管癌患者中Ⅱ级BMI所占比例最多,且高于女性患者(62%,657/1049vs.55%,333/606,P<0.05);而Ⅰ级、Ⅲ级、Ⅳ级BMI所占比例均低于女性患者,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2.3三省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太行山高发区食管癌患者中Ⅰ级BMI者所占比例低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Ⅱ级BMI者所占比例等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Ⅲ级BMI者所占比例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及三省低发区,Ⅳ级BMI者所占比例稍高于三省其它高发区,且等于三省低发区,但是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2.4三省外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三省外高发区食管癌患者中Ⅰ、Ⅲ级BMI者所占比例低于省外低发区;而Ⅱ、Ⅳ级BMI者所占比例高于省外低发区,但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2.5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肿瘤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中Ⅱ级BMI所占比例最多,且高于家族史阴性患者,Ⅰ级BMI所占比例与家族史阴性患者相等,Ⅲ级BMI所占比例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Ⅳ级BMI所占比例稍高于家族史阴性患者,但是各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3 ABO血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A、B、AB和O四种血型中Ⅱ级BMI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50%(164/331),44%(213/489),47%(62/133),41%(144/355)。其次是Ⅲ级BMI,分别为30%(99/331),30%(148/489),30%(40/133),37%(133/355)。Ⅳ级BMI在四种血型中所占比例均低于Ⅲ级,分别为13%(44/331),18%(88/489),15%(21/133),14%(51/355)。Ⅰ级BMI在四种血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少,分别为7%(24/331),8%(40/489),8%(10/133),8%(27/355)。4结论4.1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太行山脉,B型血者患食管癌的风险高于其它地区,A型血则较其它低。提示不同地区食管癌变机制可能存在不一样的遗传基础。4.2三省交界处太行山脉,肿瘤家族史阳性AB型血者患食管癌的风险较家族史阴性者高,A型和O型家族史阳性者患病风险较家族史阴性者低。提示血型基因定位区域可能存在与食管癌高易感发生相关的基因。4.3Ⅱ级BMI(18.5-24.0)男性患食管癌的风险高与女性。提示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男性与女性食管癌的发病模式可能不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Ⅰ 论文正文:ABO血型分布特征和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与食管癌关系研究
  • Ⅰ.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Ⅰ.2 材料与方法
  • Ⅰ.2.1 研究对象
  • Ⅰ.2.2 食管癌高、低发区划分:
  • Ⅰ.2.3 流行病学调查
  • Ⅰ.2.4 体重指数的计算及分级
  • Ⅰ.2.4.1 计算公式
  • Ⅰ.2.4.2 分级标准
  • Ⅰ.2.5 肿瘤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标准
  • Ⅰ.2.6 统计学分析
  • Ⅰ.3.结果
  • Ⅰ.3.1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
  • Ⅰ.3.1.1 三省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
  • Ⅰ.3.1.2 三省外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
  • Ⅰ.3.1.3 家族史阳性/阴性食管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
  • 2)特征'>Ⅰ.3.2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kg/m2)特征
  • Ⅰ.3.2.1 食管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各级体重指数特征
  • Ⅰ.3.2.2 不同性别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
  • Ⅰ.3.2.3 三省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
  • Ⅰ.3.2.4 三省外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
  • Ⅰ.3.2.5 肿瘤家族史阳性/阴性食管癌患者各级体重指数特征
  • Ⅰ.3.3 ABO血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 Ⅰ.4.讨论
  • Ⅰ.5.小结
  • Ⅰ.6.参考文献
  • Ⅱ 附表
  • Ⅲ 综述部分:体重指数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Ⅲ.1.BMI的定义
  • Ⅲ.2.BMI与慢性疾病
  • Ⅲ.3.BMI与恶性肿瘤
  • Ⅲ.4.BMI与上消化道疾病
  • Ⅲ.4.1 BMI与胃食管反流病
  • Ⅲ.4.2 BMI与食管贲门癌
  • Ⅲ.5 参考文献
  • Ⅳ 中英文缩写词
  • Ⅴ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Ⅵ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ABO血型分布特征和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与食管癌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