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

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

论文摘要

市场开放吸引大量跨国企业直接投资,也引致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竞争的问题。研究两者之间的竞争以及对市场可能的影响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多产品竞争以及产品线选择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多产品竞争的微观视角,分析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均衡的演变过程,力图揭示市场渐进开放过程中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竞争的特点以及市场均衡变动规律。本文研究认为,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竞争的基点是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采用发挥比较优势的竞争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竞争同样也表现为两者策略的博弈。顺着这一思路,本文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产品线选择模型,分析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市场竞争的产品线选择。理论分析后得出结论:跨国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技术领先战略,产品线的重心在高端产品,侧重高端市场的竞争;而东道国企业依托自身的规模优势,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产品线的重心在低端产品,侧重低端市场的竞争。企业行为结果必然会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市场格局。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多期战略博弈是基于理性的企业行为,因而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相对应的市场格局也会产生规律性的演变过程。考察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本文认为中外企业竞争形成的市场格局呈现出均衡和变动交替进行的演变过程,而市场格局可以分类为两个阶段:市场均衡阶段和市场变动阶段。由于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依托各自比较优势,选择不同长度产品线竞争,形成了本土企业主导低端市场、跨国企业主导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此时市场格局处于均衡阶段。低端产品在产品生命成熟期阶段市场需求下降与成本领先战略下产能扩张之间的矛盾促使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的市场环境形成,进而导致本土企业寻求高端突破、产品线向高端市场延伸的行为,二元市场格局进入不稳定的变动阶段。而在跨国企业延伸高端产品线、收缩低端产品线,重新划分高端市场界限,构筑技术壁垒之后,市场格局重新回复到均衡阶段。从长期看,在本土企业不断侵入高端市场和跨国企业不断“创造”新的高端市场的进程中,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差距减小。最终,两元市场格局消失,本国市场走向完全开放,市场运作效率达到最优,而本土企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在完成理论构建后,本文利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中国彩电市场中外企业的竞争做出实证检验,得出比较理想的检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坚定不移地推行市场开放,不断放松管制,让市场主导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政府通过对市场开放进程速度的控制、鼓励和扶持技术创新等措施,来调整开放市场对产业的冲击。本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将分析的主要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几点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回顾与评论部分,我们主要从多产品竞争模型发展轨迹,来回顾多产品竞争的理论脉络。第三章主要研究多产品竞争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多产品厂商形成的原因。其次,讨论了多产品厂商内部市场结构。接着,研究了多产品厂商与外部市场的相互影响。最后讨论了多产品厂商相互竞争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深入探讨厂商产品线的延伸收缩与细分市场的进入退出。依次分析了市场规模、比较优势等决定厂商伸缩产品线,进入退出市场的因素。并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厂商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厂商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五章探讨市场渐进开放与跨国企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并论证制度的渐进放松是促使跨国企业大量进入的重要因素。此外分析了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各自的特点,并对两者的竞争要素进行优劣分析。第六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产品线选择模型,分析在各有竞争优势的条件下,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各自采取怎样的多产品策略参与竞争。并运用了彩电市场的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七章解析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多阶段策略博弈形成的市场格局以及动态变动的过程。划分市场格局演变过程各个阶段,并把市场需求引入模型,通过模型推导论证市场格局演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应的变动机制。并通过彩电市场中外企业销售结构的变动规律进行实证检验。第八章作为结论和政策性建议部分,是对前文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企业多产品竞争: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 第一节 产品线与多产品竞争
  • 第二节 产品的水平差异
  • 第三节 产品的垂直差异
  • 第四节 产品的混合差异
  • 第五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
  • 第三章 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多产品竞争
  • 第一节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多产品厂商成因的理论探讨:基于三个产品点的线形模型
  • 第三节 多产品厂商与单产品厂商竞争的一般均衡分析
  • 第四节 一个多产品厂商与N个单产品厂商的竞争
  • 第五节 多个多产品厂商之间竞争的一般均衡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产品线伸缩与细分市场的进入退出
  • 第一节 多市场模型的构造
  • 第二节 市场规模与企业产品线的缩伸
  • 第三节 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目标市场的进入退出
  • 第四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多产品厂商产品线的变动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渐进市场开放下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二节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
  • 第三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
  • 第四节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各自竞争优势的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比较优势的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多产品竞争
  • 第一节 基于比较优势的多产品策略选择模型
  • 第二节 彩电行业中外企业多产品竞争策略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外企业竞争中市场的进入退出与动态均衡的演变
  • 第一节 开放进程中外资进入的竞争性行业市场格局演变特征
  • 第二节 市场动态均衡的理论推导
  • 第三节 市场均衡格局周期性演变的特征
  • 第四节 对彩电行业两元市场格局变动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 第三节 本文的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动化产品厂商精选推荐[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05)
    • [2].自动化产品厂商精选推荐[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08)
    • [3].自动化产品厂商精选推荐[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10)
    • [4].Tessera设立新办事处[J]. 通讯世界 2010(11)
    • [5].SaaS红极一时,却争议不断[J]. 信息与电脑 2009(01)
    • [6].赛普乐成为首家在国内投产的主要TETRA终端产品厂商[J]. 移动通信 2008(06)
    • [7].月度新闻[J]. 大众硬件 2008(08)
    • [8].利用好云计算的五大策略[J]. 计算机与网络 2018(16)
    • [9].2014年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五大策略[J]. 计算机与网络 2013(24)
    • [10].BA系统阀门大家谈[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8(05)
    • [11].诚信缺失带来信任危机,需加强行业自律——论题二 减肥市场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J]. 报林 2008(10)
    • [12].外刊[J]. 中国医院院长 2019(06)
    • [13].出差在外方便最重要[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 2011(06)
    • [14].赛普乐与TCB合作,新工厂正式运营[J]. 数字通信世界 2008(04)
    • [15].如何找到用户痛点?[J]. 商学院 2015(05)
    • [16].自动化产品厂商精选推荐[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0(07)
    • [17].白电逆流涨价写传奇[J]. 商学院 2008(06)
    • [18].争奇斗艳的“世界级”美丽——全球最大美容商贸展会COSMOPROF再度落于上海[J]. 航空港 2008(03)
    • [19].2012香港电子展,丰诺互动体验抢眼球[J]. 音响改装技术 2012(05)
    • [20].亚马逊开发自有品牌芯片[J]. 互联网天地 2016(02)
    • [21].2012年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应用情况调查[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2(08)
    • [22].自动化产品厂商精选推荐[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1(11)
    • [23].多产品竞争中企业产品线最优区域的选择[J]. 管理评论 2010(04)
    • [24].Medicexchange plc在中国正式组建其分支机构[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02)
    • [25].LTE-SAE体系结构及性能剖析(下)[J]. 电信技术 2008(06)
    • [26].高清存储技术的发展与未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4(08)
    • [27].微言众议电子书包[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Z1)
    • [28].消企纠纷能给我们什么提示[J]. 家电科技 2013(12)
    • [29].业界[J]. 电脑迷 2010(08)
    • [30].让产品弱势变成优势——先天弱势产品突破困局的微创新思维案例展示[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07)

    标签:;  ;  ;  ;  

    企业多产品竞争与市场的进入退出 ——对中外企业竞争的一个理论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