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联吡啶钌新型固定化方法的传感器研究

基于三联吡啶钌新型固定化方法的传感器研究

论文摘要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是一门将传统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技术,它在保留化学发光方法拥有的灵敏度高、仪器简单和线性范围宽等特点的同时,也有着可控性好、多信息采集等优点,并日渐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分析工具。其中,三联毗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因为反应机理简单,在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发光效率高、溶解度好,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的Ru(bpy)32+电化学发光体系一般是基于液相(尤其是水溶液)中的反应,基于固定化Ru(bpy)32+的固相电化学发光具有节省试剂、可重复使用、发光强度高等优点,各种固定化方法的研究对Ru(bpy)32+修饰电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基于巯基—烯基‘’click"反应,构建了基于三联吡啶钌的固相ECL传感器。首先成功合成并表征了烯基功能化的联毗啶钌衍生物Ru’,用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处理氧化铟锡(ITO)基底,通过烯基和巯基之间的‘’click"反应成功实现了Ru’的固定化。优化了硅烷化处理时间和‘’click"反应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以三正丙胺为例,研究了传感器对叔胺类物质的电化学发光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制备过程简单、快速,且在有机溶剂中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对三正丙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响应性能,其有潜力用作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中的固相电化学发光检测器。2.基于电沉积技术,将Ru(bpy)32+直接固定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叔胺类物质的电化学传感器。优化了电沉积过程中循环伏安扫描的循环数,并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扫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固定化Ru(bpy)32+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且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具有优良的稳定性。采用安培检测法,以三正丙胺为分析物,检验了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随后将该传感器用于除草剂氟噻草胺的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响应现象和线性范围。该传感器同样也可以用来检测其它含叔胺基团的化合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化学发光
  • 1.1.1 概述
  • 1.1.2 电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
  • 1.1.3 电化学发光的发展概况
  • 1.1.4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 1.1.5 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
  • 1.1.6 联吡啶钌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 1.1.7 联吡啶钌的固定化研究
  • 1.1.8 三联吡啶钌类电化学发光的应用
  • 1.2 点击化学
  • 1.2.1 基本概念
  • 1.2.2 点击化学的特征
  • 1.2.3 点击化学的类型
  • 1.2.4 点击化学的应用
  • 1.2.5 巯基—烯基的“click”化学反应
  • 1.3 本文构思
  • 第2章 基于“click”反应的新型联吡啶钌衍生物固定化方法的电化学发光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材料
  • 3Cl2的合成'>2.2.2 Ru(bpy’)3Cl2的合成
  • 3Cl2修饰ITO电极的制备'>2.2.3 Ru(bpy’)3Cl2修饰ITO电极的制备
  •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试
  • 2.2.5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3Cl2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征'>2.3.1 Ru(bpy’)3Cl2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征
  • 2.3.2 修饰ITO电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征
  • 2.3.3 修饰ITO电极的伏安表征
  • 2.3.4 Ru’/MPTMS/ITO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考察
  • 2.3.5 反应时间的优化
  • 2.3.6 电化学发光检测TPA
  • 2.4 本章小结
  • 3Cl2固定化研究'>第3章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Ru(bpy)3Cl2固定化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药品
  • 3.2.2 仪器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3.2.4 电化学测试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修饰电极的构建
  • 3.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3.3.3 伏安扫描循环数的影响
  • 3.3.4 电沉积复合膜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 3.3.5 应用电压的影响
  • 3.3.6 Ru/CNTs/GCE电极用于三正两胺的安培检测
  • 3.3.7 氟噻草胺的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期热点文章[J]. 电化学 2020(03)
    • [2].共晶诱导增强的电化学发光9,10-二苯基蒽-苝微晶构建高效尿酸传感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9)
    • [3].无线电化学发光电极阵列芯片研制成功[J]. 分析化学 2016(02)
    • [4].Roche 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性能评估[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09)
    • [5].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机理及改善其强度的途径[J]. 化学通报 2009(09)
    • [6].电化学发光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18(08)
    • [7].电化学发光及其毛细管电泳联用分析方法研究获新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0(03)
    • [8].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0(08)
    • [9].电化学发光示踪剂——RU(bpy)_3~(2+)复合物的合成法[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06)
    • [10].系列2-苯基喹啉类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J]. 化学学报 2012(23)
    • [11].基于四苯乙烯自聚集膜增强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溶解氧[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5)
    • [12].电化学发光产率为66%的金纳米团簇探针及其机制[J]. 科学通报 2019(26)
    • [13].基于电化学双共价键法构建可再生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检测可卡因(英文)[J]. 电化学 2019(02)
    • [14].世界首台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综合分析仪问世[J].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8(06)
    • [15].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综合分析仪[J]. 光学仪器 2008(03)
    • [16].“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通过验收[J]. 中国计量 2009(03)
    • [17].长春应化所研发出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综合分析仪[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11)
    • [18].新型电化学发光纳米生物传感器[J]. 技术与市场 2013(12)
    • [19].“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通过验收[J]. 化学分析计量 2009(01)
    • [20].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分析仪研制成功[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01)
    • [21].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技术在快速检测心肌梗死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学 2018(09)
    • [22].超四面体硫簇结构调控与电化学发光研究进展(英文)[J]. 电化学 2019(03)
    • [23].两种方法检测癌胚抗原的结果对比[J]. 医疗装备 2016(18)
    • [24].基于硫化钼量子点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5].基于三联吡啶钌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6].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 科技资讯 2017(30)
    • [27].医学实验室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1)
    • [28].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170的应用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03)
    • [29].罗氏Cobas601电化学发光CleanCell缓冲液位置错放处理方法[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02)
    • [30].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方法的初步建立[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3(05)

    标签:;  ;  ;  ;  ;  ;  

    基于三联吡啶钌新型固定化方法的传感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