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的改进

克拉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的改进

一、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蓝美英,徐凯,曾华哲,郑晓斌[1](2021)在《克拉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优化克拉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方法将分散均匀度作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克拉霉素分散片处方中辅料(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微粉硅胶)用量进行筛选,同时对制备工艺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利用优化后的工艺制成分散片,其各项指标经检测后全部达到标准,并且根据溶出度测试表明,利用该方法制成的分散片,可提高药物溶出度。结论利用优化配比方式制成的克拉霉素分散片,不仅体现了分散片的各项特征,还达到了处方药物标准,为药品工艺制备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先飞,桂彦[2](2020)在《复方金银花分散片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复方金银花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复方金银花分散片。方法以片剂硬度、崩解时间和口感为指标,考察了填充剂、崩解剂、矫味剂、黏合剂种类及用量,并研究了颗粒干燥温度对复方金银花分散片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将50 g复方金银花浸膏粉与32.5 g微晶纤维素混匀后,用适量95%乙醇,制软材,过30目筛网制粒,于65 ℃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整粒后加入15 g交联聚维酮、2.0 g安赛蜜和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结论所优化筛选的复方金银花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杨慧杰[3](2020)在《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处方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是一种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杀死大部分细菌,对部分支原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克拉霉素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如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等,特别是在治疗儿童时,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克拉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口味极苦,而注射给药对局部刺激性很大。本研究旨在提高本品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和改善顺应性,主要围绕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处方筛选、工艺研究以及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克拉霉素掩味颗粒体外释放度良好,掩味效果优异,并且该工艺易于工业化生产。(1)克拉霉素颗粒的处方前研究工作,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克拉霉素原料药和颗粒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考察其专属性、线性、重复性、回收率等,实验结果表明本分析方法专属性良好,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0μg/m L~500μg/m L,线性方程y=1082.3x+5678.7(R2=0.9997),精密度RSD小于4%,重复性RSD为1.0%,平均回收率为100.1%,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硫酸显色法测定不同介质中的释放度。(2)确定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分别采用离心滚圆造粒法、摇摆式机械制粒法、挤出滚圆制粒法、糖芯包衣法、包衣锅包衣法进行了制备方法研究。确定最终的制备工艺为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具体方法为:先将克拉霉素和辅料湿法混合,然后用挤出滚圆设备制备载药微丸,最后使用流化床用预制树脂溶液对其包衣,上述样品过30目标准筛得克拉霉素微丸,微丸载药量约为30%。本章通过单因素实验,以体外溶出实验,感官评价、沉降度实验等为主要考察指标来筛选出最优处方以及最佳的制备工艺。(3)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表征及性能评价。通过电镜扫描观察药物粒径特征,X-射线粉末衍射观察药物晶型特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药物熔点及药用辅料的玻璃转化温度,红外光谱确定原料药与辅料之间的键合,人进行药物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树脂已均匀分布在克拉霉素微丸表面,形成了有效包衣层,产品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且体外释放良好,对于临床使用和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吴仕清,周美娟,胡浩武,曹友花,龚柳英[4](2019)在《关于克拉霉素片溶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考察克拉霉素片溶出度的稳定性。结合文献、长期留样,采用室温留样和特定加速条件(60℃/75%RH)对克拉霉素片进行批内和批间溶出度对比考察。特定加速条件在1420d内即可显着影响产品溶出性能,主要影响因素是温湿度的共同作用;产品崩解与溶出性能正相关;产品阴凉条件长期留样24个月溶出度均符合规定;变化幅度与温湿度和时间正相关。

邹达亮,张佳,糜志远[5](2016)在《克拉霉素制剂研究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克拉霉素为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具有稳定性好,杀菌能力强,低pH条件下易溶解,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对多种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需氧或厌氧菌均具很高的抗菌效果。由于克拉霉素具有水溶性差,味极苦的特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对克拉霉素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拉霉素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吴珊[6](2014)在《山香圆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香圆有效部位(总黄酮)对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预防感冒具有显着疗效,为抗菌消炎要药,但其有效部位为水难溶性,制备成普通片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故本课题针对普通剂型存在的缺陷,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将其制备成疗效确切、药效发挥迅速的分散片,并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对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药研究内容如下:在提取工艺研究中,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山香圆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提取工艺参数,即溶剂为70%乙醇,辐射时间为5min,料液比为1:40,微波功率为600w。与传统的回流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在纯化工艺研究中,运用静态吸附对六种不同极性的树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纯化山香圆醇提物的纯化材料。采用动态吸附,以总黄酮的吸附率和洗脱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影响HPD400型大孔树脂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最大上样量,上样速度,洗脱剂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速度等,确定了纯化的工艺参数,即上样浓度为0.1g.mL-1(以生药计),上样体积为3BV,上样速度为1BV·h-1,2BV的蒸馏水洗脱,50%的乙醇作为洗脱溶剂,洗脱剂用量为5BV,洗脱速度为2BV.h-1。在包合工艺的研究中,以总黄酮的包封率与载药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羟丙基-p-环糊精(HP-β-CD)包合纯化物的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的包合工艺参数,即浸膏与HP-β-CD的质量比为0.35:1(g·-1),包合时间为169min,包合温度为41℃。在成型工艺研究中,以崩解时限、制粒的难易程度、溶出度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崩解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等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最后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完成了山香圆分散片处方的筛选,即主药用量50%,联合崩解剂(L-HPC:CCMC-Na=1:1)用量32%,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用量18%,润湿剂为50%乙醇,润滑剂为0.5%微粉硅胶,片剂硬度控制在3~4kg。在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对成品制剂进行了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品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女贞苷与野漆树苷的总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以总黄酮为指标成分,测定了山香圆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最后采用小试样品室温留样观察法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山香圆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基本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基本可控,制剂的性质基本稳定。

付宏慧[7](2014)在《微囊工艺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药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医药制药当中。其中在对克拉霉素分散片进行制备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采用的微囊工艺,这不仅使得克拉霉素分散片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充分体现出了分散片的特点,使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缓释效果。本文通过对微囊工艺和克拉霉素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克拉霉素分散片在制备过程中微囊工艺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刘妍[8](2013)在《克拉霉素颗粒处方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克拉霉素颗粒的处方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出克拉霉素颗粒处方中润湿剂、助悬剂等用量,以溶出度和口味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口感良好。

潘康锁[9](2013)在《复方甲硝唑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甲硝唑和盐酸土霉素为主药,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分散片,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处方,并进行制粒粒度的选择;复方甲硝唑分散片的质量检查包括性状检查、重量差异检查、硬度检查、pH检查、崩解时限检查和分散均匀度检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甲硝唑和盐酸土霉素有效含量进行考察,计算其回收率和精密度;以简化寇氏法测定其LD50,进行安全性试验。最优处方为甲硝唑含量为20%,盐酸土霉素为10%,羧甲基淀粉钠为15%,淀粉为25%,微晶纤维为25%;复方甲硝唑分散片质量检查结果符合中国兽药典对片剂的质量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甲硝唑和盐酸土霉素测定其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安全性试验测定的LD50为2940mg/kg,制得的片剂为低毒药物。此试验制备的复方甲硝唑分散片具有崩解速度快、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强和顺应好的优点,可用于兽医临床。

王萍,王庆龙,卢佳敏,方杨林,胡爱玲[10](2013)在《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处方工艺,以解决原处方中溶出度低、口感太苦的问题。方法处方1中减少原处方中微晶纤维素及硬脂酸镁的用量,使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替换聚乙稀聚吡咯烷酮,加用适量的微粉硅胶以提高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溶出度;处方2在处方1的基础上用聚丙烯酸树脂Ⅳ将克拉霉素包成微囊并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矫味剂甜菊素以改善该片剂的苦味。结果由改进后的处方2制备的3批样品片面光滑细腻、味微苦,经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后,其效价、平均溶出度均在498U·mg-1、96%以上。结论改进后的处方及工艺切实可行,利于质量提高。

二、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克拉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物粒度和辅助剂种类
    2.2 克拉霉素分散片制备方法
    2.3 硬度测定方法
    2.4 脆碎度测定方法
    2.5 含量测定方法
    2.6 分散均匀性检测方法
    2.7 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
    2.8 正交试验考察
    2.9 克拉霉素分散片优选后处方
    2.10验证试验
3 讨论

(3)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处方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克拉霉素的来源
        1.1.2 克拉霉素的基本性质
        1.1.3 克拉霉素的应用
    1.2 克拉霉素制剂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实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实验内容
第2章 克拉霉素颗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材料
    2.2 克拉霉素颗粒方法学
        2.2.1 色谱条件
        2.2.2 专属性
        2.2.3 标准曲线
        2.2.4 精密度
        2.2.5 重复性
        2.2.6 回收率
        2.2.7 体外释放度
    2.3 结果
        2.3.1 专属性
        2.3.2 标准曲线
        2.3.3 精密度
        2.3.4 重复性
        2.3.5 回收率
        2.3.6 体外释放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克拉霉素颗粒的处方工艺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糖芯包衣法制备克拉霉素载药微丸
        3.2.1 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3 离心滚圆法制备克拉霉素载药微丸
        3.3.1 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3.4 包衣锅包衣法制备克拉霉素载药微丸
        3.4.1 方法
        3.4.2 结果
        3.4.3 讨论
    3.5 机械制粒法制备克拉霉素载药微丸
        3.5.1 方法
        3.5.2 结果
        3.5.3 讨论
    3.6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克拉霉素载药微丸
        3.6.1 方法
        3.6.2 结果
        3.6.3 讨论
    3.7 克拉霉素掩味颗粒处方及工艺
        3.7.1 处方组成
        3.7.2 制备工艺
    3.8 讨论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性能评价
    4.1 仪器与材料
        4.1.1 仪器
        4.1.2 材料
    4.2 方法
        4.2.1 收率
        4.2.2 休止角
        4.2.3 堆密度
        4.2.4 脆碎度
        4.2.5 含量测定
        4.2.6 溶出度测定
        4.2.7 扫描电镜分析
        4.2.8 热分析
        4.2.9 X-ray粉末衍射
        4.2.10 红外光谱分析
        4.2.11 感官评价
        4.2.12 沉降体积比
    4.3 结果
        4.3.1 收率结果
        4.3.2 休止角结果
        4.3.3 堆密度结果
        4.3.4 脆碎度结果
        4.3.5 含量测定结果
        4.3.6 溶出度测定结果
        4.3.7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4.3.8 热分析结果
        4.3.9 X-ray粉末衍射结果
        4.3.10 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结果
        4.3.11 感官评价结果
        4.3.12 沉降体积比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克拉霉素制剂研究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克拉霉素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2.1 克拉霉素片
    2.2 克拉霉素分散片
    2.3 克拉霉素缓释片
    2.4克拉霉素颗粒
    2.5克拉霉素微丸
    2.6 克拉霉素注射剂
    2.7 克拉霉素微囊
3 总结

(6)山香圆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山香圆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1 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
        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1.3 微波提取工艺考察
        1.4 与传统提取方法的比较
    2 纯化工艺研究
        2.1 试药与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3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
    3 包合工艺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与结果
        3.3 包合工艺的考察研究
    4 成型工艺研究
        4.1 仪器和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主药与辅料比例的确定
        4.4 制备方法的筛选
        4.5 填充剂的选择
        4.6 粘合剂的筛选
        4.7 崩解剂考察
        4.8 润滑剂的考察
        4.9 溶胀材料的选择
        4.10 片剂硬度的考察
        4.1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成型工艺
        4.12 颗粒流动性的考察
        4.13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5 制剂处方与工艺流程
        5.1 日服剂量的确定
        5.2 制剂处方确定
        5.3 工艺流程
第二章 山香圆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3 辅料质量标准
    4 成品质量标准研究
        4.1 处方
        4.2 制法
        4.3 性状
        4.4 薄层鉴别
        4.5 检查
        4.6 含量测定
第三章 山香圆分散片的稳定性研究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2.1 总黄酮对照品选择
        2.2 提取工艺部分
        2.3 纯化工艺部分
        2.4 包合工艺部分
        2.5 成型工艺部分
        2.6 质量标准部分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微囊工艺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囊技术和克拉霉素的概述
    1.1 微囊技术
    1.2 克拉霉素
2 微囊工艺在克拉霉素分散片中的实际应用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微囊的制备
        2.2.2 分散片的制备
    2.3 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标准液的制备
        2.3.3 供试液的制备
    2.4 载药量测定
    2.5 溶出度测定
3 结语

(8)克拉霉素颗粒处方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2]
    2.1 处方筛选。
        2.1.1 矫味剂的选择。
        2.1.2 矫味剂用量的选择。
        2.1.3 润湿剂用量的选择。
        2.1.4 助悬剂的选择。
        2.1.5 填充剂的选择。
        2.1.6 粘合剂用量的选择。
    2.2 结果。
3 讨论

(9)复方甲硝唑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甲硝唑的研究概况
        1.1.1 甲硝唑的理化性质及发展史
        1.1.2 甲硝唑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1.3 甲硝唑不良反应
        1.1.4 甲硝唑的剂型
    1.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1.2.1 来源、结构与性质
        1.2.2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2.3 不良反应
    1.3 分散片研究现状
        1.3.1 分散片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1.3.2 分散片的处方研究
        1.3.3 优化方法的选择
        1.3.4 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1.3.5 分散片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复方甲硝唑分散片的处方和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药
        2.1.3 试验动物
    2.2 试验方法
        2.2.1 处方设计
        2.2.2 制粒粒度的选择
        2.2.3 质量检查方法
        2.2.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5 安全性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处方设计结果
        2.3.2 制粒粒度选择结果
        2.3.3 质量检查结果
        2.3.4 含量测定结果
        2.3.5 安全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2.4.1 处方设计与工艺优化
        2.4.2 质量标准研究
        2.4.3 测定波长的选择
        2.4.4 安全性
    2.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10)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和结果
3讨论

四、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克拉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J]. 蓝美英,徐凯,曾华哲,郑晓斌. 中国处方药, 2021(08)
  • [2]复方金银花分散片制备工艺优化研究[J]. 李先飞,桂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12)
  • [3]克拉霉素掩味颗粒的处方工艺及性能研究[D]. 杨慧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4]关于克拉霉素片溶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 吴仕清,周美娟,胡浩武,曹友花,龚柳英. 江西中医药, 2019(11)
  • [5]克拉霉素制剂研究应用进展[J]. 邹达亮,张佳,糜志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24)
  • [6]山香圆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吴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12)
  • [7]微囊工艺制备克拉霉素分散片的研究[J]. 付宏慧. 科技创业家, 2014(03)
  • [8]克拉霉素颗粒处方工艺研究[J]. 刘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4)
  • [9]复方甲硝唑分散片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D]. 潘康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10]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J]. 王萍,王庆龙,卢佳敏,方杨林,胡爱玲. 海峡药学, 2013(05)

标签:;  ;  ;  

克拉霉素分散片处方工艺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