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主要乔木树种更新特性的研究

子午岭主要乔木树种更新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黄土高原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气候较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除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滥垦滥伐,破坏天然植被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植被的重建与恢复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恢复至关重要。子午岭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森林覆盖率88.3%,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珍贵的天然次生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的更新特性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西部的水土保持和环境的保护、改善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并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子午岭地区主要乔木树种,即建群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主要乔木树种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三种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幼苗与土壤养分和主要树种幼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辽东栎和油松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的群落中各不相同,成树的生态位宽度与群落类型相一致。辽东栎幼苗和幼树在阳坡和阴坡的人工油松林中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分别是0.91、0.95和0.98、0.94,与其他两个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差异显著(P<0.05),表明辽东栎幼苗和幼树能较好的适应人工油松林的环境条件;在阳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辽东栎林最大是0.79,和其它两个群落的差异极显著(P<0.01);油松幼树在阴坡人工油松林最大为0.63,阳坡人工油松林中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1.00,阴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却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大是0.83,和其它两个群落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明油松幼苗既能适应阳坡的辽东栎林环境,也能适应阴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油松幼树不但能适应阳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而且也能适应阳坡的辽东栎林环境。人工种植油松林有利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油松林和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会在该地区存在较长时间,而阳坡的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存在时间会更长。(2)辽东栎和油松幼苗、幼树和成树的生态位重叠大多数情况下与生态位宽度表现一致;但当生态位宽度大时其生态位重叠不一定大。辽东栎幼苗在阳坡和阴坡的人工油松林中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分别是0.68和0.70,与在阳坡其他两个群落差异显著(P<0.05),在阴坡仅与辽东栎林差异显著(P<0.05);辽东栎幼树在阴坡的生态位重叠并不显著(P>0.05)。在阳坡,油松幼苗和幼树的生态位重叠在辽东栎林和人工油松林中较大,分别为0.56和0.65;油松幼苗和幼树在阴坡人工油松林和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较大,为0.64和0.61。(3)其他乔木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在三个群落类型阴阳坡的分析表明葛萝槭(Acergrosseri)、茶条槭(A.ginnala)、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和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的幼苗、幼树和成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由于其分布较广,是常见的伴生种。茶条槭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和辽东栎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三个群落阴阳坡表现不同,即其阳坡的生态位宽度大于阴坡的,而辽东栎幼苗是阳坡的大于阴坡的;由于这两者幼苗的分布较广,所以两者幼苗生态位重叠较大。油松幼苗和茶条槭幼苗的生态位重叠较辽东栎幼苗与茶条槭幼苗生态位重叠小,但油松幼苗和辽东栎幼苗生态位重叠较大。(4)乔木幼苗与土壤养分的分析表明,影响不同乔木幼苗更新的土壤因子不同。影响辽东栎幼苗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其密度在缓慢减小,主要集中在有机质为5~8g/kg的地段,当有机质含量达到10g/kg时,辽东栎幼苗密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影响油松幼苗更新的主要土壤因子是速效钾,随着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升高,其密度在也在升高。天然油松林速效钾含量较人工油松林中高,建议在人工造林林种植油松时,应当注意调查种植地的速效钾含量。(5)辽东栎幼苗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幼苗、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幼苗和漆树幼苗成呈正相关(分别为:r=0.65,P<0.01;r=0.43,P<0.01;r=0.42,P<0.01),辽东栎幼苗、山楂幼苗、和杜梨幼苗都与有机质呈负关联(分别为:r=-0.39,P<0.01;r=-0.42,P<0.05;r=-0.38,P<0.05)。这表明,土壤养分对乔木的更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起关键作用。油松幼苗与茶条槭幼苗呈负相关(r=-0.54,P<0.01),同时油松幼苗和茶条槭幼苗都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分别为:r=0.42,P<0.01;r=-0.48,P<0.01)。(6)辽东栎幼苗和油松幼苗的数量随着年龄得增长逐渐降低,分别在9和8年时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其死亡率和损失度分别在6年、8年和3年、7年达到最高。其死亡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群落动态的研究进展
  • 1.1 群落与群落生态学
  • 1.2 群落动态研究
  • 2 更新生态位分析
  • 2.1 更新生态位宽度分析
  • 2.2 更新生态位重叠分析
  • 3 乔木幼苗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分析
  • 4 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1 研究区域概况
  • 2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不同群落类型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 3.2 土壤养分对幼苗的影响及幼苗之间的影响
  • 3.3 幼苗死亡率的计算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不同群落类型中建群种更新生态位宽度研究
  • 1.1 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分析
  • 1.2 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分析
  • 1.3 成树的生态位宽度分析
  • 1.4 同一群落中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生态位宽度比较分析
  • 2 不同群落类型中建群种的更新生态位重叠
  • 2.1 幼苗生态位重叠
  • 2.2 幼树生态位重叠
  • 2.3 成树的态位重叠
  • 3 不同群落类型中其他乔木物种的更新生态位宽度
  • 4 幼苗与土壤养分
  • 4.1 乔木幼苗与土壤养分关系
  • 4.2 乔木幼苗之间的关系
  • 5 辽东栎幼苗、油松幼苗的死亡率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信息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及实证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12)
    • [2].信息生态位宽度的影响机理及调整策略[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06)
    • [3].信息生态位宽度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0(01)
    • [4].生态位宽度对红树林植物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J]. 四川林勘设计 2018(02)
    • [5].山西五台县草地啮齿类动物空间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16(01)
    • [6].民间信仰地域分异的微观分析——泉州三个村庄神祇生态位宽度测量和比较[J]. 地理研究 2010(04)
    • [7].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 [8].临洮县东山造林站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02)
    • [9].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草本生态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1(01)
    • [10].黄河口水域主要鱼种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重叠[J]. 中国水产科学 2019(05)
    • [11].关中地区城市生态位及动态变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2].芒果炭疽病生境生态位[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06)
    • [13].地方院校学科生态位宽度评价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例[J]. 高教学刊 2018(20)
    • [14].对外传播中以国家为主体的多维传播生态位研究[J]. 东岳论丛 2019(07)
    • [15].围封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09(02)
    • [16].闽江口主要渔获鱼类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 [17].药剂干扰对芒果炭疽病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3)
    • [18].企业生态位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9].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发展策略研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J]. 生态经济 2019(09)
    • [20].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7(06)
    • [21].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0(01)
    • [22].科技园区孵化器生态位优化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04)
    • [23].干旱荒漠区植物生态位对水盐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9(08)
    • [24].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态位困境及优化策略[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25].基于生态位宽度模型的区域多功能评价及演变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6)
    • [26].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J]. 经济地理 2015(12)
    • [27].果园植被对芒果炭疽病生态位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
    • [28].张家界市大鲵自然保护区金鞭溪流域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9].赤腹松鼠采食选择的季节性变化[J]. 四川动物 2011(04)
    • [30].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头鹎的生境分布及取食生态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5)

    标签:;  ;  ;  ;  ;  

    子午岭主要乔木树种更新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