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

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才真正关注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方法,但至今还没有从整体上统一地刻画海德格尔思想的方法特征。要把其早期、《存在与时间》时期和后期都统一地在整体上作为方法而予以刻画,还是有着特殊难度的。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我们对一种哲学的把握往往会变成对一种现成对象的把握,而海德格尔思想在本质上又不可能成为一种现成的对象。由此,我们就必须首先与海德格尔思想真正地“混”“熟”,必须首先通过对其文本的本真阅读而让它本真地闪现出来。在这种闪现频繁和强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转而合乎规范地把握它,通过规范化的学术话语把它构造出来。由于这种构造又很容易再次把海德格尔思想弄成现成的对象并使其失真,所以这种构造又必须同时具有一种解构和超越自身的能力,必须能够把人指引到海德格尔思想本身之中去。这样,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把握就必须活动于构造和解构的循环往复之中。这种循环往复的次数越多,我们构造出来的“成果”就越能空灵地让海德格尔思想显现出来。通过这种“闪现-构造-解构-再构造……”的方式,我们发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作为方法,其本身就是解构和指引。由于这种解构和指引的内在统一性,我们进一步称之为“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是解构-指引,其《存在与时间》是构-指引,其后期的思想同样也是解构-指引。这一发现既解决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前后统一性问题,又完成了对它的整体刻画。它既可以让我们看到海德格尔思想的本质,也可以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其神学意蕴。这一发现同时也是借助于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胡塞尔现象学而得以实现的。我们把胡塞尔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中所蕴涵的现象学基本特征叫做前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特征。这个课题就把对前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特征的刻画作为它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考察“现象”的复兴,“现象学”的出现,“现象学”在德国古典哲学时代的七种含义。接下来考察胡塞尔对德国古典现象学的改造,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对科学世界的生活世界还原。由于胡塞尔的目的是要建立严格科学的哲学,而生活世界归根结底仍然属于自然的世界,所以生活世界还原并不是真正的终点。接下来考察的就是胡塞尔为了把握生活世界的本质和源头而实施的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这两个还原加上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共同构成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特征。但还原还只是一个方面,它的另一个方面是构造。所以,接下来的考察就是胡塞尔所描述的时间意识构造,感觉意识构造,知觉意识构造,自在性和客观性构造,交互主体性构造,自然世界-生活世界的构造,世界视域的构造,以及科学世界的构造。这样一个考察思路本身就已经揭示出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特征和构造特征。由于还原和构造既是相反的,同时又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最后把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特征归结为“还原-构造”。这个基本特征就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前特征”。海德格尔正是通过对胡塞尔还原-构造现象学的继承和改造,才形成自己的现象学思想的。课题第二部分所考察的就是海德格尔在早期弗莱堡时期如何继承和突破胡塞尔的还原-构造现象学。由于胡塞尔仍然是以理论的方式来处理理论领域的问题,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最源始的东西是前理论的,所以,这一部分首先分析的就是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学术关系,尤其是海德格尔如何通过“讲台体验”和“问题体验”而向前理论领域和前理论方式突破。前理论的方式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落实为形式指引方法。形式指引不仅可以从现象的“内容意义”突入现象的“关系意义”,它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入现象的“实行意义”和“到时意义”。这样的形式指引不仅是向着前理论领域的一种指引,而且同时也是对理论领域之现成对象的一种解构。另外,形式指引方法向前理论领域的推进,同时也展示出其诠释学因素。由此,海德格尔就初步把胡塞尔的“还原”改造为更彻底的“解构”,把胡塞尔的“构造”改造为朝向前理论领域的“指引”,从而初步把还原-构造现象学改造为解构-指引现象学。不过,解构-指引方法在早期弗莱堡时期所针对的还只是生存的“实行”,一般存在问题的真正提出是《存在与时间》时期的事情,是海德格尔通过超越胡塞尔在纯粹意识中已经涉及到的两种存在(真理意义的存在和系词意义的存在)而得以实现的。课题的第三部分首先考察海德格尔如何超越胡塞尔的两种存在而提出存在问题,然后考察《存在与时间》对存在问题的阐释,其中涉及到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此在之存在与一般存在的关系,以及追问一般存在的基本思路等。接下来分析这个基本思路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解构-指引方法,以及《存在与时间》之话语本身的解构-指引性。最后考察的是海德格尔在这个时期对形式指引方法的进一步阐释,包括哲学概念如何是一种形式指引,人的生存本身如何是一种形式指引,以及在“存在者”、“畏”、“无”和“存在”之间如何也有着一系列的形式指引。课题的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和“现象学”来解决他的“形式指引”与“现象”“学”的统一性问题。这是一个最为困难的问题,这里的工作同时也有点“接着说”的味道。首先是海德格尔对“现象”(Ph(a|¨)nomen,phenomenon)和“显现”(Erscheinung,appearance)的形式区分问题;然后是这种形式区分的意义;再后是各种不同的现象概念问题;再后是“现象学”中的“学”以及现象学的先行概念;再后是回头再次分析现象学的现象以及区分“现象”与“显现”的意义。至此,就可以大致解决下面一些极为困难的问题:“现象”与“显现”、“显示”(zeigen,showing)与“宣示”(melden,announcing)为什么经常是倒置的?“显示”、“宣示”与“指引”(Anzeige,indication)又是一种什么关系?“现象”“学”与“形式”“指引”又是如何统一的?存在作为现象学的“现象”,为什么又是“显现”出来的?充实意义上的“现象学”究竟是干什么的?在大致解决了这些难题之后,我们最后结合《现象学基本问题》(1927)来讨论对现象学及其基本环节的界定问题。这种界定再次展示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还原-构造现象学的改造和突破。第五部分处理海德格尔的后期文本,以表明其后期同样属于解构-指引现象学,而且把解构-指引最后归结为本真的“思想”。其中的第一章首先把存在之思从《存在与时间》过渡到《形而上学导论》,考察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词源学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存在者指引出存在的本质。然后沿着他自己的思想道路剖析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并在这种解构中引出其后期的最重要概念Ereignis,进而分析Ereignis的发生指引性、缘起性以及有关的翻译和解读问题。第二章从源始诠释学、语言-道说、踪迹-指引、艺术的敞开、诗意的居住、物之物化以及科学的限度与追思等多个角度,来展示和分析后期形式指引的丰富多彩性。第三章把这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指引归结为思想。这样的思想不是计算性思维,而是追思,是敞开世界和守护大地,是对天地神人四方统一的保护,是对隐退者的跟随,是对呼唤者的应答。这样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最为急迫的事情,其任务就是回头思考一直未被思考过的澄明。这种澄明是一个无法表象的域,是一个“域化域”。思想的本质就是非意求地、解构性地去切近这个域化域,就是基于域化域的顺随(Gelassenheit,releasement)、等待、“守望”(Inst(a|¨)ndigkeit,in-dwelling)、忍耐、感恩和回归。第六部分考察海德格尔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解构和指引。这里从他的故乡世界开始(第一章)。故乡世界既是现实的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思想的乡土。海德格尔先是把他的故乡世界等同于天主教的世界,随后又把二者区别开来,并脱离天主教而走上自己的神学之思。第二章考察海德格尔在早期弗莱堡时期运用形式指引方法对源始基督教经验的阐释,对本真信仰生活的指引,以及对奥古斯丁神学的解构。第三章考察《存在与时间》的宗教背景、宗教意义、基督教动力及其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分析海德格尔对神学的界定(神学最终是一种基于信仰的在具体生存层次上的非对象化的思想),对神学与哲学关系的界定(哲学可以为神学提供一种基础或形式指引),及其在神学和信仰上的异教和异端倾向。第四章考察海德格尔对传统基督教及其存在-神-学根基的更彻底解构以及对新神的迎接。在这里,他把荷尔德林看作先行者和知己,确立了人、神与神圣者的独特关系,并指引出一种崭新的神学。在这种崭新神学中,神不再是人格-位格之神,而本质上是一种“神动”(G(o|¨)tern,gods’godding),是需要经过最长久准备才会来临的最后之神和路过之神,同时也是最深沉的开端之神。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 二、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一篇 胡塞尔的还原-构造现象学
  • 第一章 从德国古典现象学到胡塞尔现象学
  • 第一节 “现象”的复兴与“现象学”的出现
  • 第二节 从德国古典现象学到胡塞尔现象学
  • 第二章 哲学如何成为真正的科学
  • 第三节 继续西方哲学的千年科学梦
  • 第四节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 第五节 关于生活世界的科学
  • 第三章 现象学的还原和构造
  • 第六节 本质还原
  • 第七节 先验还原
  • 第八节 构造问题1——世界万物是怎么来的?
  • 第九节 构造问题2——科学世界是怎么来的?
  • 第十节 胡塞尔还原-构造现象学简评
  • 第二篇 从还原-构造现象学到解构-指引现象学
  • 第一章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学术关系
  • 第一节 作为“前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胡塞尔现象学
  • 第二节 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突破与对胡塞尔的感谢
  • 第二章 从理论方式到前理论方式
  • 第三节 早期弗莱堡时期文献说明
  • 第四节 向前理论领域推进
  • 第五节 通过“讲台体验”来展示前理论的方式
  • 第六节 通过“问题体验”来展示前理论的东西
  • 第三章 “形式指引”方法的提出
  • 第七节 拉斯克与形式指引方法的萌生
  • 第八节 形式指引方法的提出及其对胡塞尔的突破
  • 第九节 形式指引方法的“解构”因素与人的生存
  • 第十节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对形式指引的阐发
  • 第十一节 早期弗莱堡时期形式指引现象学的诠释学维度
  • 第三篇 追问存在及其形式指引方法
  • 第一章 从意识走向存在——对胡塞尔的进一步超越
  • 第一节 从意识问题到意识的存在方式问题
  • 第二节 对胡塞尔两种存在的超越
  • 第三节 进一步的讨论
  • 第二章 追问存在
  • 第四节 存在问题的独特性
  • 第五节 存在问题的优先性
  • 第六节 此在在存在问题中的优先性及其基本存在状态
  • 第七节 此在的基本存在状态与追问一般存在
  • 第三章 追问存在的基本思路与形式指引方法
  • 第八节 追问存在的基本思路及其重要意义
  • 第九节 基本思路所体现出的形式指引方法
  • 第十节 话语和概念的形式指引性
  • 第十一节 此在的超越、“无”与形式指引
  • 第四篇 对现象和现象学的阐释
  • 第一章 澄清“现象”概念
  • 第一节 现象·幻相·显现
  • 第二节 对“现象”与“显现”的“咬文嚼字”
  • 第三节 区分“现象”与“显现”的意义
  • 第四节 形式的、通常的与现象学的现象概念
  • 第二章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与现象学的现象
  • 第五节 作为存在论方法的现象学
  • 第六节 关于“现象学”的“学”
  • 第七节 现象学的先行概念
  • 第八节 现象学的现象与现象学所涉及的东西
  • 第九节 再谈区分“现象”和“显现”的意义
  • 第十节 作为发生的“指引”与作为回归的“指引”
  • 第三章 现象学的任务和基本环节
  • 第十一节 现象学的现象为什么是不显示的?
  • 第十二节 现象学的任务就是让那被遮蔽的现象得以解蔽
  • 第十三节 现象学对现象的解蔽需要超越胡塞尔的“直观”
  • 第十四节 《现象学基本问题》(1927)对现象学的规定
  • 第十五节 现象学的基本环节
  • 第五篇 思想——解构-指引现象学的归宿
  • 第一章 继续追问存在
  • 第一节 从《存在与时间》到《形而上学导论》
  • 第二节 对“存在”的词源学考察
  • 第三节 如何追问存在的本质
  • 第四节 存在与Ereignis
  • 第五节 缘起——对Ereignis的一种解读
  • 第二章 对存在的多维追踪和指引
  • 第六节 从此在诠释学到源始诠释学
  • 第七节 源始诠释学与语言-道说之踪迹-暗示
  • 第八节 存在者的自身存在与艺术的敞开
  • 第九节 诗意地居住与物之物化
  • 第十节 科学的限度与追思
  • 第三章 思想
  • 第十一节 思想与存在——道说与Ereignis
  • 第十二节 什么叫思想?
  • 第十三节 思想的急迫性
  • 第十四节 思想的任务
  • 第十五节 只能思想的神秘“域化域”
  • 第十六节 思想的本性
  • 第六篇 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和指引
  • 第一章 从守护故乡世界到脱离天主教体系
  • 第一节 故乡世界
  • 第二节 对故乡世界的坚守和辩护
  • 第三节 脱离天主教体系
  • 第二章 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基督教的解说和解构
  • 第四节 对源始基督教经验的解说与对基督教信仰的指引
  • 第五节 对奥古斯丁神学的解构
  • 第三章 《存在与时间》时期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和指引
  • 第六节 《存在与时间》的宗教背景及其宗教意义
  • 第七节 《存在与时间》的基督教动力及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
  • 第八节 现象学与神学,以及神学应该如何思想
  • 第九节 在神学问题上的异教和异端倾向
  • 第四章 朝向一种崭新神学
  • 第十节 对基督教体系的进一步解构
  • 第十一节 荷尔德林的神学意义
  • 第十二节 朝向一种崭新神学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德格尔的诗歌观[J]. 诗探索 2016(07)
    • [2].叙事的伦理与政治:海德格尔+福柯[J]. 德国哲学 2015(00)
    • [3].在自然的或者物理的时间观之外——海德格尔《时间概念》译后记[J]. 书城 2020(03)
    • [4].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J]. 湘南学院学报 2019(06)
    • [5].论审美体验何以导致艺术终结——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J]. 文化学刊 2020(02)
    • [6].道德本源研究的新视野——《道德的境域——从海德格尔的观点洞悉道德的缘构》述评[J]. 西部学刊 2020(01)
    • [7].海德格尔谈艺录[J]. 爱尚美术 2020(02)
    • [8].海德格尔的“神与物”[J]. 现代哲学 2020(03)
    • [9].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批判中的两个自我批判[J]. 现代哲学 2020(03)
    • [10].人类园诸规则 答复海德格尔之《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J]. 上海文化 2020(05)
    • [11].与死亡和解的殊途同归——作家托尔斯泰与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次思想互文[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12].浅析海德格尔之“诗”[J]. 大众文艺 2020(13)
    • [13].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理念下的设计启示[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07)
    • [14].海德格尔的思想“方法”:形式显示和返回步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15].古希腊“银盘”与海德格尔的四元论[J]. 福建艺术 2020(08)
    • [16].论海德格尔的“无”思想与意义世界之关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7)
    • [17].海德格尔与禅宗的语言观之比较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 2018(06)
    • [18].海德格尔对《老子》的现象学与存在论解读[J]. 江汉论坛 2019(02)
    • [19].海德格尔对思想的追问——以《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为例[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0].贫困时代里诗人的无为与有为——海德格尔诗学中的诗人使命[J]. 美与时代(下) 2019(03)
    • [21].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对立抑或超越[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
    • [22].《走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上》[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5)
    • [23].语言与存在:海德格尔语言观的主题[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6)
    • [24].海德格尔论“自然”[J]. 理论界 2017(11)
    • [25].海德格尔诗意理论指瑕[J].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1)
    • [26].回顾与展望:海德格尔环境哲学思想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7].海德格尔:翻译、解释与理解[J]. 读书 2017(08)
    • [28].从追问技术本质到探寻人类救赎之道——海德格尔追问技术思想新解[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8)
    • [29].技、物、居的追索:海德格尔设计思想发凡之“问”与“思”[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5)
    • [30].文明时代的生存矛盾与哲学的当代出场——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有关思想的解读[J]. 现代哲学 2016(06)

    标签:;  ;  ;  ;  

    解构—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